刘伟花,赵 蓉,秦 娜,曹 蓉,霍 萌,祁爱风,刘素芳,张艳霞,邢峰丽,白雪艳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便秘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以大便干结、便而不畅或是排便周期增加、排便无力等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改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心理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便秘发生率不断增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我国,便秘发生率可达10%~15%,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倍左右,50%以上人群均受到过不同程度便秘的困扰,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2]。由于老年人气血逐渐亏损,便秘的发生多与脾肺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推动无力有关,强行使用泻下剂(包括西药泻剂、中药苦寒泻下药物等)虽可起到一时之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久之必耗伤正气,加重气虚,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痛苦[3]。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补气剂的代表方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气虚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对老年气虚便秘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脐灸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在脐部的刺激作用,将药物、艾灸的药敏效应从经络传导、渗透传入体内,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将中药方剂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应用于老年气虚便秘的治疗中,观察了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其可能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4]的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则参考《中医内科学》[5]顽固性便秘诊断标准,临床辨证为气虚型;患者年龄50~80岁;病程≥3个月;排便次数<3次/周;语言、认知功能正常,有一定文化水平,沟通无障碍;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中医辨证类型的便秘;肠道器质性病变者;过敏体质或艾灸过敏者;近4周内有胃肠动力药物应用史者;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2~78(64.3±4.0)岁;病程(4.1±0.2)年(6个月~7年)。补中益气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51~78(64.5±4.2)岁;病程(4.2±0.1)年(7个月~6年)。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52~77(64.2±3.7)岁;病程(4.3±0.4)年(6个月~8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黄芪颗粒(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512,15 mg/袋)口服,1袋/次,2次/d。补中益气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方治疗,组成为黄芪20 g、人参10 g、当归10 g、白术10 g、炙甘草5 g、陈皮6 g、升麻3 g、柴胡3 g,上述方剂经我院中药房统一煎煮,每日1剂,煎煮获得药汁60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在补中益气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脐灸治疗。脐灸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完全暴露肚脐,选取神阙穴,用面粉加水制成直径2 cm、长度12 cm左右的线圈,线圈中间孔与患者脐孔大小相一致;常规消毒后将线圈放置于神阙穴上,小孔对准穴位后将活血粉(系我院保密方)填满脐孔,放置艾柱于药粉上,连续施灸,以患者自感温热无灼痛为度;操作完成后去除面圈,敷贴肚脐,使药物仍能作用于神阙穴2~3 h。每日1次,每次治疗30 min。3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排便指标: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4分:>72 h;2分:24~72 h;0分:<24 h)、粪质(4分:粪球;2分:粪便干结;0分:成形)、排便难度(4分:需要借助外力帮助;2分:排便费力;0分:排便不费力)以及排便速度(4分:>10 min;2分:5~10 min;0分:<5 min)评分。②实验室指标:抽取患者晨起静脉血5 mL,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水平。③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痊愈:治疗后,每天大便次数可达到1~2 次,无排便困难,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以上,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治疗后,大便次数1次/2 d,排便困难明显改善,比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95%;有效:治疗后,3 d以内出现排便现象,但排便通畅性差,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7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相关指标评分未有下降,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复发率: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3组患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1-K-S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排便指标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排便间隔时间、粪质、排便难度及排便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明显低于补中益气组(P均<0.05),补中益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实验室指标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MTL、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MTL、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明显高于补中益气组(P均<0.05),补中益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补中益气组(P<0.05),补中益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复发率低于补中益气组(P<0.05),补中益气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3组气虚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排便难度治疗前治疗4周后tP排便速度治疗前治疗4周后tP对照组303.15±0.712.00±0.313.8580.0452.97±0.272.14±0.333.6790.042补中益气组353.19±0.581.34±0.264.3490.0352.98±0.211.62±0.284.2640.036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3.17±0.490.54±0.344.5390.0303.00±0.300.75±0.204.4770.031F0.3424.3150.1623.142P1.3280.0410.5350.040
