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崇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时代是精神的母本,精神是时代的指针。精神不简单地是抽象的结晶体,而是现实中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新时代的价值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我国在立足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文化赓续所形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矢志不渝坚守理想信念的集中表达,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凝聚和精神动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8,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习近平从源和本、根和魂的价值逻辑与历史逻辑维度的结合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确立了党的精神价值之源即伟大建党精神,阐明了党在长期奋斗的价值实践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实现新时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建党精神的实践就表现为具体的精神客体化和实践化形态,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等,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精神客体化、具体化形态,奠定了继承建党精神的价值路径。党和人民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价值主体,因此继承和发扬建党精神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就是厘清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进而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确立价值主体,推动价值实践,攀登精神新高地。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斗争中精神创造力的新高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地位。
人民是历史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过程中构筑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实践的鲜明主线。马克思经典作家从“改变世界”价值主体生成的历史、价值和实践逻辑,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人民主体价值实现和解放路径。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进行价值创造和传播的民族,但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价值劫难和文明蒙尘,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价值及其创造主体被西方价值奴役和殖民,打破了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传统君民价值主体互构结构。进入近代后,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重新确立历史的价值主体。坦率地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实在那时就是寻找、激发和形成真实可靠能代表中国人民的价值力量。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在觉醒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就是寻找价值主体、确立价值主体理想的实践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构建历史主体价值实践,确立党领导下的人民价值主体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与人民的血肉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实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13马克思主义的“行”就表现为它能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指导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物质性活动与精神性活动构成世界的基本实践形态,虽然物质活动基础性地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性活动,但人的精神活动由于文化符号、价值功能的使用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毛泽东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倡军队要艰苦奋斗,并强调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162。精神总是依托于一定的主体,呈现、表达主体的价值本质。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所着力诉求的人民价值主体实现逻辑,就是要改变以往思想理论的组织方式,把思想理论真正的主体权力放在生动鲜活的人民历史实践中,克服封建社会那种集权压制性的价值主体结构,反对了资本主义社会逻辑对人民价值主体的生成阻滞,并揭露了资本主义价值对人民价值主体在资本、权力、物质、财富、文化等多方面的牵制和损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精神构筑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力量的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革命实际、改革探索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践创新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3]359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变化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武装政党,发现、探索、形成和确立了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精神谱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现的重要理论成果。1921—1978年,以中华民族本位价值精神为主导,建党精神都是围绕中华民族本位价值精神而展开,其特质是以精神价值的原则性构建为中心。在这一阶段,毛泽东思想从价值实现的视域建构了中华民族本位价值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中国特色本位价值精神为主导,建党精神特质表现为确立精神的实体性、物质性内容。在这一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本位价值精神做出了重要阐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站起来的伟大实践形成中华民族本位价值精神,坚持改革开放、人民富裕的富起来的伟大实践形成中国特色本位价值精神,这两大本位价值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构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价值实践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发展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新时代本位价值精神,创造性地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的新精神高地。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在中国特色本位价值精神的基础之上,重新确立、塑造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特质的中国国家本位价值精神,也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本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宏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强大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价值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节点,伟大建党精神明确、凝结了这一伟大成就最为根本的价值精神标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也对百年大党自身性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精神的领悟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4]
从价值产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价值是主体本质力量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5]69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因此价值构成是价值本质和价值实践的统一。价值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价值客体、价值主体、价值中介和价值活动四大维度中的实现。价值实践是价值本质的实践方式和实践形态,是通过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动力和价值主体实现的。价值实现是在价值实践中,以确立价值原则、目标、动力和主体为根本路径,通过价值中介,推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实践价值活动。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中,在确立真理原则、初心目标、斗争动力和人民主体的根本路径基础上,通过思想理论的方式,人民主体创造伟大的价值精神,客体化为指导实践发展的精神指南;客体化的精神价值又不断主体化为人民主体的价值精神,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6]430价值先进是发现、理解形成真理的关键,丰富的科学内涵一定是具有价值先进主体之历史实践的产物。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的价值担当实践是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奴役,为了广大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价值诉求,此种价值定位构成中国价值先进的代表。马克思为了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反对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奴役,也在价值先进意义上进行精神定位。《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7]411。无产阶级的运动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实践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最终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奴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价值先进的实践活动,构筑起并不断弘扬着伟大建党精神。
