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之预备课教学探究

2021-02-18 20:22:40马俊琦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

【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阐述单元整体教学预备课的教学探究,从单元教学内容解读、预备课的解读、导学任务单的编写原则三个层面,明确了预备课的定义、预备课的由来、预备课的任务及导学任务单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预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 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34-0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设置预备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质疑。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中,预备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个课型。预备,就是准备的意思,是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本文的预备课是指为本单元的深度学习、语文要素的达成做准备,是阅读课、实践课、总结课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学习字词、默读课文,能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预习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接受预备课的学习任务。大多数传统的预习课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多是在课前处于不可控的状态,很少落到实处。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预备课,其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是可控的、扎实的。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预备课教学探究。

一、预备课的任务和操作流程

“自主学—合作学—交流反馈”是预备课的基本操作流程。一是要合理组元,固定学习小组。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笔者依据一定原则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从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而“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内容总分式关联紧密。因此,可以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进行整合教学。在合理组元的基础上,预备课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兼顾好、中、差水平,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充分落实新课标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二是要浏览教材,整体把握内容。学生可以用1个课时(视单元内容多少而定,最多安排1个课时)浏览整个单元的学习语料,从单元到课后习题,再到语文园地等内容,初步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三是以任务驱动,提取基本信息。学生用1个课时完成导学任务单,教师巡堂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目的是掌握单元学习内容的基本信息,包括需要积累的字、词、句等,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四是交流反馈,明确学习目标。用1个课时进行交流反馈,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同时梳理了学生学习的困惑,为后面的学习确定目标,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二、预备课导学任务单的编写原则

预备课的实质,是由“教”转向“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潜心精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而把这个过程串连起来的核心就是“单元导学任务单”,这也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关键一步。在编写单元导学任务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基础性原则。预备课是单元学习的起步,主要是为后面的深度学习做铺垫,突出“基础性”,即基本的字、词、句与文章的基本内容等,以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整体性原则。在导学任务单中渗透“单元意识”,每个板块的任务要考虑到整个单元的内容与目标,而不是锁定在某一节课上。同时,设置的任务最终指向单元的语文要素,以体现单元整体性。三是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任务单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学习能力及水平的学生,做到既关注学习任务本身的梯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合作探究达到“最后发展区”。四是丰富性原则。这里的“丰富”主要是指题型的丰富。比如在“生字检测”的任务中,可以依据生字的特点进行分类,再依据不同的类别用不同类型的题目呈现出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三、单元整体预备课案例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以习作为主题,单元主旨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二是习作时“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教学内容安排有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習作五部分,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侧重从不同方面突出中心;《盼》是一篇记叙文,侧重“围绕中心写具体”。两篇文章以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在精读课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一是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二是“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初试身手”旨在让学生初步尝试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教材安排了两种练习题,一是围绕主题提供材料,学生选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可以选取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联系紧密,为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

“习作例文”提供了范例,其功能是让学生继续体会写法。教材安排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范例。《爸爸的计划》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围绕“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择多个事例,并在旁批中说明了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小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从建筑、月台、喷水池、四周的山等不同方面描写小站的“小”,最后点出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教材的旁批和课后练习,提示学生思考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怎样选择材料表达中心意思的。两篇例文中一篇写人、一篇写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文体范例,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表达。本单元习作以“感受最深的汉字”为话题,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汉字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习作。教材提供了“甜、乐、泪”等12个汉字,提示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先拟出一个提纲,再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选择材料,最后完成一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既学方法又用方法,切实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分析,笔者结合本课题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安排。如下表(见右栏)所示。

(二)构建预备课导学的任务单

1.生字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苞蕾   菜畦   谚语   苔藓   袖子    草坪   缝隙

(2)选字组词。

梁 粱

脊( ) 高( ) 桥( )

棚 绷

( )架 ( )脸 ( )带

遮 蔗

甘( ) ( )盖 ( )挡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六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针对本单元容易读错的生字,笔者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识记得到有效巩固。

2.词语积累

(1)认真读本单元课文,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

①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      (指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的,有血有肉的。

②我只好打开电视     (不出声)地听英语讲座。

③他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词的,不知道在      (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些什么。

(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

①爷爷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这个祖传的瓷盘。( )

②小明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理直气壮地读起来。( )

③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因此,此题的设计主要达成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的教学目标。

3.理解句子

(1)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从中我体会到:                  。

(2)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这句话是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3)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带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这句话抓住“我”的    进行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

【设计意图】教学让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课文,初步感受字里行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指向单元习作目标“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下一步学习“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做好铺垫。

4.初知内容

[课文 能表现文章中心的词语或句子 围绕中心词、中心句选取的事例(事物) 《夏天里的成长》     ,山河大地,      《盼》 1.      。

2.盼穿雨衣(  、  、  、   )。

3.      。 《爸爸的计划》 《小站》 小、精心 ]

【设计理念】此任务单的设计,落实了《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要求,也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有效途径。

5.“我的困惑”

【设计理念】此任务单梳理、提炼了学生的学习困惑,为后面的学习确定了目标,这样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

总之,单元教学既简单又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自学、阅读和探究的能力,单元预备课向学生讲清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明确了新的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视阈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C6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俊琦(1976— ),女,汉族,广西賓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50期)2016-07-12 13: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