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彤
摘要:如何激起儿童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针对如何发展儿童的兴趣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见解,本文主要立足于如何在课程中兼顾儿童兴趣的发展需求,从《儿童与课程》中对于儿童兴趣的解读入手,深入探讨其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兴趣;儿童;课程
一、兴趣的重要性
所谓“兴趣”,有学者作了这样的界定:“兴趣是物我同化的境界,见物而有所感触谓之‘兴’,心向往之且景行行之谓之‘趣’。在《中国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释如下:“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衷于接触和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由此看来,兴趣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喜悦感和奋斗感。一方面,该事物要能够引起某人的注意,另一方面,随后该事物要能够激起人们对其的专心致志的态度和从事全力以赴的活动。如若能激起儿童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能很好地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兴趣通常有三种意义:(1)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这种含义之下兴趣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2)预见的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这种理解之下兴趣是事物影响人的地方;(3)个人的情感倾向,此时谈论兴趣就是谈论个人对某件事的态度问题,感兴趣就是能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由于在本文中探讨的是儿童对于课程学习的态度所以聚焦的是第三种解释。
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提出“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和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由此可见,他认为兴趣的本质是一种力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会提供动力,“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不管这些事物是看得见的,还是呈现在想象中的”。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儿童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后,儿童才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深入学习。此外,兴趣能够使儿童集中注意力,如杜威说的“兴趣就是统一的活动”,当儿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果一门课程引起了儿童足够的兴趣去学习,那么这时儿童整个人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都会倾入其中,并且还会得到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兴趣的作用归结起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对学习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二、如何利用课程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主要目的。如果课程设置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而只是为了实现社会对于学校塑造人才目标的要求,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和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此外,兴趣产生的前提是理解,两者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让儿童感觉到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力所能及的才能让其感受到趣味。兴趣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极力主张课程设置应该要考虑儿童兴趣。不过大多数做法都是外在于课程的,教师激发的不是儿童对于课程自身的兴趣,而是通过其他的外在目的“引诱”学生学习。根据杜威在书中的观点,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关键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儿童的经验。如杜威所说:“即使用最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儿童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儿童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如果课程与儿童相脱离,以成人的经验组织课程并以机械的文字符号呈现给儿童,儿童不仅不能理解这些生硬的符号,还要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符号,长此以往儿童的学习兴趣只会渐趋萎靡。只有把学习材料和儿童自身的经验高度联系起来,儿童才会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不过这也不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囿于学生的原始经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经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经验的发展直到理解所学课程。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为未来的经验掌握奠定基础。二是教材心理学化。“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很多人都认为儿童和课程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两者很难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经验与学校课程明显脱节,儿童个人世界和书本世界格格不入,逻辑经验和心理经验被割裂开来。用杜威的话说“我们没有把教材转化为生活的名词,而只是把它作为对儿童现在生活的一种替代品或一种外加的附属品直接提供出来”。教材心理学化的过程就是把儿童和课程两者紧密融合的过程。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的解释是:“在儿童的生活的范围内吸取它,发展它,用机巧的方法引起兴趣,使材料有兴趣。”也就是说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恢复到它原来的经验,可以通过讲解、图片、实物或者是动手操作进行,其目的就是和儿童的经验接轨。教材内容应该与儿童经验相联系,还原成生活的经验形式,还要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经验特点相符合,再以经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三是将兴趣和努力结合起来。重视儿童的兴趣,并不意味着要把努力和兴趣对立起来,相反,杜威在书中也强调了努力的作用:“一定年龄的儿童具有一种关于各种意图和兴趣的积极特征,正好按照它现在那样给以培养,这将是有害的”。他认为,真正的兴趣能够激发儿童更成熟的思考,能将儿童出于后天习惯的活动转化成为一种更加自觉的反思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兴趣就转换成了努力的另一种状态了。在教师方面,要给儿童更多的训练。但训练不等于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效果的训练。留给儿童主动探索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儿童的兴趣。训练的过程是儿童运用机智,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过程。
总而言之,杜威的兴趣观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启发意义,深入探索其兴趣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同时把握好儿童兴趣和课程两者的要求也绝非易事,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深究。
参考文献:
[1]刘佳丝.杜威兴趣观的内涵及现代教育启示[J].特立学刊,2020(01):33-38+46.
[2]朱琳.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