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霞
摘要:在“双减”政策没有正式被推出之前,“作业设计”还并没有太受人们关注,老师们也没因此调整过自己的作业计划,老师还是按照自己之前的作业计划留着常规的作业,并没意识到作业的布置需要创新,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动脑和动手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得到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双减政策推出后,如何合理的布置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推出,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不应该只是完成一些书面作业,还要做一些创新类的作业,促进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就双减中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展开描写。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作业合理分层布置
老师要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每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好作业的把控。每个班里都会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班级,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充分考虑差异因素,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迁就一下这类学生,让他们做一些基础类的作业,尽可能的降低作业的难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指导他们做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做一些提高题来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例如古诗《题西林壁》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成绩差的学生背诵这篇古诗,但是在背诵之前,可以让他们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先抄写下来,然后在进行背诵。这样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下,可以有更加强烈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学生培养对语文的兴趣,通过背诵古诗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对这篇古诗进行深刻的理解,理解作者的语境和情感的表达,并总结出文章中的中心主旨,提高學生的知识拓展。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学生不用做两种不同的作业,在给学生减负的时候还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基础作业少而精,命中“靶心”要留“新”
基础作业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教师的作业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以巩固学生上课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所以教师的作业布置应该做到“少”而“精”,“少”是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精”是要求作业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语文作业从基础上看,就是音、字、词、语、段、篇这部分的内容,怎么样才能做到减负呢?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求老师分得清对重难点的把握,老师的作业要抓住难,形成链条式的作业模式。[1]例如在讲解《凉州词》中的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三五成群”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课后要求写的生字,学生会写的认识的可以就写两遍组一个词,不好写的和不认识的要写四遍组两个词。通过给学生减负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但同时,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进步。
三、课堂作业的趣味性设计
双减政策还要求要创新学生的作业布置形式,在作业中增加一种趣味性课堂作业,这样做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性较强,他们更喜欢富有趣味性的东西,如果老师的有很强的趣味性,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保证作业的完成量。传统的作业过于枯燥,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作业量庞大,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还是学生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2],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和学生们一起了解文章中描写的情节,讲解每个人都特点,课后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关系图,让学生画出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每个人物不同的人物特点,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再回忆一遍文章的内容还能再趣味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
结语:
在今天,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实施,社会对作业设计的关注越来越大,要求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进步,巩固学生上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的方法,强度过大的作业只会逼着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章玮.探究小学语文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47.
[2]李晶.小学语文个性化周末作业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