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清
摘要:近年来,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具有诸多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文言文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占了较高的比例。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对文言文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微课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微课在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学时间通常会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教学内容更加精炼。微课属于新型的学习模式,能够实现在线学习的功能,同时微课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微课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提高中职语文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能够将注意力维持在8-15分钟左右,如果教学时间过长,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一堂微课的时间通常在10分钟左右,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保持注意力,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根据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研究表明:图文并茂的信息更容易被人类所持久性记忆。微课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音、图片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1]。
1.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反复学习,同时还能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行暂停操作,对难以理解的部分重点学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微课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可能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3有利于中职师生共同進步
文言文教学微课制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等等,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在制作文言文教学微课的时候,需要面临诸多的挑战,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中职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也会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作为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能够有效锻炼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共同探讨研究更佳的教学方式,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微课在文言文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应用
2.1微课在课前准备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都是某个篇目的节选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选文内容,就需要对选文的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等等,这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作者产生共情,准确理解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保证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以文言文课文《鸿门宴》为例,该文主要讲述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学习的重点包括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的发展脉络等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纪录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楚汉相争这一历史时期,还可以按照时间线,让学生了解在鸿门宴之前以及之后,这两位主人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出人物的形象,还能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2]。
2.2微课在文言文句式中的应用
文言文句式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包括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等等,这些特殊句式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倒装句,涉及到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宾语前置等等,非常容易混淆,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讲解倒装句的时候,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对三种典型的倒装句式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产生初步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为切入点,和文言文句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法、归纳法以及演绎法等多种手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准确辨析三种常见倒装句式的格式和区别。在录制好微课以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掌握倒装句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其它含有倒装结构的句子并尝试翻译,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和巩固[3]。
2.3微课在“积累型”文言知识点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用等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些知识往往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完,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去掌握,不具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微课的形式对知识点的用法进行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以介词“于”为例,在课文《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于”,教师可以录制微课来讲解两个“于”的不同含义,“取之于蓝”中的“于蓝”位于动词“取”之后,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处所,“于”表示“从……”的意思。而“青于蓝”中的“于蓝”位于“青”之后,“青”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颜色,这里的“于”就表示比较的意思,“于”等同于“比……”。这样一来,学习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理解两个“于”的不同含义,同时学会如何去分析和判断,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攻克文言文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中职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对微课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保证其实际运用效果,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雁虹.微课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0(12):0029-0030.
[2]李星星.微课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学少年,2021(22):0212-0212.
[3]王博谦.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青海教育,2020(1):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