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玲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文本阅读;贴画;简笔画;模型演示
一、用“文本阅读+贴画”代替课件演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中的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飞来,落在井沿上。”针对这一段话教学,我听了很多教师的公开课,大家使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即用动画课件演示一只青蛙坐在井底,再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或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这样学生不用朗读文本,也不用理解文本的意思,也能知道本段的课文内容了。我放弃了课件演示的过程,采用图文结合,以读带讲的方法,即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个“水井”,手上再拿个“青蛙”和“小鸟”的卡通画,提示学生边读课文第一段,边理解文本内容,边思考“青蛙”和“小鸟”贴在什么地方。然后,先请学生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再请学生上黑板张贴,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的“井里”和“井沿”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二、用“文本阅读+简笔画”代替课件演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詹天佑》中“开凿隧道”这一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对“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和“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这一文本的理解及思考,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山势示意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中间凿进的办法”和“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一文本的理解及思考,再让学生画出“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开凿居庸关隧道”的示意图。根本不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更深刻地理解了詹天佑开凿两个隧道的艰难。
三、用“文本阅读+模型演示”代替课件演示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雪地捕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中的一件事,当教学“雪地捕鸟”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再让学生想象文本内容所描绘的景象:好大的一场雪,地上、房子上、树上全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我便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然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现在来演示一下捕鸟?请学生再读文本,说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我则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拿出大竹匾、短棒、长绳和扫帚等。最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鸟类或禽类。
四、结语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全国语文教研员(小学)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记录稿)《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值得注意的11个问题》中也强调:“不要滥用多媒体。滥用多媒体,是语文课的‘烦琐病’,是一种灾难。少用多媒体,祛除烦琐病,这也是新教材使用应当给大家的建议。”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黄铭娴.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 课外语文(上),2021(01):139-140.
[2] 秦文婷.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研究[J]. 学周刊,2021(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