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21世纪研究述评

2021-02-23 01:13马东旭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司空诗品

摘 要:署名为晚唐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以其丰厚的美学意蕴、独特的批评方式、系统的理论架构,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一朵绚烂的奇葩。有关《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前人多有整理介绍,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学人帮助颇大。其中尤以2005年发表在《文学评论》第一期上的张国庆的《〈二十四诗品〉百年研究述评》为精品,张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二十四诗品》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以及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搜罗广博,持论中肯。而今,21世纪已过近二十年,本文力图在张文的基础上,对《二十四诗品》21世纪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评,不敢期冀有补阙之功,但愿可有添瓦之用。下面分为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大略、主要研究方向及代表著作、研究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研究述评 21世纪

一、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大略

通过在CNKI上使用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并且刨除不相关文献,21世纪《二十四诗品》相关论文计257篇。另有相关书目计十四种。整体上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文献数量颇多,较之20世纪有较大的发展。

二、21世纪《二十四诗品》主要研究方向及代表著作

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承续20十世纪研究成果继续向前发展,主要研究方向依然集中在分品研究、《二十四诗品》与儒释道关系、域外视域研究、作者讨论几个大方向。同时,也拓展了诸如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研究等多个较新的方向。下面对不同方向进行简要评述。

1.分品研究

《二十四诗品》分品研究在21世纪成果极为丰硕,在所有研究方向中文献数量高居榜首。研究者多针对《二十四诗品》中某一品加以研究、发挥,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颇有帮助。其中张国庆的《中国罕见的悲剧型态和悲剧概念——〈二十四诗品·悲慨〉新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突破了传统的风格论框架,将“悲慨”一品与西方悲剧内涵相勾连,将其视为一种东西方共通的美学内涵加以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张海明、顾漩的《〈二十四诗品〉“流动”释》(《湖湘论坛》2014年第3期)针对“流动”独有的诗学品格展开探讨,认为其与其余二十三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或写作手法,从“文以气为主”和“贵无”两个角度进行阐发,颇具新意。除了将《二十四诗品》抽出单独一品进行研究外,郁沅使用跨越式接读法,将不同品對举,显示了作者构建体系的宏大希望,对于突破较为狭仄的单品研究模式,进而开拓分品研究空间,极有借鉴意义。郁沅的文章《〈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共计七篇(《湖北社会科学》2010—2011年),发表在《湖北社会科学》上。21世纪的分品研究有了一定突破,主要体现在解读方法的多元化、思维向度的多样化,但依旧需要指出,像郁沅这种成体系的研究文章数量依旧不多,分品研究大部分依旧是独守一品,气格狭仄,尚需进一步突破。

2.《二十四诗品》与儒释道关系研究

《二十四诗品》与儒释道三家关系的研究历来是《二十四诗品》研究的重要维度,21世纪的《二十四诗品》研究学者依旧在这一方向花费了极大精力与心血,奉献出了许多新成果。《二十四诗品》与道家思想的关联成为这一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例如闫月珍、李鑫的《〈二十四诗品〉与庄子哲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通过比照《二十四诗品》与《庄子》的关键字,得到了两组相近的哲学美学概念,即“风”与“人”为主的原始意象和“真”与“道”为主的哲学概念,从而以比较具体而切实的角度理清了《二十四诗品》与《庄子》之间的思想联系,很有助益。再如郁沅的《〈二十四诗品〉:道家艺术哲学》(《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文章认为,《二十四诗品》是一部道家哲学艺术著作,全书以道家思想始,以道家思想终,认为“道”是二十四种诗境之美的形成基础,《二十四诗品》则贯穿着道家思想及道家审美情趣,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结论,有较大的价值。关于《二十四诗品》与道家的关系研究文章较多,可以参看许连军、贾丽丽的《本世纪以来〈二十四诗品〉与道家关系研究述评》〔《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9期〕。21世纪将《二十四诗品》与佛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整体上水平不高,缺乏突破,数量也较少。比较可喜的是,将《二十四诗品》与儒家相联系的文章开始出现,有了一定突破。刘炜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切入,认为《二十四诗品》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首先体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其次表现在《沉着》《悲慨》两品所描绘的诗歌意境中,此文提示了我们,研究《二十四诗品》,除去佛道两家,儒家思想的影响亦不应忽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整体上而言,21世纪《二十四诗品》与儒释道三家关系的研究,儒家有了一定突破,道家在稳定发展但新的开拓越发艰难,佛家则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域外视域研究

