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晨晨 宋志超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务必扎实做好以高校大学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多,但在就业岗位有限的条件下,不仅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大学生就业期望與实际就业匹配度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促使大学毕业生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各种因素对就业期望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积极就业。
关键词:高职;就业期望;研究
一、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1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8号文件要求全力做好毕业生稳定就业工作。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多,202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847万人。同时随着市场化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整体就业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发生了转变。他们对工作薪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较高,过高的就业期望让他们的对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少,很多毕业后选择性失业,这样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特点
1、慢就业、懒就业现象
所谓慢就业和懒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马上就业也不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支教、游学、在家陪父母或准备者创业等多种形式,慢慢来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或者没有规划自己今后职业方向。近二年来,高职大学生慢就业和懒就业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观在发生变化,选择专升本的学生越来越多,灵活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这些也成为慢就业和懒就业的重要群体。
2、就业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观念上,认为只要是大学生就是非常优秀的,一定会有或者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他们对薪资的期望过高,并且更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在这样的定位条件下,无形中就缩小了择业的领域。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与其他性质的求职者相比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和工作效能都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在不能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的情况下,就业就必然陷入一定的困境。
3、就业领域向新业态转变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新业态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向新业态转变,灵活就业、网上创业、自由职业的学生不断在增加,可以看到,新就业形态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劳动力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二)就业期望概述及相关概念的阐述
关于就业期望的是指毕业生对是否就业、就业区域、就业岗位、就业薪资和就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想法和预想,是在对自身基本情况和外界环境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态度。就毕业生而言,就是希望自己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专业对口、就业环境、就业薪资以及职业发展前景最低标准。因受到外界条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位毕业生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就业预期。就业预期与自身学识、性格、才能、阅历相匹配,就会增强对就业岗位的认同感,使大学生努力就业,增强每个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三、调查报告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对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期望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9份,问卷回收率92。35%。其中中男生占比48.07%%,女生占比51.93%。
在制定问卷过程中,首先对研究对象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和访谈,了解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的构成和看法,最后确定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问卷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设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就业区域选择、就业方向、就业薪酬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以期望能够充分反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二)就业期望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薪资:
从调查数据来看,2020届毕业生就业薪资期在4000 元及以下的为1.89%占比最小,有58.66%毕业生薪资期望在4000-7000元之间,有32.16%毕业生薪资期望在8000元以上,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期望薪资主要在4000-7000之间,但同时也有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薪资在8000元以上,这一结果说明了毕业生对薪资期望过高,这也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动力下降,慢就业和不就业的毕业生增加。通过交叉分析,就毕业生性别差异来看,有42.83%的男生就业期望薪资在8000以上。女生的就业薪资期望主要集中在5000-6000元之间,占33.49%,从结果可以看出男生薪资期望高于女生就业期望。
就业地区:
通过调查有56.28%的毕业生选择希望自己将来在省会或发达的地级市工作。其次有31.50%毕业生希望自己在普通的地市级工作,选择在县级和乡镇基层工作的有12.23%。从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期望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在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就业,因为这些地方就业机会多,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就业政策好等因素。而县级市和乡镇是选择最少的就业区域,主要在于发展空间小、工资较低等因素影响。
就业意向: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将来毕业后选择工作就业的占到51.03%,37.24%的学生选择专升本,自主创业的学生为8.20%,待业的学生为3.53%。从调查数据看,工作是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其次为专升本。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专升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专升本一直在扩招,同时大家对于学历的认识越来越重要,学历越高就业机会越多。
就业单位性质: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占比最高,为24.45%。其次为国有企业,占23.13%,选择去民营企业工作的占16.32%,选择到政府机构就业的占 11.32%,选择其他的占比为11.57%。从毕业生就业方向期望来看,高职学生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但由于受学历的影响和限制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就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引导毕业生选择更适合的就业方向。
四、高职院校校学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1、内部因素
在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9.37%毕业生认为工作经验是最重要,其次为知识技能,占26.09%。占比最少的为专业对口工作,比例为11.89%。从调查可以看出来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考虑太多的与专业对口相关的领域,而用人单位希望得到专业能力强、沟通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型人才。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内部主要有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他们的就业期望过高。首先是对薪资的期望过高,有32.16%的学生期望薪资达到了8000元以上;其次是在选择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为经济收入,這也体现了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选择高经济收入的行业。而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只有8.45%。
2、外部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外部因素复杂多变,本研究主要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来分析。首先我们都知道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出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如果不及时调整,与市场脱节,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是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市场中就业岗位的供求情况、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和疫情常态防控下的出现的新业态都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最后就是国家政策,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有67.2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
五、建议
1、毕业生层面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不能过于追求高薪资、大城市,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定自己的就业期望,一是要做好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校期间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竞赛、资格证书考试和学生社团活动等通用技能全面提升自己,利用学校资源不断和社会资源朝着目标方向一步一步的努力。二是要对自身的能力和所处的就业环境做出客观地评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会衡量大城市与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利弊,并结合自身优势做出合理的就业期望。三是要学会调整心态,良好的就业心态能够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就业过中不从众、不盲目,遇到问题多咨询老师和同学建议,合理调整就业预期。
2、社会层面
一是要落实就业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信息在不同程度方面的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各地方在制定就业政策要加大对于应届毕业的就业支持,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创造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三是政府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的良好舆论氛。
3、学校层面
一是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水平。通过调研活动发现有4.84%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还不满意。高校要通过课程安排、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常态化指导和阶段性活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全覆盖。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大一开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学习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将目标方向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利用工学结合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早体验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合理的执行计划,为就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三是要加强心理疏导。学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高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增强自信,提高应变能力。
4、用人单位层面(公平竞争环境、就业保障、企业文化、职业晋升)
用人单位的竞争环境、就业保障企业文化和职位晋升中也是影响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重要因素。一是用人单位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激发毕业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二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建设好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毕业生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三是要建立健全职位晋升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5、家庭层面
在家庭层面上,家庭基本状况及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对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要时刻关注子女求职中的心理变化。父母是对自己的子女的情况是最了解的,在求职过程中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心态状况,帮助他们纠正合理的就业心态,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二是要结合自身在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所需能力和差距。很多学生毕业后急用求成,对社会的发展认识不够准确,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比较乐观,在就业季,家长需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三是结合家庭的环境,建立合理就业期望。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以及是否有家族企业等情况对毕业的就业方向的选择、就业收入的期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毕业生涉世不深,所以家长的意见对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惑剖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8):26-27.
[2]赵宏杨,张永进.贵州遵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2019.(08):72-75.
基金项目:该项目为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例,项目编号:2020R4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