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韵学便览》与百年来合肥方音的演变

2021-02-22 06:55徐朝东

曹 嫄,徐朝东

一、引 言

《同声韵学便览》,合肥蒯光燮纂,蒯德懋校阅。蒯氏是晚清时期合肥的望族。蒯光燮,生平资料少见,据《合肥蒯氏宗谱》,字立成,生卒年失考,为蒯德懋之子,因蒯德懋官湖北,遂寄籍江夏,生员出身。另据《申报》,蒯光燮在武昌开办书店“教育普及社”,因出售《革命军》《兄弟歌》《猛回头》等“逆书”,被指为“意图煽惑军心,实属丧心病狂,不法已极”,被捕下狱,“发江夏县监禁十年,以示儆戒”。

《同声韵学便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合肥蒯氏刊本。全书由高世嘉序、蒯光燮自识、凡例、目录和正文四卷组成。蒯光燮在《自识》中说:“囹圄之中,苦无书读。偶忆儿时旧好,辄拈同音之字,分韵汇集。或一字数音,均加圈为识。非敢云书,聊以便童蒙云尔。”《凡例》中称“此书为查字便易简捷、音韵不谬”之作,所收字及语音皆属童蒙识字不可少之字;“字有数音则收数韵,若有韵之字收入无韵内者,是从俗”。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以韵统字,将一万零四百五十三个字分系于八十六韵之下。每韵下又分若干“小韵”,按声系字,每个“小韵”之下,系以同音之字,不注反切,仅加释义。各字归韵并不全依传统韵书,而是参照当时实际读音。每小韵下均注明所收的字在传统韵书中所属的韵。该书受平水韵目所限,音数较多,计平声三百三十余音,上声二百音,去声二百二十余音,入声九十三音。此为声韵调拼合之音,实际声母、韵目数远少于此。

《同声韵学便览》刊印以来就得到学术界的关注。较早注意到此书的是罗常培先生,他在《汉语方音研究小史》(1933)中说:“还有一种从前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而我们现在必得另眼看待的东西——这就是流行于民间的方音韵书。这种书流传于各地的很多,然而搜集起来也颇不易。我所知道的有……合肥的《同声韵学便览》。”其后魏建功先生在《古音系研究》(1935)中介绍过此书:“《同声韵学便览》四卷,清光绪丁未合肥蒯光燮辑。按此书为安徽北部合肥一带通俗韵书,计平声三百三十余音,上声二百音,去声二百二十余音,入声九十三音。体制与前三类一致,而为平水韵目所限,故音数特多。”当代学者李新魁、麦耘在《韵学古籍述要》(1993年)中也介绍过此书:“《同声韵学便览》,各字归韵并不全依传统韵书,而是参照当时实际读音,如[-m]尾韵与[-n]尾韵相混;又[-ŋ]尾韵与[-n]尾韵相混(按此反映合肥方音)。如‘难’前缀下收有传统韵书的删、覃、咸韵字;‘臻’前缀下收有传统韵书的臻、庚、蒸、元等韵的字。每前缀下均注明所收的字在传统韵书中所属的韵。”

《同声韵学便览》是第一部记录合肥方音的地方韵书,也是新中国建立之前唯一一部记录合肥方音的地方韵书,对研究合肥方音的历史及演变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与学术价值。然而,因该书较为罕见,所以至今尚无人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该韵书的音韵特征,并与现代合肥方音进行对比,以此揭示百年间合肥方音的流变。

二、《同声韵学便览》的音韵特点

通过梳理《同声韵学便览》中诸韵的中古音来源,可以将韵书的音韵特点总结如下:

(一)声母特点

1.全浊声母清化

2.见系洪音自成一类,见系开口细音与精组开口细音合流

《同声韵学便览》中,见系、精组在细音前面的读音已经完全一致,由此可见晚清合肥方言中不区分尖团音。

3.蟹摄开口四等、止摄开口三等端组与止摄精、庄、知、章组三等字不相混

4.泥、来母混并

《同声韵学便览》同韵之中未见泥母、来母对立现象,表明泥母或来母的独用并非真正独立,只是同韵之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字组,如来母平声“灰韵”的“雷”小韵“雷罍藟儡累缧蔂虆傫擂”、上声“梗韵”的“岭”小韵“岭领廪禀凛懔”无对应的泥母同声字,泥母“蟹韵”“奶”小韵“奶鼐乃”无对应的来母同声字。可见《同声韵学便览》中泥来母已经全部混并。

