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飞,刘 欣
(1.惠州惠亚医院 骨二科,广东 惠州 516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6000)
临床上糖尿病足属于常见疾病,属于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患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严重会出现致死、致残情况[1]。糖尿病足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且伴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治疗十分困难,属于临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现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胫骨横向骨搬运循环再生技术治疗效果作研究,报告如下。
基线资料与方法一、基线资料 纳入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选取32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16例。参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选自 45~78岁,中位年龄为 (58.32±1.21)岁;实验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选自 44~79岁,中位年龄为 (58.42±1.23)岁;以上数据经统计学研究显示,组间数据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二、方法 对参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运循环再生技术治疗,主要包含: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椎管内麻醉逐渐生效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清创,必要时采取VSD负压引流治疗,并实施重新消毒,并铺好无菌巾,将手术器械进行更换,在胫骨中段内侧行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在12cm,不分离骨膜和皮下组织,将骨膜切开,并一同剥离骨膜和皮瓣,明确固搬运的范围,使用细钻进行打孔,使用薄骨刀进行截骨,截骨时候需注意骨膜保护,形成活动的骨瓣,使用固定针采取固定处理,将骨搬移外架调整好,使用针夹进行固定,将骨膜和皮肤进行缝合,并使用无菌敷料对伤口进行包扎。术后第5d实施骨搬运,每天搬运1mm,分2~3次搬运完成,对皮瓣血运情况进行观察,3周后搬运21mm,对其进行复查,观察线片结果,3d后逐渐往回搬1mm,一共搬运3次。3周后搬运完成,并采取固定治疗,1月后观察检查结果,初步愈合后将固定架拆除,并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3,4]。
三、判定指标 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四、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使用卡方和t检验2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且分别使用(%)率和均数表示,并对以上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 果一、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 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为93.75%(15/16)明显高于参照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为56.25%(9/16),组间差异性显著 (P<0.05)。见表1。
表1 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n(%)]
二、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于参照组较短,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 2。
表2 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三、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相比于参照组较短,2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表3 计算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讨 论糖尿病患者一经发病后,极易出现末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情况,极易发生下肢感染、组织损伤、溃疡等情况等[5]。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中糖尿病足十分常见,一般状况下治疗需对患者进行截肢治疗,有利于治愈病灶,人体存在一定修复能力,其能力有限,还需使用外力治疗疾病[6,7]。一般临床常使用皮瓣手术治疗,其效果不佳,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情况,影响恢复效果,预后效果不佳,患者的接受度较差[8,9]。因此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不能治根,患者的足部微循环状态改善不明显,仅可为足部提供足够的血液循环,其局部组织未获得充足的影响,其效果受严重影响[10]。现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胫骨横向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其被广泛应用治疗中,对其进行缓慢持续牵拉,将生物合成能力予以激发,使细胞进行增殖,使组织新生,有利于新生组织新陈代谢,其组织正常功能逐渐恢复,有利于血管、骨骼、神经生长,形成微循环,有利于神经组织再生[11,12]。
以上数据经比较得出,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为93.75%(15/16)明显高于参照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为56.25%(9/16),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于参照组较短,实验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短,2组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其效果明显,有利于创面预后,患者创口愈合效果较优,术后血管逐渐恢复正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