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志英 朱龙粉 李志鹏 周 丹
(1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农村工作局,常州 213169;2常州市武进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州 213169)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 是常见的种传病害,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随着水稻工厂化高密度硬盘集中育秧和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水稻播种到种子萌发,其温度和种植密度均极有利于恶苗病病菌的侵染和传播,导致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且感病品种呈加重发生趋势。种子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常用防治方法。为此,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于2013年开始推广使用氰烯菌酯浸种,这对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防治效果较好;但2019年少数感病品种在使用氰烯菌酯浸种后,秧田恶苗病发生仍较重。在此背景下, 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不同基质育秧、不同药剂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秧苗期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药剂浸种、药剂浸种加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并探究育秧基质对秧苗期恶苗病的发生有无影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进行,采用水泥场地硬盘育秧。试验作物为单季晚稻品种“武运粳6622”。供试育秧基质为科力基质(江苏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市购)、立华基质(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市购)和营养土(自制)。供试药剂为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16%咪鲜·杀螟丹WP(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2.5 g/L精甲·咯菌腈FS(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秧盘中育秧载体设为科力基质、立华基质和营养土3种,每种育秧载体分别设3个种子处理:(1)用25%氰烯菌酯SC 3 mL+16%咪鲜·杀螟丹WP 18 g,用水量6 L,浸种4 kg,浸种48 h;(2)用25%氰烯菌酯SC 3 mL+16%咪鲜·杀螟丹WP 18 g,用水量6 L,浸种4 kg,浸48 h后,再使用62.5 g/L精甲·咯菌腈FS拌种,药种比为1∶300;(3)清水浸种48 h(空白对照)。
将3种不同育秧基质放入不同颜色的秧盘中,每种基质填装12个秧盘,每个种子处理设置1个秧盘,每个处理重复4次。按照每个秧盘播干种子150 g的用种量和上述处理中的药、水、种比例,于6月1日浸种, 浸种时间均为48 h,6月3日直接催芽,不冲洗;拌种处理于6月4日拌种,待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于秧盘中。同一处理所有重复的种子放在一起浸种和拌种处理,然后平均分为12份,分别播种到秧盘中,每个秧盘插好标签。
播种前,每处理用同一器皿随机取3个300粒左右的种子(作为3个重复)继续保湿发芽,3 d后记录种子总数和发芽种子数,计算发芽率。水稻秧苗期,分别于6月17日和6月24日,调查各处理每盘秧苗的发病情况,记录每秧盘总苗数和发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 仅药剂浸种的处理(1)的水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6.33%,药剂浸种后再拌种的处理(2)的水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5.15%,清水对照(CK)的水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3.85%。经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比较可知,两个药剂种子处理间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CK,说明药剂种子处理对“武运粳6622”的种子发芽率略有影响。
表1 不同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较
由表2可知, 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在不同基质条件下,仅药剂浸种的处理(1)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效在90%以上;药剂浸种后再拌种的处理(2)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效在97%以上,防效好于仅药剂浸种处理。
由表3可知,“武运粳6622”用清水浸种后播种于3种不同基质的秧盘中,秧苗期恶苗病的发生有差异。其中,立华基质培育出的秧苗在秧苗期恶苗病发生较重,始病期(播种后13 d)的平均病株率为0.53%,发病高峰期(播种后20 d)的平均病株率为2.32%,与科力基质和营养土处理间恶苗病病株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科力基质和营养土培育出的秧苗在秧苗期的恶苗病病株率相近,播种后20 d的平均病株率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效
表3 清水浸种不同基质育秧的秧田期恶苗病病株率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种子处理仍是控制水稻恶苗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使用25%氰烯菌酯SC 3 mL+16%咪鲜·杀螟丹WP 18 g浸种,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效稳定在90%以上;使用25%氰烯菌酯SC 3 mL+16%咪鲜·杀螟丹WP 18 g浸种后再用62.5 g/L精甲·咯菌腈FS拌种(药种比为1∶300),对秧苗期恶苗病的防效更好,防效在97%以上,但两个药剂种子处理均对“武运粳6622”的种子发芽率略有影响。同时,不同基质培育出的秧苗在秧田期恶苗病的发生情况也有差异,其中,立华基质培育出的秧苗在秧苗期恶苗病发生较重。鉴于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种子,故育秧基质对恶苗病病菌侵染机制的影响和作用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