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勤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需要;是增强学生法治素养法治思维的需要;是与时俱进谋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本文从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出发,提出构建“两感两化” 高校大学生法制信仰培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十四五及2035年发展做出擘画,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大学生是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祖国的栋梁,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的法治国家建设中,高校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当好领悟者、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担当者,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法治精神,使其成为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为实现培育效果,我们尝试构建具备“两感两化”——“时代感”、“体验感”、 “当地化”、“个性化”特色的高校大学生法制信仰培育体系。
一、基于大学生普法需求的调研,谋划普法模式的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时代感
B站上大火的刑法老师罗翔,以其幽默的风格,扎实的专业功底获得大家的关注,有其各自的魅力,同时也离不开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搭台等等。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是思想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引导,其势必需要从实际出发,谋劃普法模式的新旧功能转换,以传播学为视角,对大学生作为受众群体的法治思维培养方式做出反思,要突出时代感,基于三全育人大格局,课堂和校园活动相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高校教师自身法律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借助新媒体,让法治信仰以一种鲜活的方式传播给学生。
二、结合当地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实现法治教育的校内外空间对接——强调当地化
大学法治信仰的培育,校园法治氛围营造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环境,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法治信仰的影响,拓展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场域空间,校园内外法治环境的良性互动、空间对接很重要。尤其大学校园所处的社区环境,对校园内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校园应联合周边社区,内与外,齐头并进,结合当地政府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促进教师个体与学校、社会的衔接,全方位营造法治环境。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市,特别是大学周边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资源,比如大学所在区域的法治文化广场、法院、检察院,所在地市特色法治基地等,可以与相关载体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省、市、区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示范基地为平台,以大学生现场实地研学、VR远程体验等为方式,定期组织大学生到法治场所感受法治文化,接受法治教育,从“二维”上升到“三维”层面、从“纸面”落到“地面”。
三、配合当地建设党建、普法志愿者队伍,促进学生从普法“受众”变成“传播者”——注重体验感
以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为主体,建立校园法治志愿者队伍,融入市、区党建、普法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类法治活动,让大学生从普法“受众”成为“传播者”“实践者”。组织全校法治故事、漫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上线法治文化作品库。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法治文化比赛,争创法治文化创作基地。让法律辅导、法制文艺、法律体验等好形式的触角更多、更深地深入到大学生中,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融入当地城市文明的意识。
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法治教育主阵地,强化针对性的案例教学——重视个性化
当代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些法治意识,但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所知不多,联系实际不强,侵害他人权益和被他人侵害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抓好思政课这一法治教育主阵地,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情分析,强化案例教学,定期更新案例库,达致理论说法和以案释法的平衡。同时也可以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利用课程实践环节,采用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对校园法治案例进行宣讲,在真实案例中,让学生认知、理解、崇尚法治。
“两感两化”法治信仰培育体系,旨在通过更接近大学生的方式和内容,帮助其认识社会主义法治,了解法治中国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领会国家核心法治观念和法治价值取向。法治信仰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让学生从情感认同到实践行动,是我们高校法治信仰培育将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毋伟,赵丽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法制与社会,2020(36):155-156.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251.
[2]杨用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5-16+24.
课题信息: 马鞍山师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视域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路径研究”(马师秘【2021】4号,项目编号:2021xjkyxm02);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之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皖教秘人〔2021〕80号,项目编号:gxyqzd20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