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又
摘 要:目前,科学和技术在不断发展,科技也被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高校思政课堂当中,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堂,出现了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并走向成熟。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线上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后疫情时代,如何使用线上教学的相关技术,发挥线上教学优势,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实效值得深入探索。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155-03
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想要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师的育人作用,那么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混合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高校不断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各学校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一方面,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思政课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推动着传统教学模式走向创新,迫切要求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身处后疫情时代,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变革。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来说,应该立足当前,充分了解形式,利用好线上教学工具,利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优势,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使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加多样化,从而根据学科特点,走出具有学科特色的混合式教学道路。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即 Blending Learning (或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现出主体作用,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以此为基础,相关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入手,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并将相关成果逐渐应用到思政课授课过程中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爆发使得2020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见证了线上教育的空前发展,推动了混合式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疫情过后基于校园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思政课慕课也呈现出崭新的发展现状。
(一)云上思政课成为常态
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走上了云端,受到疫情防控要求的影响,部分地区无法按时线下开课,现场教学不得不中途暂停,线上学习变成开展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大部分学校陆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运用“中国大学MOOC网”“雨课堂”“钉钉”“学习通”等软件开展线上教育,使线上和线下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合,并且逐渐趋于常态化,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活跃在互联网中的“90后”“00后”一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这样的一代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怎样让他们从心底接受原本枯燥的思政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重点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学业与未来就业的担忧与不安,对于疫情的焦虑与恐慌,较为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受疫情影响,大批出国留学生受阻,转身投入到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效益较差,不少企业对于新人的需求逐渐减小,甚至有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破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此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具有明显内卷化特征,应届毕业生往往显得焦虑、精神紧绷。经医学研究发现,在疫情大流行后,部分人群将面临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如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虽然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但疫情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高校大学生人生阅历浅、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认知能力尚未健全,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低落及焦虑[2]。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政课不可忽视的新重点。
(三)抗疫精神宣传成为思政课重要切入点
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节点,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过程当中,广大党员不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据数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在抗疫一线的人员将近4000万名,其中,党员就占将近3000万名,党员占人员总數的76%。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过程当中,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将近2400万名,其中,党员将近1400万名,超过总人数的一半[3]。抗疫一线“党旗红”,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抗疫党员英雄故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诠释了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培养什么人”的使命。如何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思政课厚重、鲜活的教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
二、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在思政课应用中的局限性与挑战
(一)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混合式教学在给予便利,促进传统教学改革与传统课堂结构改革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应深入大学生内部,剖析大学生心理。
2021年4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定量调查。抽取了52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2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样本包括大一年级84人,大二年级360人,大三年级36人,大四年级40人(如表1所示)。当被问及“后疫情时代,您在线上学习思政课的动机是什么”,只有28.84%的学生认为线上思政课学习能够加强及扩展思政领域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沉溺于传统教学模式,加之网络学习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线上课程资源实效性有待提高,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仍停留在“要我学”的阶段,线上教学流于形式。
(二)混合式教学要求较高,教师授课能力待增强
目前,混合式教学对老师提出较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压力较大。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仍习惯于思政课线下课堂授课、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自选自述”的教学内容以及呆板的教学流程,对开展混合式教学存在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存在着一定的观望情绪。另一方面,开展混合式教学对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出极高要求,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简单叠加,不是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平台、线上教学平台等网络资源的简单移植,更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求新求异[5]。这对于思政课教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授课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学生主体地位易被忽视,教师教育方式需转变
在现在的时代当中,混合式教学之所以会在教育领域引发教育革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领域,测评技术大范围应用,并且以线上社交网络为基础活跃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一步增加了师生及生生交流,也使得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以往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一下课教师和学生纷纷奔赴下一堂课,极少有时间交流互动。运用线上学习,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是差不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抱持“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点,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因材施教向学生提供个性帮助。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量体裁衣、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课实效性优化策略
(一)强基固本,优化教学内容是重点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学内容依然是教学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要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心喜爱、对思政课做到自觉接受,需要着力打造良好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与洞察力,依据时代形势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对经典性结论做出有說服力、接地气的论证。
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和科研二者有机结合,以研促教,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读原著、悟原理,逐步培养自身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更具理论深度。其次,开展混合式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具体来说,一方面在思政课网络线上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和及时更新与时代贴合的、学生关心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固定陈旧,让学生可以充分“定制”适合自己需求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上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用充满时代感和生活化的话语对错误论调各个击破,引导学生认清事物本质[6]。
(二)双方共建,完善全过程评估反馈机制
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的实效性,既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又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深入理解网络教学的内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要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增加合作,对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又要加强管理,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要将线上和线下完美结合,实现双赢。
要想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离不开评估反馈机制的完善。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要重视反馈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平台或者小程序开展测试,这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看到反馈结果,才能够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分工协作,建设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混合式教学情境下,思政课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必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由于思政课本身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门思政课都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群策群力、集体攻关。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和评议等多种方式,分工明确、各施其长,协同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其次,教师需要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不仅能够协调好教学的进度和授课的效果,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加,无论是传统见面课课堂还是网络教学都应更多地体现互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真正担当起 “立德树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4(03):05.
[2] 陈婉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学刊,2021(03):107-109.
[3] 全国2977.1万名党员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N]. 人民日报,2020-06-30.
[4]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5] 张润枝,梁瑶. 关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1):65-69.
[6] 丁茜,陈慧,李芳.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3):104-108+77.
(荐稿人:韩桥生,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