价值原则的确立依赖于价值认识,价值认识是一个过程,其发生和形成有一定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价值客观确定者,社会实践也是价值认识和价值原则的基础。“真理是一个认识论范畴,但不等于只是认识论范畴。从完整的意义上看,它更是一个实践论范畴。”[8]55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对中国社会实践状况的科学认识,也是对社会本质的规律性价值反映。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建党精神的价值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近代以来遭遇帝国列强奴役的社会实践现实,认识、发现和确立了党和人民的真理性价值,以此作为真理的科学原则和奋斗的价值理想原则,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去为真理和理想而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探索和获得真理的过程,是科学真理对旧世界的改造和征服。恩格斯指出:“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9]540正是由于科学越来越广泛地揭示世界各领域的真理和客观规律,人们也就越来越深刻地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想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最终实现实质性共同富裕。这集中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对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社会现实状况的科学认识和规律总结,是对束缚、制约生产力发展因素的破除,也从根本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现实相结合是中国现实真理实践探索路径,进一步确立、规范人民群众的价值原则,动员、组织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坚持理想信念而团结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则,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制度价值的维度重建了新时代国家的价值原则和理想,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导向价值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原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集中反映了人民真理观,人民是真理的掌握者和拥有者,只有生动的人民实践才能在根本上改变世界,推动历史进步。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践行初心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10]19担当使命价值目标,就是习近平所讲的:“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10]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且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和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从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全国政权的党,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定立场,守初心,担使命;从井冈山到苏区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顺乎民心,听从民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不断地磨砺自己砥砺前行的精神品质。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动力。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价值品质。中国共产党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很弱小,但却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价值,坚决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近代中国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历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壮烈牺牲。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所说的那样:“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派。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就发生了。因为敌人对于中国革命的镇压是异常残酷的,革命力量就非磨练和发挥自己的顽强性,不能坚持自己的阵地和夺取敌人的阵地。”[11]634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和顽强斗争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一贯的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国内生产力落后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顽强拼搏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12]144。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和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价值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牺牲。在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斗争中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动力。
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是主体化的过程,也是发现、选择和生成主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客体化,或者说是人的主体性对象化、外化的过程。人民价值主体生成即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统一。此种统一是在积极实践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意义上实现,人“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13]192,人民价值主体生成也只有通过党带领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才能确立。
人民主体从价值意义上讲是党的领导主体和人民价值主体的统一。人民价值主体实践是党和人民的互构主体结构的价值规定,人民价值主体的本质特征就是党和人民的互构主体结构。党和人民的互构主体结构包含在人民价值主体实践中。党和人民的互构主体结构是血融于水的本然形态即历史性内在互构形态,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实践内在的构成环节和固有领导地位,为人民价值主体实践构筑了坚实基础。从根本上昭示着如果人民价值主体要免于陷入背离性风险,就必须在以党领导的基础、内容和形态存在着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作为人民价值主体整体而存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价值主体互构是一种历史性的内在、交互的辩证统一关系,党内在于人民中,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价值的内在规定和环节,人民依赖于中国共产党主体价值等内在构成,党的价值主体的内容内在于人民价值主体实践中,人民价值主体内蕴党的价值主体,二者呈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党的价值主体内生于人民价值主体,二者呈现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清晰的人民价值理性自觉,始终坚持不断增进人民群众普遍福祉,所展开的有关中国发展价值主体、经济价值主体、人本价值主体等中国人民价值主体实践探索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主体理想所做的具有领导性的历史战略性设计的价值实践,从根本上实现人民价值主体建构多向有机互构性,对人民主体实现具有深刻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价值主体动力。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先进本质表征,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实践的根本路径: 一是价值原则的认知逻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价值原则是通过认识论、认知论意义上实现的; 二是价值目标的实践逻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价值目标是通过实践论来实现,只有实践才是价值目标的起点与归宿; 三是价值动力的建构逻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价值动力是通过建构来实现; 四是价值主体的生成逻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通过生成论来实现,即要实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意义的实践逻辑,而本质上是要发现、生成和确立党和人民的价值主体,进而实现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构成从人民主体生成价值、实现价值的根本路径出发,揭示了人民在创造历史中构筑伟大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具有历史生成性,同时又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鲜明价值指向性。