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1-02-22 16:52:01赵艺姝
学生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题式高中历史教学

赵艺姝

摘要:本文主要对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定义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进行简单阐释,分析当前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该教学方法运用的对策,希望充分挖掘和利用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的优势,弥补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促使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主题式;跨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

在新課改环境下,高中历史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等方式了改变,为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补充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当前高中历史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主题不明确、偏离主题即教学模式陈旧等多层面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定义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一)定义

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指的是在某学习阶段,对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寻找、分析,将整体水平目标划分为多个子目标,形成主题式教学方法。

(二)运用的优势

1.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由于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是围绕特点教学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使其构建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2]。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为了应付高考,主要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历史考点,这种静止、被动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低,容易抑制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高中历史可持续教学。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对各单元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以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达到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且学会知识的应用,将该方法迁移至其他学科学习中。

二、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主题设置不够明确

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到位,在具体应用中所设置的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只是将大量历史知识进行堆砌,未整合、提炼教学内容,缺乏鲜明的教学主题,教学思路不够清晰,面对庞杂的知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无法真正体会所学知识的历史价值。同时,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中,容易出现主题定位不准、主题偏离及主题多等问题,与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方法设计原则相背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无法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能达到的历史教学效果有限。

(二)主题式教学流于形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时,部分教师受固有的教学方式约束,只是确定了教学主题,整个教学环节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比如用主题对授课内容进行串联,实质是常规教学模式,导致主题与教学内容相脱节,使主题式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教学内容整合、融合教学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不够

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实际操作具有一定复杂性,要求教师在设置历史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活动前,对课标标准、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对学生历史基础进行实际调查,以此为依据确定合适的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史料及设置相关问题等,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历史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及史学素养等综合考验。而实际部分历史教师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不能准确地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对教材有效分析,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影响历史教学水平。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方法

(一)主题的确定

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首先需要确定教学主题,通常从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及学情分析这三方面入手。在实际备课过程中,需研究课程标准,重点关注课标中对本节课内容的阐述,以此为依据进行精心备课,确保所设置的主题符合课标要求,比如在学习《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制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沿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这条线索,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改变以往“背景、概括、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沿着教学主题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使学生历史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宏观认识,对教材整体体系、结构有所把握,由于历史教材的特殊性在于每节课都有一个主题,且课与课、专题与专题的内容背后有着明或暗的发展线索,所以,应对教材进行研究,明确划分教材中讲述的内容、教学任务,教会学生从某个知识点延伸学习相关知识。

(二)根据学情创设主题式教学环境

在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有针对选择历史教学方法、教材及确定教学主题,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节内容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已接触到武昌起义、兴中会等内容,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将教学主题确定为“民主共和”并结合学生兴趣,将教学主题确定为“重温民主共和之路”唤起学生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中山站、武汉站、南京站、北京站这四个部分,为学生创设游览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掌握民主共和兴起、实现的整个过程,在有效把握教学主题的同时,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三)将史料、问题与主题式教学相结合

在确定历史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教学主题。可以从教材整合、加入史料内容、设置适宜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在对教材进行整合时,如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长,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对本节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突出教学重点知识,也可以进行专题内部的整合,比如在学习《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这章节内容时,由于该节内容主要讲述明朝的政治、明清易代可以围绕“变化与挑战”这一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凸显出专题内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的同时,确保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3],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对明朝疆域至明清易代的过程进行阐述,感受对现代版图奠定的意义,使学生拥有时空观念,培养其家国情怀。同时,在单课主题进行确立时,需考虑学科、单元主题,比如在学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节课时,由于本节课涉及“列强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这个小主题,可以将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为“大动荡、大变革和大一统”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统治基础受到影响,导致诸侯四起,出现了百家争鸣,在思想融合、诸侯兼并的过程中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此外,在主题式跨单元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选择适宜的史料来突显主题,比如在学习“评价辛亥革命所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时,教师可以选择对该政体不同评价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的人们对该政体的不同评价,在突显民主共和这一教学主题的同时,与历史教学客观性原则相一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主题式跨单元教学法,其实质是目标管理与实现的过程,打破了传统教材方面的界限,围绕主题来确定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认知、技能、情感等多维目标,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方面的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健花.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2021(19):50-51.

[2]刘运佳.高中历史学科主题式教学的策略——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1(19):89-95.

[3]殷燕鹤.主题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21(57):153-154.

猜你喜欢
主题式高中历史教学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45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00:32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7:37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8:36:14
主题式教学在《行政文秘实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