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2021-02-20 11:28:33胡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小学教育

胡蓉

摘 要:班主任在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同时也是学生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学工作、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班主任兵法》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包含了30个教育案例,理论篇则是用“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的对手就是学生”的兵法原则来指导教育问题。文章参考此书,开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班主任兵法》;个案研究;小学教育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内容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笔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是实践篇,包含了30个教育案例。下编是理论篇,共有25个教育策略的总结。从兵法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

传统教育学告诉我们,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群体自身;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群体,教师对学生有影响,学生对教师也有影响。此书探讨的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如何做到更高明、最终取得教育主动权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两大阵营概述

教师必须要有清醒认识:教师与学生天生就是两个阵营的人。此书探讨的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如何做到更高明、最終取得教师主动权的问题。高明的教师会尽量拉近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了解教师和学生永远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就不会犯这两大错误:第一个错误,让学生来做师生冲突的评判者;第二个错误,在师生冲突中帮助学生。

二、《班主任兵法》影响学生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及向往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由道德、理想、情感三个因素组成。

班主任特有的工作地位决定了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笔者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和问题所在充分发挥了个性魅力,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习惯的影响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可以造就幸福人生;不良习惯,可导致一个人产生行为偏差。

(三)理念的影响

理想信念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绿洲,乌申斯基曾说过:“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信念能荡涤我们内心的软弱、自卑、胆小、发掘出隐藏于内的巨大潜能。如果说智力是人生成败的关键,那么信念便是促使成功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指引他们实现理想。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终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四)构筑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力量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促进所形成的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力量。在教育合力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而落实到学校教育内部,班主任则起着关键作用。在校内,班主任必须把各科教师,学校各级教育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校内教育合力;在校外,班主任代表学校,起着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桥梁作用,利用一切教育信息资源,把校内教育合力同社会、家庭教育力量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终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

三、《班主任兵法》在学生发展中的战术运用

战略战术的最高原则就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的对手就是学生。在与学生的对视中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有目光的躲闪。战略上要“藐视”学生,他们不是你的对手;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做到不遑;必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战术上要重视学生,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凡事以理服人,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让学生心服口服;要研究他们,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关心学生,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

(一)运动战

运动战,要根据形势大踏步地前进或是撤退,在运动中调动对手,在运动中战胜对手。要使对手运动起来,自身先要运动起来,不能躲在后面防守,一定要采取一种主动的进攻态势。运动战是最需要计谋的。教师要有一些急智,要能够及时调整战略。

第一,要善于打心理战。掌握对方的心理而不让对方掌握我们的心理。一名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精通心理学的人。

第二,要善于以实击虚。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局部战场的绝对优势兵力。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不可给学生以可乘之机,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

第三,要出其不意。教师要琢磨学生的心理,然后经常给学生一些“意外”,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学生如果能把教师的讲话深深记牢,教师就达到教学目的。

(二)游击战

游击战主要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采用的。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具备时可以用游击战术。新教师或新班主任初次工作时,可以使用游击战术。能做的事情就做,不能做或者把握不大的事情暂不做或缓做,绝对不要贸然与学生硬拼。对手实力相对比较强或者比较难以教育时,宜采用游击战术。游击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过渡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最终解决方法还是要用运动战。

1. 敌进我退,是当形势对学生有利,并且学生在进攻时,应该暂时采取撤退的战术。

2. 敌疲我打,在教师的调动下,学生在心理上认错的时候,教师要好好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也是比较“疲软”的时候,教师尽可以放心批评教育,只要讲得在理,学生自然服从教导。

3. 敌退我追,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况之下,一定要追问到底。要因势利导,要深刻地挖掘思想深处的东西。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教育学生,也要教育其他同学,要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不再重复犯错。

(三)惩罚分明

1. 可以只赏不罚。对于好的行为的奖赏已是一种明确的导向性指引,基本上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2. 有罚必有赏,重罚必有重赏。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之抗拒。犯错误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同学。在罚之前对一部分好学生要重赏。分化学生,使得中间的学生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相互映衬,增加赏与罚的戏剧效果。

3. 必要时改罚为赏。有时犯错的学生众多,已到难以处罚的时候,不如改为奖励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少部分同学,这样也能保证公平。

(四)捭阖第一

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们是敞开心扉的。教师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当学生处于关闭状态时,他的心门是紧锁的,对教师是不信任的。教师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做出分析,难以对准目标,教师的工作不能触及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四、结论

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状态。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教师可以闭藏起来,以便更仔细地观察学生;也可以敞开自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小学教育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20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5:12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2:34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0:38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