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务工作为载体,探索中职德育创新模式

2021-02-22 21:03:51杨晓玲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德育创新

杨晓玲

摘要: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学校需要落实对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德育教育,为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可以借助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渗透德育思想、德育元素,结合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组织特定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向其中渗透德育思想,实现对学生有效地教学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志愿服务;德育;创新

引言:

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中应当力求做到知行合一,确保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付诸实践,而借助志愿服务工作的契机,学校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有效地教学引导,为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思想价值观,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一、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价值体系混乱

当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持续、稳步地进行,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来给予学生良好的思想教育,为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意识。此外,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西方价值观念也在我国青年群体中不断渗透,新时期中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来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但是在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由于教学方式传承了传统文化观念,大部分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对学生错误指导的现象。具体来说,大部分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秉承“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在应对主流文化冲击时呈现出不自信且自我否定状况。

(二)德育教育缺乏主体

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全面以中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并且大部分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采用照本宣科式的讲解策略,学校以及教师并没有在德育教育中以身作则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并且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学校也采用严厉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导致现有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异常枯燥乏味,教师采用说教的教学形式无法提起学生参与到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德育教育未做到知行合一

在当今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需要落实对学生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技能的教学指导,同理,在德育教育中,中职院校也需要秉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相应的思想理论付诸实践,但是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并没有将相应的知识引论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在浑浑噩噩的德育教育中无法实现对相关知识概念的有效认知和理解。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中职德育教育分析

(一)借助志愿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师生综合素养

志愿服务具备公益性的特征,在当今职业教育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具备自主选择权,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我价值,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動性,若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结合志愿服务中的思政元素、德育元素,借助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为中职院校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政治道德观和思想价值观。同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给予教师更加全面、多样的德育教育素材,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二)借助志愿服务的实践性,丰富德育教育

在当今知行合一的理念下,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期间需要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力求将德育教育工作转换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为其构建思想认同、价值认同,转变过往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理论的教学状况,将原有的说教模式转变为实践教育形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志愿服务中,借助关爱老人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志愿服务活动,向小学生或社会人士宣传爱国主义精神,让中职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通过教导他人来提升自我,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志愿服务,构建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明确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该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学引导,中职院校可以借助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全新的校园文化,将志愿服务中的德育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学引导,为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文化观、思想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借助志愿服务构建校园文化期间,中职院校应当紧紧围绕着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将无私、奉献、爱国、敬业、尊老、爱幼等相关精神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志愿服务中的精神文明在校园中进行广泛传递,依托校园文化的持续感染以及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究,再结合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真正意义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学引导。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学校需要全面以志愿服务工作为基本载体,从多个维度、多个方向来落实对学生有效地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充分践行当今人本管理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奚必政. 以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职学校德育新模式[J]. 2021(2018-1):85-86.

[2]李天兰, 滕传姮, 陆小玲. 以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构建中职德育快乐化育人模式的探索[J]. 职业, 2019(36):2.

[3]刘丽红, 战帅. 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 推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地生花[J]. 北京教育:德育, 2019(4):5.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德育创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