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姓名,将作业置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2021-02-21 00:45赵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作业情境

赵静

【摘 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是转变育人方式,同样,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转变方式,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本文从高质量作业的“相关性”要素出发,以巧用姓名为例,浅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的创新性做法:将姓名分别置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成长,而教师也顺利解决了作业这一难题。

【关键词】问题解决 情境 巧用姓名 作业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高质量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也有助于教师评价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方法。

那什么是高质量的作业?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高质量作业的终极目标。从微观上看,高质量作业必须具备四个要素:目的、相关性、可行性、数量。具体来说,目的——学生已经获得了完成作业必需的指导,教师非常清楚设计此项作业的目的;相关性——这项作业与学生的哪些能力相关;可行性——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作业;数量——作业量是否超出评价学生的表现所需要的范围,有没有变成学习的负担。

在这四个要素中,笔者认为抓住“相关性”来设计作业,就能有效提升作业质量。相关,即彼此关联,这时,作业就不是单独的存在,至少有第二者的参与。这里的关联,是丰富而又立体的。有单一学科不同能力之间的关联,有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有单学科与生活的关联,有多学科与生活的关联。设计作业时,将作业置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这种关联。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

一、用姓名学拼音

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是汉语拼音本身不表义,是相对抽象的符号。而一年级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拼音的学习成了难点。如果将作业设计成机械地、枯燥地反复朗读,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我们是否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将拼音练习的作业置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呢?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充满了期待,但同时内心又有些小小的不安。他们渴望尽早融入集体,尽早找到安全感。结合学生们的这一心理需求,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找朋友——两名同学如果都能快速、正确地拼读出对方的姓名,即视为找到了朋友。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细化为多个小问题情境。

首先,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一张用拼音形式呈现的姓名卡,别在胸口。一个班级里有四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名字全部用拼音呈现,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的声母、韵母。动手做一做,每天看几遍(这里是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自然而然与对拼音这一抽象符号建立了亲切感、熟悉感。

接着,进入拼音学习的环节。学习声母、韵母、特殊音节时,都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藏在小朋友、爸爸、妈妈姓名中相对应的字母,第二天在班级里交流并作展示。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班级交际情境中,為了解决“找朋友”这一问题情境,他们必须准确、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在这一问题情境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的作业:认读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等等。这些置于问题情境中的作业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压力感、厌倦感。在班级里尝试这种做法的时候,学生给笔者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一样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受限于种种因素,只能按照全班统一的进度来安排学习节奏,不可能给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学生置身于“找朋友”这个问题情境中,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伙伴的互助性得以激发和充分运用。比如,在学习了声母“b,p,m,f”之后,学生们在彼此的姓名中寻找这四个声母。之前学过拼音的某个学生找得又对又快又多,在引来周围小朋友羡慕的眼神时,他会继续寻找老师暂时还没有教到的声母。儿童的好胜心都特别强,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会主动去接触熟悉的或者陌生的声母。

学习拼音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学生浸润在“找朋友”这一问题情境中,从字母认读到音节拼读,进行着有趣味的巩固强化,最终,他们找到的朋友肯定不止一个。

二、用姓名认汉字

基于儿童阅读发展的阶段论,在阅读学习早期,是否识字决定了儿童能否顺利理解难度不大的书面材料。在阅读学习阶段,识字量的多少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识字量多的学生可以自己阅读,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专注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尤其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

传统的识字方法,学生指着生字反复认读。这样操作,相对简单,但不符合学生的天性。一个生字,作为平面的符号出现在学生眼前时,是刻板的、静态的。如果能将汉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结,让汉字站起来、生动起来,认字效果就能得到大大提升。

有过班级管理经历的老师都知道,虽然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但是小组长、班干部等的配备还是要齐全的。这时,就产生了一个班级管理的问题:选谁来当小组长呢?我们不妨把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这一作业置于这个问题情境之中。

班会课上,老师这样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做有爱心的小天使吗?老师想请一些小朋友帮忙收发作业本,有谁愿意?”学生们会整齐而又响亮地回答“愿意”,因为一年级学生总是充满着热情和新鲜感。

“那怎么做合格的爱心小天使呢?”经过讨论,确定了最基本的要求:爱心小天使的任务是收发作业本,那有一个首要的条件:认识班级里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能准确认读班级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即可成功竞聘为“爱心小天使”。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爱心小天使采用轮流制。

班级所有学生的姓名里藏着一百多个汉字,如果将准确认读这一百多个汉字作为常规作业,每天指着它反复读、认,学生心里必然是抗拒的。现在,将这一作业置于“选谁做爱心小天使”这一问题情境中,立足于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巧妙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多多识字,完善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已经当上“爱心小天使”的学生,在至少为期一周的作业本收发过程中,那一百多个汉字反复与他亲密接触,得到了最优的巩固。尤其是姓名中出现的生僻字,当他一时间想不起来读音时,联想到自己的同学,马上就能正确拼读。而轮流制的实施也能激励识字困难的学生主动跟上大家的步伐。一段时间过后,问题情境依然不变,但识字任务可以进行改换或升级,以源源不断地促进学生沉浸在这样充满游戏性、挑战性的识字大情境中。

三、用姓名练表达

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训练表达能力这一作业必须在问题情境中,才有生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者非常有心,精心地选择了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如果只是用书本上的情境,学生的思维难以打开,提高不明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与热情。

一般来说,新学期开学,班级的任课教师一定会有所变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对方,都有助于接下来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四十几个学生记住一个教师,毫无难度;可一个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记住四十几个学生的姓名,就比较有挑战性。这时,我们不妨将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提前至开学第一周内,先由教师示范,听教师讲名字里的故事。

教师片段如下:

师:你们记住老师的名字了吗?为什么记得又快又准?

生:因为我们听了藏在老师名字里的故事。

师:老师刚刚认识大家,有很多同学的名字还叫不上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老师吗?

生:我们也把藏在名字里的故事讲一讲,这样老师就能很快记住我们啦!

此次口语交际,要达成两个目标:(1)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如果只是为了掌握技巧而训练,难免生硬干涩。现在,我们将技巧的练习放在问题情境之中,这些问题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这类问题就是在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也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设计高质量作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教师只要心中装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一定能设计出更多富有创意的高质量的作业。

【参考文献】

[1]艾琳·迪普卡.聚焦家庭作业:改进实践、设计以及反馈的方法和技巧[M].陶志琼,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郑瑞芳.人大附小的可爱作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作业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