表2 3组气虚便秘患者治疗前后MTL和P物质水平比较
表3 2组气 虚便秘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以及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例(%)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多由结肠、直肠及/或肛门功能异常所致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也是多种疾病病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不单单表现为大便干燥,还包括大便不畅状态以及排便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症状,经常规结肠、直肠检查多未发现器质性病变[7]。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相关性疾病,排便过程中若用力过猛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就目前的统计资料中因便秘诱发心脑血管发生而致死的事件也是数不胜数,且仍在不断增长[8]。现代医学对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认为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波动在便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血清MTL由多个氨基酸组成,在空肠以及十二指肠中分泌、合成,其能增加胃肠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胃肠道蠕动及胃排空,从而缓解便秘症状。P物质是一种由22个氨基酸小分子肽组成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外周神经及肠神经系统中,其能促进小肠及胆囊平滑肌收缩,促进小肠蠕动,增强胃肠道肌肉收缩运动,去极化神经元,促进胃肠液分泌以及胃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10]。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治疗多是对症治疗,通过润肠、促排便等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疗效,但药物依赖性大,停药后极易反复,且不良反应明显,长期应用还可导致结肠黑变、肛裂等并发症,远期疗效欠佳。中医学在便秘的治疗中方法众多,且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学认为便秘病因复杂多变,其发生多是大肠传导失常,腑气不通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但可累及肺、脾、胃等多脏[11]。临床发现,老年慢性便秘多属于虚症,其中气虚便秘较为常见,但不易引起临床重视。气虚日久可伤及血阴,导致阴亏血少,同时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气血两亏还易阻滞血脉流通,形成虚实夹杂的病机[12]。加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缓解症状患者常自行服用泻下类药物,进一步耗伤气血津液,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久治不愈。
现代中医临床对于气虚型便秘多采用黄芪汤(黄芪、陈皮、白蜜、麻子仁)治疗,对因脾肺两虚引起的便秘有良好效果,但对气虚较重或气虚下陷引起的便秘则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脾气虚弱是气虚型便秘发生的关键所在,气虚下陷是脾气虚弱的加重阶段,脾气虚弱患者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虚下陷病机,但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不明显。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作为人体气机的中枢起着升降气机的作用,大便秘结不通主要病机为胃气不降,这可能由胃气虚弱、不能畅通肠腑引起,但脾气不能升发也可能加重胃气不降的病机,从而导致中焦气机逆乱的“痞证”。因此临床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补气升阳为主,佐以降气通腑。补中益气汤恰恰符合这一治疗机制,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补肺实卫;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方中用量较少,主要协助益气之药提升下陷之阳;陈皮理气醒脾,助降胃气;当归养血调营,可助补气药补养气血。全方用药仅8味,但具备补、升、降、润四种功用,对气虚尤其兼有气虚下陷证的慢性便秘患者颇为适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13-14],黄芪有效成分能促进机体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疲劳以及通便、止泻双向调节作用;人参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胃肠动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白术提取物能促进机体胃肠道运动,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排便;陈皮、当归均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排便;升麻柴胡可与陈皮共同调理脏腑,增强胃肠动力。除了中药内治,中医外治法对便秘同样具有显著效果。艾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传统疗法,可防治多种疾病。将药物制成药饼,在相应穴位艾灸,药灸结合,疗效显著。本研究联合组患者选取神阙穴作为艾灸治疗穴位,因该穴为任脉要穴,与十二经脉以及全身相通,通过艾灸药性、热度对该穴位进行刺激,能温中散寒、行气补气、舒经通络,达到调节全身气血,维持阴阳平衡,补虚助阳的功效,还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发挥通便功效[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粪质、排便难度以及排便速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补中益气组,补中益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补中益气汤内服、脐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气虚型便秘患者排便质量,缩短排便时间;MTL、P物质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明显高于补中益气组,补中益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最低。提示联合应用补中益气汤内服、脐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较单纯应用中药内服效果更佳,该效果可能与改变MTL、P物质分泌有关。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是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以辨证治疗为中心,从整体出发,进行个性化针对治疗,同时中医内外联治,通过对胃肠激素的调节可有效改善气虚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