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远期效果

2021-02-25 07:28陈银海
中外医疗 2021年31期
关键词:纤颤单极消融术

陈银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福建福州 350001

心房纤颤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具备较高的发病率。Cox迷宫Ⅲ型手术会使其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在90%以上,属于临床中公认的心房纤颤治疗方法[1-2]。但此手术的应用技术相对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会限制其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在心房纤颤治疗方法上仍然在积极尝试。现阶段,简单易行的射频消融术属于心房纤颤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律,实现术后心功能改善,有效提高其远期生存率,降低栓塞,预防出血等并发症产生[3-4]。现阶段,临床国内外研究表明,单极射频消融术能实现永久性心房纤颤的有效治疗,但关于远期效果研究较为少见[5-6]。该次对该院2014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30例为研究对象,且均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X线片、心电图检查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6个月,并伴有一定的乏力、心律失常、水肿等相关症状;具备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指征;临床一般资料完整度较高;6个月内未产生脑卒中,不具备肝功能、肾功能障碍及系统退行性病变。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合并全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相关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伴有心房颤动消融治疗史、认知障碍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组,两组命名联合组、普通组,普通组年龄38~74岁,联合组年龄38~7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普通组单纯实施常规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为入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为其做一胸骨正中切口,在患者左房做一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切口,利用成形环、DeVega法为患者实施三尖瓣成形术,在患者主动脉切口部位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操作。

联合组利用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胸部正中部位作一正中切口,并经过患者上下腔静脉、主动脉部位实施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建立,应用Cardioblate美敦力冲洗式单极射频消融笔为患者实施心内膜缓慢动作消融射频,输出功率设置25 W,利用生理盐水为患者实施冲洗,5 m/min,为其实施主动脉灌注,患者心脏停搏后应对其进行是否存在左心房血栓探查,如患者存在血栓需要为其实施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并分别为其实施左、右心房消融射频。

左心房消融路径:①为患者实施房间隔切开并进行悬吊,对其实施环绕左、右侧肺静脉口进行消融射频;②在患者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中间、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之间进行消融射频;③环绕患者的左心耳为其进行消融射频;④将患者的左心耳根部、左上肺静脉间作为消融射频连线。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LAD、LVFS、RAD、LVEF)、临床指标(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瓣周漏、心律失常、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肺部感染、瓣周漏、心律失常、低心排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联合组低于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联合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LAD、LVFS、RA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AD、LVFS、RAD、LVEF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

3 讨论

心房纤颤属于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会使发患者产生焦虑、心悸等不适感,降低其心输出量,容易引发患者产生左心房血栓,增加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心房纤颤的治疗属于近几年临床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发现,多个折返环围绕的解剖障碍导致区域功能阻滞,导致单一折返环蜕变成多个子波,因此,会产生持续性大折返,此结论属于心房纤颤的理论基础[7]。

临床中将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的Cox迷宫Ⅲ型手术作为现阶段心房纤颤治疗的“金标准”[8]。但由于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术后容易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具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法在心外科中广泛应用。频射消融系统其产生的线性损伤能有效代替传统手术的缝合及切口,具备简单易行的特点,能实现心房纤颤有效治疗。现阶段,国内外广泛开展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技术并获得理想疗效,能作为瓣膜置换术的同期治疗手段。现阶段,临床应用的射频消融装置为单极消融系统,能通过分子振动产生热能为患者实施治疗[9]。心房颤动属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永久性心房颤动会使患者心排血量降低并加大栓塞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单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实现患者心房纤颤治疗,能作为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疗效确切[10-11]。

临床研究中发现,永久性心房纤颤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悸,该类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正常人高5~7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纤颤发病率在50%左右,由于该疾病临床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12-14]。瓣膜置换术为现阶段临床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帮助患者改善心纤颤方面无确切疗效。射频消融术能实现患者房室折返环阻断,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窦性心律恢复,通过电流产生热效应进而实现治疗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脏运动、收缩功能,使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效果显著[15]。单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阻断折返环,具备安全性高的优点,属于临床心房纤颤的有效治疗方法[16-17]。能实现消融时间控制,使消融的均等性得到有效提升,降低心房局部神经损伤,进而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该文研究显示,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低于普通组并发症发生率26.04%(P<0.05)。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住院时间(17.65±1.54)d短于普通组(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普通组(P<0.05),这与胡鑫[18]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基础上结合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其住院时间(13.85±2.16)d明显短于单一治疗,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单一治疗,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因此在患者实施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基础上实施单极射频消融术治疗能积极预防永久性心房纤颤,使患者心功能指标有效改善,降低临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加快。

综上所述,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过程中结合单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纤颤单极消融术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单极电动机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单极射频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的实验研究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中的磁单极—Ⅱ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心房纤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应用价值
冷战后世界格局单极与多极斗争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