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凌云 卢娜娜
摘要:幼儿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是显性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的重点在于既要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规则意识,又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还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好心理健康的要点,以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要点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
前言: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在所有教育项目中,尤其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教学形式,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并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关爱小朋友心理健康,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1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产生原因
学龄前儿童本该处于天真活泼的年纪,但仍然会受环境、学习等的影响而导致心理问题,而且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隐秘,不易被发现,从表面上看,有可能只是偶尔的不开心,闷闷不乐,不爱与人交流等,但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干预,则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比如造成学生的叛逆、暴躁、厌学,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等等。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留守儿童为例,留守儿童大多是在农村地区的幼儿其父母双方均长期在外,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或离异等原因形成的留守,多是由祖辈或是委托其他亲戚进行照管。往往会由于抚养人能力的不足,或是精力的局限,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导致对儿童的关注与照料不够,从而导致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儿童的家庭条件有限,抚养人或监护人能力有限,无法在早期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恰当的引导,而且由于家庭角色的缺位,儿童对亲情的认知并不完整,家庭教育的功能有限,對他们缺乏一定的重视,导致这些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出现胆怯、压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分析
2.1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很显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除了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之外,还要对幼儿心理问题及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疏导,从满足不同群体幼儿获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除此之外,也要结合时代发展下的趋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进行探索,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2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动态
孩子进入校园之后,性格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准确把握幼儿的思想动态是关爱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幼儿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纪,好动、爱笑、坐不住,如果幼儿在学习中,在游戏中,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或表情,那么就需要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高度注意,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并结合幼儿的情绪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比如,及时了解幼儿反常行为后面的真实原因,并结合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如果是与家庭有关的心理问题还要积极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携手,给予幼儿更充分的关心与关怀,让幼儿健康的成长。
2.3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优势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多数的心理问题都是由情绪引发的,幼儿正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他们天真而敏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也容易被治愈。而且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极易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产生矛盾,或是被欺负霸凌等,不满,愤怒,无奈等各种情绪郁结于心,出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这种情绪没有合适的渲泄的渠道,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心理问题;此种情况下,幼教工作者耐心的倾听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孩子间发生攻击性行为之后老师首先要进行肢体语言的安抚,如轻轻的拥抱或是轻拍肩膀等,然后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情绪,并认可他的情绪,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与经过,并适时的共情,如:“我知道你被人欺负了很难过”等,不需要过多的说教,要做的是给予更多的认同,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并积极的促进他与另一个孩子的沟通,并询问冲突双方,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化解冲突与矛盾,减轻心理伤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爱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一名幼教工作者的份内之职,是促进教育事业进步,社会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始终抱持立德育人的初心,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与关怀,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因人施策,守护幼儿的心理健康。老师的每一份关心与关注,孩子们必定都能很好的感受得到,也一定会成为他们成长里程中的一抹微光,且待汇聚时,定能光芒万丈!
参考文献:
[1]孙青.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20(06):115,116,128.
[2]杜鹃,何晓丽.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 [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0(009),001: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