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实现了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的伟大跨越,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这些历史性成就,就是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价值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史中应对各种内外部挑战的价值指南和精神“强心剂”,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继续创造新发展奇迹的价值源泉和信心来源,在实践意义的层面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价值发展新境界。建党精神形成于党带领人民开拓事业的实践过程中,也必将在人民争取解放和幸福的实践中丰富与发展,必将成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价值支撑和精神力量。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新时代将建党精神发扬光大,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新的胜利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开拓新高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绽放新活力的强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创新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习近平所讲,“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4]3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构建,不仅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价值发展的新篇章,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向全世界展现了多样化推进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可能性,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价值与显著优势。
我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1]14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始终围绕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核心价值进行构建和完善,与这一文明新形态相生相随,它不仅是文明新形态的新概括、新表达,也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新的价值支撑,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提供了新的认识维度,为人类文明新高度提供了新的中国话语体系。在建党精神引领下形成的诸多发展奇迹和探索实践,将有助于鼓舞帮助各国人民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继续开辟国家发展与人类现代价值文明新道路,极大拓展现代价值文明新内涵。
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思想和精神的滋养,否则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习近平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4]47-48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这既是构筑民族精神谱系、淬炼民族精神之源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和价值逻辑生成的过程。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新时期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最终归属于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主线,深深融入国家和人民血脉与灵魂中,熔铸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而其蕴蓄的精神能量和价值理念,也将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牢记初心,坚定信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最终走向胜利。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5]43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引领时代价值的理论思维,也呼唤适应时代价值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坚持用理论创新来引领各个方面的创新,坚持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智慧结晶,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高高扬起科学思想的旗帜。建党精神正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价值生成,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命力,适应了21世纪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需求。只有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理解其初心与使命本质,深刻把握系列理论体系和价值逻辑的继承性、历史性,深切感悟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磅礴的实践伟力,才能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提供前进的根本动力和政治优势。
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建党精神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和未来,是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基础上诞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不同时代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意义,有力推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16]。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肩负中华民族复兴任务,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诗。习近平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4]66提炼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正是对这一历史时代的理论呼应,在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同时,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初心、决心、信心,马克思主义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铺展开来。
引领政治方向、彰显政治本色、强固政治定力,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航向标”与“压舱石”。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世纪性疫情交织,当代中国既有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认准方向,把握大势,稳住信念,才能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17他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17-18,这正是对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内涵的深刻表述。回观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无一不是在斗争中诞生和发展壮大。对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来说,斗争性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和价值取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和价值理想。建党精神的弘扬将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砥砺精神信念,加强历练、增强本领,在斗争中创造,在斗争中成长,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和水平,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稳步迈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做出伟大历史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不仅是对自身开创事业的理论概括,也是人类不断突破自身局限性,不断探索发展先进文明价值的体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自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敢于担当,将自身事业上升至全人类的高度,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6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建党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精粹,其强大而深刻的科学内蕴对全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一方面,向全世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价值,展现中国智慧,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大变革、大发展提供更具有效性的中国方案,注入更持续有力的中国动力,成为破解全球性治理与发展问题的一把价值“金钥匙”;另一方面,中国不仅推动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资源和机遇,深化自身实践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注重加强开展沟通对话和交流合作,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敢担当、能担当的“铁肩膀”,为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