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宏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肺结核疾病可以按照其患病程度给予其不同规格的手术治疗,利用外科手术介入将患者肺部病灶、病变肺组织切除,达到提升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临床目的。切除术比较常用于肺结核病治疗,按照不同病情种类实施诸多不同术式,如肺全切术、肺段切术、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等,按照如今临床的普遍患病情况而言,多数患者比较适用肺叶切除术[1-2]。针对有些患者术后预后状态不佳,护理人员需要在围手术期阶段做好患者所有护理工作,做好预防、控制相关操作确保术后患者恢复程度,为此对患者落实临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基于此,本次试验研究中便围绕肺结核手术的护理操作为中心,并已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基于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本次试验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按照疾病诊断准则共计筛选9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平均分成两组。按照时间线划分,将接受一般式护理干预患者归入常规组,将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患者归入试验组中。常规组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3.60±10.24)岁,男、女性患者之比为25∶20。试验组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为(42.82±9.71)岁,男、女性患者之比24∶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可见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常规用药、卫生清洁、规划其饮食结构等,若其出现不良反应与体征,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即身体前倾后将伤口捂住深呼吸4次左右,屏气2 s左右,后用力咳嗽。重复这种操作约10次。试验组:本组增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手术开展之前为其进行常规检查工作,评定其肾功能指标。术前,在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服务态度接待患者,为其妥善做好入院相关手续和流程,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消除其陌生感与焦虑感。为患者做好备皮同时为其答疑解惑,叮嘱在术前患者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如在手术进行前6~8 h患者必须停止饮水、进食,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以及术中关键步骤。向患者介绍其主要责任护士以及医师,带其了解院内相关制度。对患者健康教育开展应按照试验对象的文化程度调整沟通方式,并向其详细讲解有关围手术期应配合事项,争取让患者理解,告知患者与家属健康宣教内容的重要性[4]。有任何不适症状皆可以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与患者多加沟通防止其产生不良情绪,消除其用悲观的心理治疗,并根据个体化情况对应展开心理疏导工作。术前再次评估患者睡眠、饮食、体征状态,指导患者提前练习咳痰法和腹式呼吸法,为术后恢复做准备。术后,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术后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护理操作,每日的护理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对于已经完成的护理工作,应由执行人员签署名字确定执行完毕,并记录当下完成时间。术后同样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引流管不会发生弯折、脱落等问题。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理同时将其详细内容记录于书面备注中,引流液的性质同样也要详细记录[5]。术后应勤加观察切口出血状态同时对于已经污染的辅料及时更换,保证手术切口的清洁与干燥。若患者疼痛明显,应立即按照医嘱规定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工作,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可以介入雾化处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强患者体质恢复。在术后还应给予患者肺复张护理,指导患者跟随锻炼行有效咳嗽,可选取半卧位将双膝盖弯曲保证体位不动,松弛腹肌,缩唇呼吸缓缓吹气每日10组。使用负压吸引将胸腔内过多空气、液体抽出,协同呼吸机恢复肺部张力。术后仍要坚持抗结核治疗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合适剂量与种类的抗结核药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出院及入院时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与护理满意度。住院情况反应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包括平均下床时间、平均在院时长、胸腔引流管滞留时长,统计天数相对越短则说明患者恢复的越快。出院及入院时生活质量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生理4项因素,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发生情况反应包括发热、感染、肺不张、结核播散等。护理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材料以[n(%)]表示、行χ2校验;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住院情况 试验组平均下床时间、平均在院时长、胸腔引流管滞留时长较常规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对比(d,±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对比(d,±s)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程度的护理干预,每组对象均为45例。经统计得知,常规组中出现发热4例、感染2例、肺不张2例、结核播散3例、出血1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1.11%。试验组中出现发热1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残端瘘1例,总并发症发生概率为8.89%(χ2=4.865,P<0.05)。
2.3 出院时与入院时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生活质量相较无差异性P>0.05,在出院时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性 常规组中统计满意13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为80.00%;试验组中统计满意20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5.56%(χ2=5.075,P<0.05)。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入院时与常规组相较,aP>0.05;出院时与常规组相较,bP<0.05。
肺结核疾病在传染科室中属于常见性疾病,在近些年流行病学发展趋势下,肺结核患者人数正在显著提升,肺结核正在逐渐发展为我国高发传染病之一。但是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学术研究进步,大多数肺结核患者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后,基本可以痊愈并且预后非常好[6]。不过仍有些临床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不佳从而使肺结核症状反复发作,同时并不规范的结核病治疗计划和个体患者耐药性,使得患者必须接受基本手术治疗外,还要规划完善的护理工作措施,以此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成效,改善其机体表现。肺结核症状起病急同时患者不良体征影响性明显,为此临床常用肺叶切除术治疗,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来加强患者预后身体状况,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给予对应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尽快解除疼痛,并控制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身体受损严重性。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完善,新的临床护理理念(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逐渐在临床上经用,使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可以加速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7]。另外,针对肺结核肺叶切除术后执行具有完善特点的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应激反应,从呼吸、咳痰方式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升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执行,保障引流顺利性。结果显示,入院前两组生存质量数值比较P>0.05。出院后试验组的生存质量皆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得到明显控制且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面对肺结核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后,需要借助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提升术后生活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满意性,缩短其在院治疗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