《二十四诗品》的域外视域研究一直为学界所重视,21世纪在继承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西方美学文学理论的深度介入,不再满足使用西方理论对《二十四诗品》进行套用甚至“削足适履”,而是借鉴西方美学文学的方法论为《二十四诗品》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例如许多文章运用西方现象学、生态批评等理论对《二十四诗品》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已经有些后劲不足的《二十四诗品》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岱、谢雪梅的《超越的美学体系——从胡塞尔现象学看〈二十四诗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以胡塞尔现象学作为认识工具,认为《二十四诗品》所描述的诗人经由近似于“现象学悬搁”与“先验还原”的反思道路之后,超越“纯粹意识”的操作性,获取以虚静人性为根底的审美心胸;当这种纯净的意识统摄其意向对象时,诗人超越“先验构造”的异质性,当下洞见对象的本质,全然成立其审美创造,从而建构了一个“超越”的体系,较有启发价值。于年湖的《生态学视野中的〈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与意境创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通过生态学视野,将《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意象分为壮美和优美两大类,认为《二十四诗品》的意象批评发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虽然生态批评的使用似乎还并未深入,但也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二是从译介的角度,对汉学界《二十四诗品》的译介版本、方式予以介绍、探讨。例如闫月珍的《汉学界的五个〈二十四诗品〉英译本》(《人文杂志》2016年第2期),文章认为,在英译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语言差异产生了误读并过滤了原文的部分意义,另一方面还原诗句的原本语境,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对此,文章给出了《二十四诗品》译介的重要建议:对中国文学不可译的部分,应参照互文性文本,通过细读和辨别确定其意义,从而避免误读走向还原。这对于向往学界对《二十四诗品》的域外研究大多着眼于引西方理论阐释《二十四诗品》的局面无疑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令学界开始关注《二十四诗品》的域外传播研究。三是韩国学者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值得关注。例如车柱环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文章认为,《二十四诗品》是以诗的风格为主题的四言连章体论诗诗,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诗美范畴论。同时,文章认为,司空图为《二十四诗品》确凿无疑,不必争辩。但文章缺少资料支撑,略显空疏。总体来看,车氏的文章将《二十四诗品》作为唐代系统的论诗诗的地位置于一个极高的地位上,引起了日韩汉学家们的关注。总体上,这一时期的《二十四诗品》域外研究成就颇为可喜,角度拓宽了,虽然依旧有着浮光掠影不够深入的问题,但研究前景很是光明。

4.《二十四诗品》作者讨论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否为司空图是学界的一大悬案,21世纪依旧争执不下,至今难有定论。陈尚君先生的《〈二十四诗品〉伪书说再证——兼答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质疑》〔《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认为,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伪书说)主要证据已被否定”之论,并无有力证据支持。文章详尽罗列三家的主要依据,并就张少康《关于〈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的争论》所陈八条观点一一驳斥。又对苏轼“二十四韵”一段话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并罗列宋元人对苏轼这段话的申述,以明苏轼语与司空图无涉。此外,对《二十四诗品》里唐以后的痕迹作了考释,并对唐宋文献的传布规则,从学理上作了适当的说明。从而得出结论:从目前来看,《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时间,还没有突破十四世纪初(即西元1300年)的上限。郁沅的《〈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新谈》(《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则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在文艺思想上的七个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司空图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后期思想的主要倾向相吻合,《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应是司空图。杨芙蓉的《由“韵”的词义探考〈二十四诗品〉作者》〔《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由“韵”的词义这一独特而新颖的视角切入,认为唐宋文献中“韵”主要为“押韵”之“韵脚”义,也常借指诗歌。而“联”的意义通常用“句”“联”“秀句”“句图”等表示,虽然也有用数词加“韵”表示类似“联”的用法,但必须有具体的语境、语义提示,而且“韵”的基本意义仍为“押韵”之“韵”义。另从文献流传方面看,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的联语数目在宋代是不确定的,苏轼的“二十四”只是与其中一种版本巧合而已。由此,“二十四韵”解为“二十四首诗歌”更为圆融。杨文角度别开生面,可备一家之言。整体来看,《二十四诗品》的作者讨论,学界各持己见,分别占据有利资料进行阐发,短期内很难有定议。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退而求其次的话,新的研究思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与书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研究

