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芹,刘慧,吴建英
1.济南市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山东济南 250022;2.济南市儿童医院社区科,山东济南 250022;3.济南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山东济南 25002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我国围生期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畸形,属于生殖器先天畸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达4‰~8‰[1-2]。临床症状多体现为阴茎下弯、尿道外口异常或系带缺如等。畸形不仅导致患儿排尿及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会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应当及时采取矫正治疗[3-4]。目前,临床上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精细度要求高,手术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5-6]。信息支持向个体提供信息,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是社会支持的一种[7]。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该院接受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86例患儿纳入研究,对信息支持在先天性尿道下裂儿童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12岁,平均(5.61±2.38)岁;阴茎体型22例、阴茎阴囊型11例,冠状沟型10例;对照组年龄2~12岁,平均(6.21±2.57)岁;阴茎体型23例、阴茎阴囊型12例,冠状沟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照顾者中,男12名,女31名;年龄28~42岁,平均(34.32±5.38)岁。对照组照顾者中,男11名,女32名;年龄26~43岁,平均(33.25±4.98)岁。两组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已经确诊为先天性尿道下裂;年龄2~12岁,染色体核型检查为46,XY;无手术史;儿童和家长均同意参加该项调查。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系统畸形或其他急慢性疾病者;两性畸形者;染色体非46,XY者;有外科手术史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患儿术后回房后肩下垫高,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畅通,吸氧2 h,注意保暖。减少四肢翻动,可适当约束,使用护架避免对阴茎造成压迫,并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②适当使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止血剂,补充维生素。将阴茎固定在上翘位置,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浸润血痂,并使用碘伏消毒,涂抹红霉素软膏,使用无菌纱布包裹,以预防感染;③常规监测龟头血循环情况,是否存在水肿、渗血、切口裂开、出血等情况。术后2周将导尿管拔除,观察尿线、尿道、尿瘘等情况;④给予患儿适当的心理护理,为其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护理中的态度和表情,消除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告知其护理要点;⑤术后6 h饮用少量开水,逐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过渡到日常饮食,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信息支持。具体方法如下:①由2名医生及3名护士组成信息支持小组,根据手术特点和恢复的需要制订干预方案和内容。②出院后随访,由干预小组对其进行信息支持。信息支持采取授课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常见问题和护理方式。③建立微信群,医护人员针对家庭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给予解答[8-9]。
①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疼痛越强[10]。
②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
③通过自拟问卷调查患儿父母的护理满意度,记录并比较两组父母的护理满意度。
④记录并比较临床有效率。显效:阴茎、尿道外观矫正后外观正常,能站立排尿,成年后不影响性生活,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阴茎、尿道外观矫正后外观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无效:阴茎、尿道外观矫正后外观未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护理后,两组患儿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NRS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NRS评分变化比较[(±s),分]
?
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5.35%)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观察组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比较[n(%)]
先天性尿道下裂发病率高达4‰~8‰。临床症状多体现为阴茎下弯、尿道外口异常或系带缺如等。畸形不仅导致患儿排尿及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会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儿健康的身心发育。尿道下裂目前病因不明,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11-12]。目前已知的可使尿道下裂发生率增加的相关因素有:AR2-V89L等基因异常、低出生体重儿、高龄产妇、孕期用药史、妊娠异常、父亲吸烟等[13]。
手术是先天性尿道下裂唯一的修复方法,修复术后的治愈标准较为统一,具体如下:①阴茎弯曲畸形完全矫正;②异位尿道口位置恢复正常,能站立排尿,排尿无间断、无溅洒;③阴茎外观满意,成年后不影响正常性生活[14-15]。两组护理后NR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可能原因是在信息支持过程中,要多与患儿沟通,鼓励大龄患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其耐心解释疾病和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16-17]。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缓解患儿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对于患儿父母,也应当耐心宣教,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为后续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18-19]。耐心细致的术前沟通,有利于患儿家属了解手术相关知识,能更好地配合手术。相关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显著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24.53%[20]。该研究与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信息支持术后采取授课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常见问题和护理方式,有利于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护理。建立微信群,每天定时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
李旭等[21]学者将信息支持护理用于4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发现研究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06±1.58)、(12.67±1.34)d短于参照组的(10.75±2.08)、(14.05±1.83)d,疼痛评分为(1.42±0.2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17±0.62)分,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参照组33.33%(P<0.05)。与该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信息支持中患儿出院后,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微信群内咨询,由专门的负责人解答。根据手术特点和恢复的需要制订干预方案和内容[22]。出院后随访,由干预小组对其进行信息支持,采取授课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常见问题和护理方式[23]。建立微信群,医护人员针对家庭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给予解答。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式大大降低了患儿术后疼痛程度。由于向患儿父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为后期护理打下基础。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患儿父母可通过微信向医护人员咨询,医护人员及时解答,大大提高手术的有效率和父母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尿道下裂儿童手术后父母提供信息支持,可显著降低患儿的术后感染率,提高父母的满意度和有效率,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