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运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Ⅰ期康复的效果研究

2021-02-25 07:28王凤菊邹凯李岩
中外医疗 2021年31期
关键词:同组步行心功能

王凤菊,邹凯,李岩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发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脏在足够静脉回流情况下,心搏出量依然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或者是有赖于充盈压升高来进行补偿的一种病理状态[1]。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因素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及最主要的死亡因素[2]。当前,临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仍然需要对患者实施强化运动康复护理,进而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3]。临床有研究指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机体康复[4]。但是当前临床在该方面研究有限,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对此,该文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接收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开展规范化运动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接收的120例患者开展研究观察,依据随机投掷骰子单双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及研究组(6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中,女性例数分别是23例、22例,男性例数分别是37例、38例;平均年龄分别是(69.09±5.07)岁、(69.15±5.1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例数分别是29例、28例,Ⅲ级例数分别是31例、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通过开展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5];②年龄均超过60周岁;③患者意识清晰,能够积极配合研究者;④患者双侧下肢功能健全;⑤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权,在全面了解研究内容后表示自愿签署相关文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病变,无法正常通过言语进行沟通者;②重度心功能不全者[6];③机体肝肾功能有明显异常者;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者;⑤不愿意配合,依从性较差者。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全面审核研究内容后表示准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有:(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了解其肺部啰音、水肿、发绀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无改善,水肿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破损或是否有压力性损伤存在,必要时观察其24 h出入液量,于每天晨起排尿后及早餐前检测体质量情况,对于存在腹水表现的患者,需要每天测量1次腹围,当病情有明显加重时,需要及时通知医师予以有效处理。(2)用药指导,对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无洋地黄中毒情况,每天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黄视、绿视及胃肠道等不适表现,监测心率及血压;②由于洋地黄在用量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③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心电图及血液内洋地黄药物浓度;④严禁同硝苯地平、抗甲状腺药物、奎尼丁及钙剂等同时使用;⑤对于发生洋地黄中毒的患者,需要立即停止使用洋地黄和排钾利尿药物,及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补钾药物。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记录患者体质量及24 h出入液量,密切监测其电解质情况;②服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日间或早晨;③遵医嘱指导患者补充电解质,同时合理饮食。对于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的患者,需严密监测其心率和血压水平。(3)生活护理,依据患者心功能等级指导其合理休息及活动,对于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无需限制其常规体力活动,以其在活动时无疲劳、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为宜;对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适当限制其体力活动;对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对于一般体力活动需予以严格限制,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对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合理控制钠盐及总摄入量,尽可能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量。予以患者氧气吸入,氧流量通常控制在2~4 L/min,对于肺心病患者,氧流量需控制在1~2 L/min,另外还需嘱咐其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其具体措施有:①在卧床期间可进行主动和被动四肢运动,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洗手、抹脸及进食等日常活动,护理人员可协助其坐起,2~3次/d,15~30 min/次。②叮嘱患者自行梳洗,坐起及短时间阅读,每次阅读时间需低于15 min。③热身运动,缓慢步行30 m,在病床上能够自行坐起,于床旁练习太极拳,对于能够耐受独立站立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5~10 min的基本步行练习。④指导患者在原地进行踏步运动10~15次,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询问医护人员,尝试进行温水冲身,在床旁练习太极拳时,可进行3次/d,5~10 min/次。⑤指导患者步行150 m,尝试爬几节楼梯。其余措施如上。⑥指导患者步行150 m,爬一段楼梯,一般是1~2层,其余措施如上。⑦指导患者步行150 m,爬两段楼梯。继续以上活动并制订院外计划。运动康复措施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被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至行走。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及出院前进行综合评估,出院4周通过复诊进行随访。依据老年人自身特点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特点,在每日训练前需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能够顺利在病室内完成训练及是否存在不适情况,对于心电图检查无异常且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平稳的患者,可协助其完成当天训练项目。训练全程佩戴遥测心电监护仪,指导其科学合理开展训练,并依据其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对运动方案进行调整,全程备好抢救物品,保证患者急救及转运流程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干预前后每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使用6 min步行距离试验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每组患者开展心肺功能检测,轻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在426~550 m;中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在150~425 m;重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低于150 m[7]。②比较干预前后每组患者MLHFQ得分。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量表(MLHFQ)对每组患者生命质量实施判断[8],得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③比较干预前后每组患者ESCA得分。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每组患者开展评估[9],得分越低则代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差。④比较干预前后每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选择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开展判断,共包含15项内容,使用Likert5级评分法实施计算,其中1分代表完全不自信,2分表示稍微自信,3分代表中度自信,4分表示比较自信,5分代表完全自信。最终得分同患者自我效能感呈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短于研究组,并且同组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均短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s),m]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s),m]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LHFQ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MLHFQ得分高于研究组,并且同组干预前MLHFQ得分均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LHFQ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LHFQ得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ESCA得分低于研究组,并且同组干预前ESCA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得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观察组,并且同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s)

注:*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疾病终末形式之一,具有病程长及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当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长时间用药会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10]。因此,同用药干预比较,运动康复训练存在成本低、安全性高及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心脏疾病康复主要分成3期,其中Ⅰ期康复属于医院内康复阶段,同时也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培养健康意识和实施康复干预等措施的关键阶段,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增强其机体活动力,提升生活质量水平[11]。因此该次研究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开展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干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普及提供临床依据。

在Ⅰ期实施康复运动,可有效提升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无力、气促及胸闷等临床表现,提高舒适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12]。在王薇等[13]的研究中,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Ⅰ期规范化运动康复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其6 min步行距离是(469.72±31.09)m,MLHFQ单项得分是(15.60±4.57)分。因此其认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上述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提升其心肺功能,增强生命质量。在该次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是(350.62±18.52)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37±15.96)m(P<0.05)。干预后研究组MLHFQ总得分是(45.20±5.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3±6.88)分(P<0.05)。并且干预后在ESCA得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实施规范化I期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主要是通过实施规律性运动锻炼,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各项指标,使得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得到显著增加,有利于改善心肌侧支循环,降低舒张期充盈压力,同时还可避免心肌重塑[14]。另外,规范化康复运动能够避免或降低心力衰竭时神经激素被异常激活,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升骨骼肌氧代谢能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进而提升其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15]。通过护理人员有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运动措施,在疾病恢复早期获得较多康复信息,得到康复指导及健康宣教,积极主动参与,另外实施康复活动可避免由于长时间卧床而造成的体力失调和心功能降低等问题,另外还可改变血液黏稠度升高和心脏负荷加重等问题,进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能够增强其康复依从性,并且还可提升其运动康复有效性,对改善心肺功能、提升生命质量有积极意义[16-17]。同时,在护理人员耐心地指导下,患者掌握各项康复措施,因此自我护理能力也有明显提升,更好地开展院外康复训练[18]。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Ⅰ期康复阶段实施规范化运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同组步行心功能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新知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