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法”习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21-02-14 17:53曾慧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曾慧莎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五感法”习作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锻炼学生的五感思维,打开思路、认真观察、先开口表达说,再我乐写我心。

关键词:五感法;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一、课文教学学“五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带领学生品析课文的精妙之处。但学生写习作时常有“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之感。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课文阅读中寻找“五感”的素材。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五感”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学会迁移,进行“语文实践”,寻找作者“五感”之迹,学习作者用“五感”之意,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习作中得到提高。

二、课外阅读悟“五感”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分享、摘抄、背诵、写体会等促进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积累、运用。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读后感比赛等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只有张开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翼,才能展翅高飞。

三、日积月累积“五感”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想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让学生把课内外文章中、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关“五感”的好词好句用积累本积累起来。此外,也要积累作文的技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习作世界真正丰盈起来。

四、思维导图思“五感”

寫作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把大量的写作素材联系起来,形成序列,让写作前心中的所想、所感,清楚地、有序地记在图中。利用写作思维导图打开思潮的闸门,丰富写作内容,安排写作表现手法的应用,辅助写作过程中直观地进行自我导向和评价。绘制和完善写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过程。

五、习作教学写“五感”

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习作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培养。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说顺、理顺,最后再动笔写。这是一次次“思迹”转换为“笔迹”的过程。习作教学教师要常写下水文。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  王坚毅. 多感官参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 新课程(小学),2014(05).

[2]  先木西努·莫合德,王云峰,夏衣旦·莫合德. 试论多感官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