5.知、章、庄、精组字大量混同

(1)知、章组并入精、庄组

(2)庄组字部分归入精组

(3)止摄开口三四等精、见合流与精、知、章组字形成对立

6.影、疑母字合流

(1)疑母、影母开口一、二等合流

(2)部分影、疑母字与日母字混同

(3)疑母开口三四等字大部分混入影、云、以、日母,少数疑母开口三四等字混入来母

7.日母止摄开口三等独立,其余开口日母字自成一类,合口与影、以母合流

(二)韵母特点

1.深摄字和大部分曾、梗摄字并入臻摄

2.曾摄、梗摄喉牙唇音字并入通摄

3.咸摄与山摄合流

4.宕摄与江摄合流,与咸摄、山摄无相混现象

5.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

6.果摄一等字开合混同,果摄三等字读入假摄或果摄

《同声韵学便览》中,果摄开口一等字与合口一等字混同,如“歌韵”的“河”小韵“河荷何菏茄和鉌禾”,“哿韵”的“裸”小韵“裸蓏砢娜傩那婐”,“箇韵”的“箇”小韵“箇个個过”等。表明果摄一等字读音已无区别。

《同声韵学便览》无“瘸”字,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

7.山摄精、见组合口三四等与臻摄精、见组合口三四等不相混

《同声韵学便览》中,山摄精、见组合口三四等字与臻摄精、见组三四等字无混并现象。如山摄“先韵”的“全”小韵“权拳卷颧鬈弮踡蜷惓婘”与臻摄“文韵”的“群”小韵“群裙”相区别,山摄“霰韵”的“选”小韵“选撰眩袨炫衒玹昡绚楦”与臻摄“问韵”的“郡”小韵“郡捃攈”相区别。

8.开合口字混并较多

9.保留入声韵尾

(三)声调特点

《同声韵学便览》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声调,声调呈现平分阴阳、部分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保留入声等特点。

《同声韵学便览》中,平声阴阳对立,保留入声韵,这些特点与清代江淮官话相一致。但比较特别的是,《同声韵学便览》中292个全浊声母上声字仍读上声,只有54个全浊声母上声字读去声,如“董韵”的“动”“奉”,“讲韵”的“项缿”,“纸韵”的“是褆”,“语韵”的“墅”,“轸韵”的“朕”“静”,“马韵”的“下”,“养韵”的“象像橡”。

(四)《同声韵学便览》的语音系统

按照《同声韵学便览》的声韵特点,结合现代合肥方言,可以将《同声韵学便览》的语音系统构拟为: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具体如下:

1.声母22个

p帮补布笔 p批普票僻 m眉秒命末 f峰仿赴幅

t东赌带答 t推土透脱 l奴乃嫩六

ts左宰赞族 ts村瑳翠擦 s酸悚素宿 z医移椅艺

k瓜梗构割 k坤口跨客 x寒恍画猾

Ø翁元冤恩往有二位外一屋越

2.韵母43个

a沙马罢 ia霞贾驾 ua花寡跨

ω婆朵贺

ei雷匪备 ui回觜坠

ã邦朗上 iã降想量 uã双爽撞

3.声调5个

阴平 通烘风施

阳平 同洪冯时

上声 本很侃典

去声 困翰贯便

入声 甲说勿牧

三、一百年来合肥方音的演变

《同声韵学便览》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合肥方音的基本面貌,将其与现代合肥方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一百年来合肥方音的发展演变情况。

(一)《同声韵学便览》与现代合肥方音比较

现代合肥方音的特点我们依据以下材料: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杨永成《合肥方言研究》和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同声韵学便览》音韵特点与现代合肥方音特点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同声韵学便览》与现代合肥方音音韵特点对比表

表1中“+”代表特点吻合,“-”代表特点有区别,“±”代表特点部分相同。《同声韵学便览》体现的22条语音特点,与现代合肥方音特点完全吻合的有16条,部分吻合的有4条,存在区别的有2条。

(二)合肥方音的发展演变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百年来合肥方音的发展演变规律如下:

1.区分尖团音

黎新第主张江淮官话是清代南方官话方言的代表,并将区分尖团作为清代中晚期南方官话(江淮官话)的特点之一。《同声韵学便览》通、江、止、遇、蟹、臻、山、效、假、宕、流十一摄中精组开口三四等与见系开口三四等混同,表明清末合肥方言尚不区分尖团音。

4.开口韵字进一步增多

5.全浊声母上声字归为去声

《同声韵学便览》中,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然读为上声字,如“动”“奉”“静”“下”等字。而现代合肥方言中,全浊声母上声字基本归为去声。虽然明清时期官话方言全浊声母上声字已基本归为去声,但直到清末,合肥方言仍然有较多全浊声母上声字未归为去声字。可见,合肥方言“浊上归去”的演变与其他官话方言相比呈现“先缓慢后疾速”的特点。

6.果摄三等戈韵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