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

2021-02-24 06:33魏娇娇汪晨晨刘成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动量胜任户口

魏娇娇,谢 晖,汪晨晨,刘成祥

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龄化态势仍不断加重,预计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35亿,健康老龄化任务艰巨[1]。随着年龄增长,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预计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人数达18 844万[2]。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受到孤独、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困扰。研究[3-6]证明,体育锻炼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是产生行为动机和行为的先决条件,个体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满足可以提升个体的锻炼自主性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内化,进而激发锻炼行为产生,对于预测运动计划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7-8]。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它是关于人类动机、情感和人格的宏观理论。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亚理论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自主、能力和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9-11]。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为人们开展积极行为,并将该行为与自我进行内部的整合提供了心理上的“养分”,是个人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基础[9,12]。目前该理论在国内应用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青少年人群,本研究为达到“公民素养”中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要求,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政策,利用该理论深入剖析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现作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某市社区老年人460人。纳入标准:年龄≥60岁;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且无精神障碍者;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者。

1.2 调查工具 (1)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类型、职业等人口学资料。(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12]:本研究使用的版本为总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该量表包含21个条目,其中自主需要7个项目,胜任需要6个项目,关系需要8个项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部分项目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需要满足程度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我国主要用于青少年、大学生人群,也有学者应用于中年人群[13-14]。本研究用于老年人群,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15]: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该量表由日本乔本公雄制定,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修订,为普适量表,共3题。分别测查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锻炼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为大运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我国研究者已将其用于老年人群体[16]。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691。

1.3 质量控制 问卷形成后进行预实验,调查社区50名老年人,根据收集的数据完善调查工具;对调查员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确保数据质量;在正式调查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不记名方式,一对一进行调查。回收问卷时,当场进行校对、核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q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体育锻炼运动量现状 460名老年人中,小运动量261人(56.7%),中等运动量171人(37.2%),大运动量28人(6.1%)。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职业、月收入老年人自主需要满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户口类型、职业的老年人胜任需要满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户口类型、月收入老年人关系需要满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职业、月收入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1)(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比较 不同性别、户口类型、月收入老年人的锻炼强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不同户口类型、月收入老年人的锻炼时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不同户口类型、职业、月收入老年人的锻炼频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不同户口类型、月收入老年人的锻炼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4 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锻炼行为的相关性 社区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总分与各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r=0.845~0.893,P<0.01);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之间亦均两两呈正相关关系(r=0.580~0.742,P<0.01);运动量与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412,P<0.01),与强度、时间、频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4~0.862,P<0.01),强度、时间、频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182~0.660,P<0.01)(见表3)。

表3 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锻炼行为的相关性(r)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的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老年人的胜任需要满足感高于女性老年人,一方面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缺乏自信心[17],女性老年人会怀疑自身是否能去从事某种行为,否定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社会背景下的家庭因素造成的,老年人随着生产性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相应地增加[18],但女性更多地是围绕家庭开展活动,如抚养孙辈、照顾长辈等,来自家庭过多的压力造成女性老年人自控能力、变更能力欠佳[19],无法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事件的发生,进而导致较低的胜任需要满足感。

农村户口的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低于城镇户口老年人。可能是因为在拥有农村户口的老年人中有一部分老年人是来城市务工的,在物质生活水平还未提高的情况下,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满足程度将更低,再加上家庭照顾者(如妻子、儿女等)的缺失,这些老年人无法拥有支持性环境[20-21],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农村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较低。

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感越高。教育因素可以降低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2],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比较注重人际交往、身体健康、家庭和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感。

不同职业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感存在差异,退休前职业与老年退休后的医疗、养老及生活质量相关,良好的社会地位会使老年人有更多的社会关系和更多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19],这些与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感息息相关。

月收入最高老年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感反而低于其他分组。虽然月收入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支持的前提条件,月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家庭功能较好[23],融洽的家庭和谐气氛能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理应这些条件能提高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但有研究显示收入越高,负面情绪越高,如焦虑水平等[24]。这些负面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社区可增加每个老年人展示才艺和运动能力的机会,增加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增强老年人自信,提高胜任感;老年人主要的情感支撑是亲情,家人不仅需要提供物质支持,还应提供精神关怀,保证老年人积极的情绪。社区-家庭共同努力,促进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3.2 老年人锻炼行为以小运动量居多,不同户口类型、月收入的老年人锻炼量存在差异 本研究中超过半数老年人(56.7%)锻炼量处于小运动量水平,这与王红雨等[16]研究一致。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散步、广场舞等低强度运动,但很少参与球类或游泳等中高强度运动。说明老年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更愿意选择简便的低强度运动方式。

城镇户口的老年人体育锻炼量大于农村老年人,月收入越高的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越大。相比较于农村户口老年人,城市户口的老年人能接触到的体育锻炼的资源会更丰富,健康意识更强,对健康需求更高。相比较于月收入低的老年人,收入越高的老年人他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运动,很少会担心运动成本的问题。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为了维持生活需要去进行劳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收入去进行体育锻炼[2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老年人应每周至少完成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 min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26]。所以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条件逐渐加大运动的强度,如抗阻力运动、球类运动等,来保证优质、可持续的健身效果。同时,社区可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知识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政府应该加强社会资源的建设,增建社区体育场地,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社会环境的支持,降低运动成本。

3.3 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与锻炼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促进老年人的锻炼量,锻炼行为又促进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其中胜任需要满足与锻炼量相关性最大。有研究[27]显示,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积极情绪取决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积极情绪的产生促使老年人持续参与锻炼。黄思朗[28]在对大学生人群的研究中发现,自主需要满足对体育锻炼量影响最大。这与本文结果不一致,可能在不同年龄阶段,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锻炼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老年阶段中,退休后的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了社会角色地位,这促进了老年人更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增加了锻炼量。其他研究发现,关系需要满足对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其较大,而胜任需要满足对参与或不参与运动锻炼影响最明显[29]。

在锻炼行为意向阶段,研究者着重促进胜任需要的满足,使老年人产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家人、朋友可通过言语鼓励,增加言语说服,并让身边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提供成功经验,让老年人感知锻炼的益处,坚信自己能达到运动目的,获得更高的胜任感;另外社区工作人员在老年人运动过程中,在给予运动指导时融入人文关怀,提高老年人锻炼自信心。同时,增加自我选择,发挥主体自主感。鼓励老年人进行自我选择运动强度策略,让其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有助于内在动机的维持和发展,促进其坚持锻炼[30-34]。有研究显示抗阻运动能改善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对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具有积极作用[35-36]。因此,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增加抗阻运动。其次,为了保证老年人进行持续性有效锻炼,家人、朋友应密切监督。专业人士应不断地对老年人进行运动评估,保证运动可实施性。VAN ROIE等[37]在研究中发现老年人不愿意继续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因为在运动时没有归属感,导致舒适度下降。所以,社区可多开展一些集体(团体)项目,让老年人能感受到互相协作、支持等,增加归属感。

综上,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促进体育锻炼的增加。首先,可以赋予老年人自主选择锻炼项目的权力,让个体感受到自主权;其次,可增加每个老年人展示才艺和运动能力的机会,提高胜任感;第三,家人、朋友等要引导老年人在锻炼中融入集体、接纳他人,增加归属感。同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适当增加老年人锻炼强度,形成有效锻炼方式,促进老年人健康。

猜你喜欢
运动量胜任户口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户口
八类『黑户』 可登记户口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