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
摘要: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我国科学事业得以迅猛发展,科技条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快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我国基层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阐述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引言
固定资产是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科学研发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经济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总量不断攀升,构成日趋复杂,其总额已占据总资产一半以上。因此,强化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并有效利用,是确保基层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应尽的职责。
一、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征
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包含3种特征:一是以原有的实物形态被长期使用,其成本在一次性列入当期支出后,再计提折旧;二是资产单价大于1 000元,专用设备单价大于1 500元,者是单价没有达到设定价值,但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三是事业单位为满足业务或日常研发的需求,采购或生产的设备、设施(包括融资租赁、捐赠等)。
二、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科研预算管理结合不够,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
基层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应充分考虑现行资产的存量情况,并结合科研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批复。但是很多单位对其现存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在很多可用资产闲置的情况下,一味求新,造成重复购置,增加管理成本和科研成本。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无法根据其科研院所的资产配置现状审批预算。这也是相关部门无法形成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原因。
(二)缺少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投入量逐年加大,固定资产的种类、规模和分布也随之增加。但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一经盘点后,会计核算程序漏洞百出,其账簿登记与实际不符,原因也无据可查。部分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在未经上级单位或领导批准的前提下,随意处置单位的固定财产,从中牟取私利,或以各种名目发放奖金和补贴;在机构改革、换届等变动时,贵重办公设备变成私人财产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三)缺少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物资、财务及使用等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并有效衔接的过程,这其中不仅包括金额的核算,还涉及数量及使用过程的控制。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后,由于缺少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其记账、入库、调度及使用过程无法得到有效的记录和监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难以保证。
(四)缺少积极的资产管理意识
由于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脱钩,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会人员和领导的事,与己无关。而单位领导又常身陷行政或外部事务,忽略或无暇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无法及时掌握设备和设施的状态。
三、加强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基层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的前提下,从本单位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资产购置预算的编报。部门预算中资产购置的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应该由财务、资产部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预算应该在充分调查和掌握单位目前固定资产的存量、更新和维护情况的前提下,结合科研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预算批复,进行协调和调整,经预算管理组织批准后才能上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追加预算,满足科研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院所本级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共享资产预算执行和存量信息,有助于预算执行和监督评价,也有助于主管部门了解下属单位资产配置现状。还有,完善资产年度决算报表信息的填报制度,也可以帮助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了解单位和各部门的资源配置状况。
(二)建立并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盘点的期限。盘点工作要由专职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核对总账、明细账后,再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和用途,分类造册,并记入卡片,做到账实、账卡相符。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就要追查责任人并责其赔偿;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也要查找原因,如果原因无法查找,就要及时补登上账。 此外,基层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做到规范化和系统化。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将固定资产分类并统一编码后,储存至数据库,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审计监督,确保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维护、处置的程序和相关岗位设计是否符合制度的規定,同时检查这些程序和岗位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以及是否存在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措施建议。可见,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应从完善审计流程、制度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着手。另外,加大院所违规处罚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也是重要的方法。违规成本的提高使单位在违规时不得不权衡得失,从而减少违规现象,降低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基层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并改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应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规章和监督机制,强化并调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S].2012.
[2]秦宪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2021(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