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2021-02-18 05:24李冬新北京紫软至诚科技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5期
关键词:储蓄率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李冬新 北京紫软至诚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

据统计,我国的2001年的老龄化率就已经达到7.1%①,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接近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中国的老龄化总体上呈现出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以及未富先老等特征:

首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1亿,其中1.9亿为65岁及以上人口。

其次,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6.9%,到2050年更将高达26.1%,届时中国将成为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最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13.5%。这个比例低于发达国家5.9个百分点,但是比其他的欠发达国家高出7.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经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形成原因为生育率的下降以及老龄人口寿命的延长。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死亡率总体保持稳定的较低水平,因此,人口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要想达到正常人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需要保持在2.1,国际经验表明,总和生育率警戒线是1.5。

图1 总人口增长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二、老龄化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分析

(一)老龄化相关经济理论

主要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与汉森的长期停滞理论。具体如下:

1.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莫迪利安尼(1980)的生命周期理论,理性人会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平滑其消费。人生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期收入少而消费高,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中年期收入上升,但一方面抚养比高(包括幼儿和老年人),另一方面需要储蓄以备养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老年期收入减少,但仍要维持医疗养老等费用支出,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

2.长期停滞理论

汉森(1938)在凯恩斯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期停滞理论,认为人口增长的停滞和老龄化,可能造成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失业长期存在的灾难性后果。长期停滞既是一种供给侧现象,也是一种需求侧现象;既表现在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也表现在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

(二)挑战与机遇分析

经过对日本及西欧等老龄化国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1.人口老龄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动能

老龄化既可能造成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下降,也可能导致经济的实际增长水平低于潜在增长水平。下文从供给和需求双侧进行分析:

(1)从供给端来看,老龄化将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

根据增长核算方程,ΔY/Y=ΔA/A+aΔN/N+(1-a)ΔK/K,经济增长的直接源泉包括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技术、管理等)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人口数量,降低资本积累水平以及不利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进而导致潜在产出水平的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红利消失。

二是老龄化将降低储蓄率,进而降低资本积累速度。一个经济体的储蓄率包括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三大部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占比越高则储蓄率越低;同时,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提升企业人力成本,降低企业部门储蓄率;就政府储蓄率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医疗及养老支出),降低政府部门储蓄率。

三是老龄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首先,相对年轻人而言,老龄人口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其次,老龄化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和政府养老支出,进而挤占相应的研发支出。

(2)从需求端来看,老龄化将导致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从总需求角度出发,消费、投资和出口并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人口老龄化将带来消费、投资和出口下降的风险,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在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根据AD-AS模型,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下图2),导致实际产出水平下降(由Yf下降到Y2)。

图2

一是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首先,人口总量的下降将导致消费总量的下降;据分析,我国人口总量可能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内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其次,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正相关;老年人虽然消费倾向较高,但收入较低,尤其在我国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加上养老保险保障尚处于低水平,老年阶段的消费将减少。

二是人口老龄化将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建、房地产及制造业投资。首先,老龄化将导致储蓄率下降,进而带来投资率的下降。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持续下降,尤其制造业投资占GDP比重大幅下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政府养老支出增加叠加税收减少将进一步挤占基建投资;其次,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对住房的需求。

三是人口老龄化将降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消失,将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加快国际需求向东南亚等低人力成本区域的转移。

2.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

一是与老龄化社会相关的产业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首先,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房地产产业,比如,靠近医院和商超区域的住房,适合与子女同住的大面积房型以及养老公寓、养老社区等;其次,医疗和养老保健行业,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医疗和养护方面的支出是刚性的;第三,满足老龄人口需求的教育和娱乐产业,比如,在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在线教育等。

二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护理人力不足等问题。比如,日本老龄化程度加深促进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日本每年向全球贡献超50%的机器人供应。

三是财富管理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临近叠加35岁危机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早于法定退休年龄失业,寄希望于通过财富管理实现现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人们平均寿命延长,在现收现付养老金体系以及养老保障不充分的现状下,人们自然将目光转移到商业保险及养老理财产品,期望获取更多的收益满足老年生活需要。

三、应对策略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及日本等国家出现的长期停滞现象,我们需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应对策略建议如下:

(一)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一是要大力鼓励生育,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总和生育率;二是要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教育培训,提升岗位适应能力,推迟退休年龄都是必要措施,同时也要加快职场观念转变,破除35岁危机现象,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公平竞争,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二)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投资率及资本积累速度下降,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金进军养老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产业;另一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力新基建,大力发展双碳经济、新一代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贯彻竞争中性原则,放开行业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三)面对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力提升的不利影响,一是要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内生增长动力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三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为缓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可以通过对劳动力充裕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方式提高资本回报。

(四)面对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不利影响,除了上面提及的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等方式提振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外,还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将更多的中低收入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使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创造更多的适合家庭财富管理需要的金融产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富收入。

(五)面对老龄化对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削弱,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提升对外投资效率,获取更多的资本项下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动能,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具体对策建议包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创新及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大力鼓励生育,延长工作年限,优化投资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多渠道增加居民财富收入等。

注释:

①国际上一般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超过7%作为老龄化的标准。

猜你喜欢
储蓄率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