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德一
摘要:家庭作业是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是由父母或老师对学生实施监督,促使学生积极地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及反思的一种形式。小学生体育作业是指以促进学生及其家长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能,使小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为目的而预留的一种家庭作业。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改进小学生体育作业的设计与结构,有效丰富小学生运动体验,已成为教育界致力探索的重点。根据国家教育部“禁止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要求,体育教师如何结合“双减”政策,以合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为前提,以充分发挥体育家庭作业效能为导向,值得做进一步的分析和优化。阶层性的作业设计、家长的陪伴督导及网络通信的使用,已成为新形势下三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双减”政策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课余时间的练习为辅,教师很少在课堂之外设计课后的体育家庭作业。而在分数为先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生文化课学习上,学生们则在课后疲于应对各种学科类家庭作业,鉴于这样的社会现状,教育部门也意识到学生身体素质很难能得到提升。随着“双减”政策和各地中考改革政策的落地,家长们提高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体育学科也得到了社会的空前关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课后作业,扩大体育教学范围,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质。
1、分层次设计作业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以安全第一为理念,着重强调安全,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但是在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条件下,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以及体育技能的提高。现代教育讲求的是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个性化成长,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在运动水平上面的差异性,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课后作业的层次,通过差异化的课业设置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幅提升,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后作业的层次设计与布置。
以国家体质监测项目跳绳来说,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一定会发现,学生在跳绳技能掌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按学生的能力将课业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可以将能够基本掌握跳绳的技术动作,但不够熟悉、断断续续的学生分为第一层次(技术学习层面);對能够掌握跳绳的基本方法,能够连贯的进行跳绳,但速度还没有提上来的同学分为第二层次(技术练习层面);对能够连贯进行跳绳,能够掌握一定的跳绳技巧并且四肢协调发展的学生分为第三层次(体能练习层面)。例如第一层次的孩子应该着重练习跳绳的基本技巧,掌握跳绳的基本方法;第二层次的孩子应该将动作练习更加连贯;第三层次的孩子应该鼓励他们加快节奏,提升体能。这样就让各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跳绳能力对应选择各自的体育课后作业,每一个学生都将获得不同的课后作业来提高自我的跳绳能力,有效改善学生运动能力。这样的家庭作业既不会对学生造成作业负担,同时还可以促进体能的练习,提高运动技能。
2、家长的监督指导与陪伴
家长的陪伴与支持是作业设计优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体育课后作业有效性的保障。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与家长深入交流,充分向家长说明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使其能陪伴与监督学生高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并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运动瓶颈,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进步。
例如在立定跳远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犯下一些技术性错误:有的双脚不能同时发力起跳,有的手臂预摆不协调,有的落地姿势不规范等。为此,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亲子互动的体育课后作业,通过家长的参与,督促学生立定跳远起落姿势标准化,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结合教师发在家长群里的规范动作视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亲子间要仔细观察示范动作起跳、落地的姿势,通过学习完善技术动作。这样的亲子学习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动态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积累更多运动体验。学生在家长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学习,同时也增加了亲子间的亲密程度。
3、利用网络通讯改善工作指导
实施学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即便家长能够积极地指导学生,但教师的专业指导才是学生提升的阶梯。所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与纠正。体育教师要积极运用网络沟通,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优化学生课后作业质量,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
为使学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小组,鼓励家长反馈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并能为每位学生提供作业指导。比如在技巧组合动作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习到的技巧动作自行编排与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专属组合动作,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也可在班级交流群中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分享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家长可以根据视频对孩子的创编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可以自己决定,不再机械化的给学生规定时间,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孩子进行练习,教师监测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孩子返校后的训练成果进行评比,评选“最佳亲子搭档奖”等,对效果突出的家庭进行鼓励。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作业,不要让课后作业流于形式,达不到锻炼效果,更不要让课后作业成为孩子和家长的一种负担。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设计并安排学生课后作业,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学生运动技能,让孩子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育与快乐学习。教师要有效的指导活动,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使体育课程达到健身、育人、陶冶情操等多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勇卫.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校本化架构与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23-24.
[2]周远洲,黄金燕.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6(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