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及资产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强调“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1]。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教育投资也较以前有了提高,教育经费比重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应当引起重视,比如教育经费科学有效分配、科研项目的预算申报、后续资金使用等。
与企业财务管理绩效相比,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绩效成果并没得到有效评价[2]。相对企业或机构,高职院校综合财务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对财务管理绩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应遵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开展学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从预算经费的利用效率、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为领导层或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务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针对财务管理成果的考核,国家也提出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对财务管理成效进行有制度、有考核、有评价的管理。近一段时间,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工作成果进行评价,督促各部门将工作任务目标化、工作进度数字化,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3]。之后,部分高职院校着力推进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和降低学校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来衡量资金使用效果,提高资金配置的有效性,优化资源使用结构,助力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高效开展。同时,财务管理绩效可以帮助高职院校优化资金配置,使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合理化,统筹学校资本以达成整体战略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国家专项资金,也有一定量非财政收入,在此情况下更应该从资金来源上将其绩效化、指标化。同样的,学校资金流向也需要关注,做到科学合理地计划支出。高职院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纳入管理制度,对学校内部控制有积极意义。在绩效评价监督下,教育教学各环节有制度可以遵循,有指标可以评价,按照规则对内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整体财务环境的监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不仅对财务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更是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环节。学校通过对各部门的预算把握其资金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在满足财务管理需求的同时,各职能部门可以切实了解学校内部机构的财务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工作的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深入体会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以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动态管理评价[4]。例如,多数院校都制定了详细的科研资金申报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不一致的情况;也有部分院校虽然注重预算,却只重视预算如何满足学校后续发展的需求。多数情况下,在科研经费资金下达后,没有对预算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管理,也没有动态评价其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推进。对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绩效评价,还需要财务管理者切实了解绩效评价工作的内涵和程序,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层面,把绩效评价工作和学校整体发展相联系,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价内容,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科学合理,绩效指标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财务管理需求。比如,当前的绩效评价中更多指标项目是针对财务数据的评价,缺乏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绩效评价是为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如果评价指标单一,该评价会存在一定片面性。具体工作中发现,一些财务数字并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绩效情况,如资金使用效率可能无法反映根本问题,有时候资金绩效评价为优异,但是如果考虑到过程规范化,资金使用人员的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后评价可能会发生变化。结合教学目的、科研成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才能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设计趋于科学[5]。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用来指导教育机构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对高等教育机构予以较多的财政补贴,以保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要依托国家政策要求,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满足学校财务发展需求,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效果可视化。一直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资金划拨有明确的规定[6],高职院校要遵照规定及时将财政资金划拨纳入到财务管理体系中,使资金的来源、用途、使用效果得到及时管理。对财务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时有制度可依照,有助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应当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院校的具体发展需求。对于预算环节薄弱的学校,应着重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纳入和完善资金预算制度,以保证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可以通过对资金预算中的具体步骤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点,比如预算申报是否符合申报条件,预算申请是否填写完成,预算用途是否和申报目的相同,预算使用情况是否有效等。部分院校在科研资金使用效率方面需要优化,这些学校应当着重对科研资金管理的绩效进行考察和监督,让有限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针对内部需要改进或者增加关注的部分分配不同比重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具体环节的绩效考核,从根本上保证资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此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需求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更具灵活性,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而不会影响学校的财务规划。
学校专职财务管理人员,采用的财务管理办法一般有预算填报、资金使用过程记录等,对整体财务管理成效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综合制定财务管理办法,从而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可以选择多种解决方法:首先,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财务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这有助于财务管理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引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负责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是多系统联动,贯穿每一个财务工作环节,也涉及多个教学机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能对财务管理绩效工作进行精准、科学的评价。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评价者具有专业的财务素养,同时要兼备数据分析能力、心理学基本知识、系统性思维等。引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高效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此外,应当注意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执业资格审查,以保证财务管理绩效评价者具有评价资质,且了解最新的财务评价规则和形势。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团队作为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效果监督主体,这样可以优化工作流程,保证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公开性及有效性、客观性。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需要所有相关人员予以配合,共同达成目标。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有统筹全局的宏观意识,也要有落实到细节的微观理念。领导层和财务工作人员要从学校战略规划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评价工作思路和办法。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一定程度上会受社会经济环境、学校发展状况及资金划拨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运行时,学校要关注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学校发展。还应当关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改革方向,便于对工作进行调整,将评价工作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注意强化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的绩效评价理念,将学校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细化至每一个部门。例如,学校制定预算计划后,各部门进行目标拆解并承担相应的指标,以此提高预算规划的合理性。在实际运行中,要建立监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的预算经费挂钩,以保证预算使用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落实。此外,应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引入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系统辅助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领导层要把握评价框架的搭建,之后由各级部门负责细化和落实绩效评价工作内容,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切实推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不断优化。
绩效评价工作有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有着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应持续优化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相关策略,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助力高职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