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丽
(河南省滑县中心医院药剂科 滑县 4564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引起,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常规三联疗法(质子泵+两种抗生素)为主,但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且长期抗生素治疗易增加Hp 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寻求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以加强疗效。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胃、饮食伤胃、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逆乱,气机失降失和,不通则痛,治疗应以益气燥湿、清热和胃为主[2]。而根幽方合四君子汤具有解毒清热、补脾益气的功效,符合上述治疗原则。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耐药Hp 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 审(68)号],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医院接收的92 例耐药Hp 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3]中相关标准,并经病理和胃镜检查判定Hp 阳性;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胃阴亏虚证标准,主症为胃痛隐作、灼热不适,次症为食少口干、嘈杂似饥、大便干燥,舌脉为舌红少津、脉细数。纳入标准:(1)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3)耐受本研究用药;(4)入院前近期内未服用相关药物治疗;(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病变等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伴有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掷硬币分组法将92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 例。观察组年龄 33~50 岁,平均年龄(43.28±2.08)岁;男 28 例,女 18 例;病程 1~9 年,平均病程(4.69±0.87)年。对照组年龄 34~50 岁,平均年龄(43.36±2.15)岁;男26 例,女 20 例;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4.62±0.8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四联疗法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61220)口服,1 粒/ 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13021521)口服,4粒/ 次,2 次/d;左氧氟沙星片口服(国药准字H20203499),1 片 /次,1 次 /d;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国药准字 H20183315),150 mg/次,与 100 ml 温水充分融合后口服,4 次/d。连续治疗1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根幽方合四君子汤,药方:茯苓 20 g、炒白术 15 g、党参 20 g、黄芪15 g、法半夏 12 g、白花蛇舌草 20 g、黄芩 12 g、蒲公英20 g、黄连10 g、厚朴10 g、紫花地丁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陈皮 10 g、三七粉(冲)3 g。由医院药房代为煎煮,1 剂/d,早晚温服。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评价指标 (1)疗效。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判定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 0、2、4、6 分,次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 0、1、2、3 分,舌脉正常记 0 分,不正常记1 分,总分22 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依据治疗1 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判定疗效,显效:中医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70%;有效:中医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率30%~69%;无效:中医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胃黏膜评分情况。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时,依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和胃镜检查判定两组胃黏膜情况,黏膜颗粒或结节状、黏膜糜烂、黏膜出血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 0、1、2、3 分。(3)Hp 检测情况。于治疗 1 个月用13C 红外光谱仪(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YH08)开展13C 尿素呼气测试,测定服药前后呼气样本中12C/13C 比值(δ 值),若呼气后 δ 值减去呼气前δ 值之差<4,则判定Hp 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1 个月后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胃黏膜积分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黏膜颗粒或结节状、黏膜糜烂、黏膜出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两组黏膜颗粒或结节状、黏膜糜烂、黏膜出血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黏膜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胃黏膜积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同指标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n 黏膜颗粒或结节状 黏膜糜烂 黏膜出血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46 46 tP治疗1 个月 观察组对照组46 46 tP 1.96±0.41 1.92±0.39 0.479 0.633 0.65±0.20*1.12±0.33*8.261 0.000 1.69±0.52 1.71±0.56*0.178 0.860 0.56±0.19*1.03±0.30*8.977 0.000 1.83±0.60 1.87±0.61*0.317 0.752 0.67±0.20*0.94±0.26*5.583 0.000
2.3 两组Hp 检测情况对比 治疗1 个月,观察组检测 Hp 阴性 40 例,转阴率 86.96%(40/46);对照组检测 Hp 阴性 32 例,转阴率 69.57%(32/46)。两组转阴率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43)。
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症状在古籍上有诸多记载,其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外邪入侵可致胃痛;《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又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说明气滞日久致胃络血瘀。从中医整体角度而言,胃脘痛病位在胃,累及肝、脾,病机为胃失和降,多由外邪入侵、体虚久病等因素导致脾胃虚弱,胃气郁滞,日久成瘀,壅塞胃脘,治疗应以益气和胃、清热健脾为主[7]。
根幽方合四君子汤中,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黄芩、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五药合用,共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功效;党参可补中益气、和胃健脾;茯苓可健脾利水,白术可养脾健胃,黄芪可补气固表,炙甘草可益气复脉,陈皮可理气健脾,六药共用,可起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之效,与上述清热解毒、燥湿泻火药物合用,共起清热解毒、益气和胃的功效;法半夏、厚朴可燥湿化痰,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三七可化瘀活血。诸药合用,共起清热解毒、益气和胃的功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 个月黏膜颗粒或结节状、黏膜糜烂、黏膜出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可提高耐药Hp 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胃黏膜状况。分析原因在于,根幽方合四君子汤中黄芩含有的黄芩苷、乙醇提取物等化学物质可抑制Hp 的基因表达,破坏Hp 荚膜,降低其分泌多糖的能力,提高Hp 转阴率。同时黄芩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胃黏膜,抑制白细胞介素-6 表达,有效改善胃黏膜功能。黄连中含有的小檗碱可抑制Hp 核酸的合成,影响Hp 的生长,破坏Hp 结构,降低其黏附作用,从而消除Hp。白术含有的挥发油、白术三醇等化学物质,可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胃功能[9]。与西药联合使用可有效消灭Hp,改善胃黏膜,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1 个月,观察组Hp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耐药Hp 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 转阴率。分析原因在于,根幽方合四君子汤中黄芩、黄连等中药对耐药Hp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西药联合使用可提高药物敏感性,进而提升Hp 转阴率[10]。
综上所述,根幽方合四君子汤治疗耐药Hp 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胃黏膜状况,提高Hp 转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