《二十四诗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研究也成为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的一大亮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画、音乐两大艺术形式。如刘雅薇、马凌云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以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为例》(《北方音乐》2017年第7期),文章对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章有所借鉴,分析了“雄浑”的美学思想在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演奏中的运用,有一定价值。又如章涤凡的《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文章认为,《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有一定借鉴价值。此外,还有部分文章将《二十四诗品》与电影、建筑等其他艺术形式放在一起进行交叉研究,有一定帮助与启发意义。但是整体上来看,这一方向的研究开拓有余,深度不足。缺乏立论较深的文章。同时,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其他艺术形式而非《二十四诗品》本身进行研究。

6.《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内在结构研究

21世纪对于《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内在结构的研究整体上在继续推进,有几篇思路清澈、立论深刻的文章,但整体上缺乏突破,有待进一步开垦。刘天利的《略论〈二十四诗品〉的意象批评模式》〔《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认为《二十四诗品》的出现突破了“人物品题”这一传统模式,以四言诗的形式 ,并大多以境界显现辅之以抽象议论的方法展示诗歌的风格类型,揭示其构思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其各品是依照道的运行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的,颇含道家哲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归入哲理诗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刘文对传统的“意象批评”模式有了新的解读,有一定借鉴意义。张国庆的《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体系》(《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一文明确指出,《二十四诗品》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突出的体系性就体现在它那由模仿《周易》结构而来的严整的理论结构,以及此结构所表达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含义之中。这篇文章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结构研究帮助极大。整体来看,这方面的研究不乏优秀成果,但整体上数量、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7.《二十四诗品》与其他作品、作家的联系

《二十四诗品》与其他作品、作家的联系,21世纪成果不甚多,依旧集中在有限的《文心雕龙》、《诗品》、王孟等作家作品中,如李利的《由物象到意象:从〈文心雕龙〉到〈二十四诗品〉的“神用象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杨园的《〈二十四诗品〉的结构原理及其与〈文心雕龙〉“八体”说的关系》(《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国文论的史与用》 )、张国庆的《〈二十四诗品〉之纤秾、绮丽及其与王维诗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等。这一方面的研究急需开拓,尤其是要将《二十四诗品》运用到具体作家的研究上。

8.《二十四诗品》文献研究

21世纪的《二十四诗品》文献研究有一定新发现,文章数量不多,但多数精华。如闫月珍的《论〈二十四诗品〉的衍生性文本》〔《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文章认为,有清一代,《二十四诗品》产生了众多衍生性文本,包括丛书本、篆刻本,以及转述本、试帖本、注解本和模仿本。这些衍生性文本因被士子所效法而具有了一定的写作指导意义,但其意义并不仅及于此。围绕原文本产生的诸多衍生性文本,强化了原文本的内容并赋予其以文学经典的地位,而《二十四诗品》所蕴含的诗艺和人格境界则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再如马茂军、张海沙的《明代四个〈二十四诗品〉手抄本比较研究》(《求索》2004年第5期),文章认为目前通行的《二十四诗品》是晚出的刊刻本,并通过年代较早的明代四个手抄本的校正工作,试图还原《二十四诗品》的本来面目,很有帮助。

三、2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问题及建议

21世纪《二十四诗品》的研究,有赖于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与相互交流,整体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依旧呈现出诸多的问题。依笔者浅见,问题如下:第一,单品研究数量过多,把《二十四诗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文章、专著过少。第二,作为文学研究者,在进行跨学科跨艺术形式交叉研究的同时,容易舍本逐末。第三,文章多而论著少。第四,新颖而踏实的思维方法运用得较少,缺乏新鲜的思路。第五,相关文献发掘颇为不足。

有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对21世纪接下来的《二十四诗品》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注重微观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在注重超越的同时,也要注意建构。第二,恪守文学本体,将新的思路、新的研究方法拿来为《二十四诗品》研究所用。第三,注重相关材料的整理与发掘。

最后,笔者在此衷心希望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在21世紀剩余的八十年将《二十四诗品》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作 者: 马东旭,温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二十四诗品司空诗品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司空图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