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创新

2021-02-13 07:52王俊生
关键词:树人高校教师时代

王俊生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一、高校教师队伍培养与管理模式概述

高校教师队伍培养与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逐步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系统化培养体系,长期以来为高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教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为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学习思维方式的变化,加上高校因地域分布、资源配置等原因,各高校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高校条件优越、资源雄厚、人才济济,教师能紧跟时代步伐,科研硕果累累。但有的高校在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甚至供需脱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无法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创新工作,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1.机遇

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师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高校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资源整合、科研成果转化及优质资源共享正在加速迭代,让高校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尤其对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及人才匮乏的高校,更是难得的机遇,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足不出户即可获得。高校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便利,创新高校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帮助教师实现价值最大化,获得成就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进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2.挑战

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工作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高校无法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创新不足,究其原因,主要遇到了以下挑战:

(1)目标任务不够明确。有的高校对教师培养与管理的目标任务不够明确,不能科学、辩证地理解高校教师培养管理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缺乏打造高水准师资队伍的机制。

(2)教师培养与管理创新滞后。有的高校教师管理服务工作没能立足教育的本质,未建立起以师生需求为中心、用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模式滞后,供需脱节。

(3)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有待提升。有的高校教师专业不对口、专业水平不高,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有的教师价值取向偏离,缺乏职业认同感、归属感,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

(4)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的高校在人才引进与用人需求方面缺乏合理性,存在人岗不匹配等问题。教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措施等不到位,教师积极性不高。

(5)配套保障不到位。有的高校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落后,实验仪器设备、教具等陈旧老化,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总之,教师是高校适应新时代要求立德树人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着力推进高校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创新,迫在眉睫。

二、教师培养与管理创新

1.把握培养方向,明确目标

首先,把握教师培养方向。高校教师培养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高校教师要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制度,将学习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时代重任。

其次,明确目标要求。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全面的人才教育及培养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高校从政策、制度层面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与定位,爱岗敬业,做好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

再次,管理应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协调,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院系落实,逐级考核,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位,下大力气抓校风师风培育,形成合力,产生联动效应,夯实教师培养体系。加快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紧紧围绕师生需求、新时代人才需求,切实摒弃官僚主义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着眼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局,勇于担起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

2.了解社会需求,创新培养与管理模式

(1)把握人才需求,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高校要及时了解新时代的人才需求。组织专人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各行各业用人需求,学习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积极参加人才招聘大型活动等,及时掌握社会各行各业紧缺型人才需求,确保高校师资及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以用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在了解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高校自身优势,紧紧围绕新时代发展需要,着眼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局,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统筹、合理布局,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避免闭门造车及人才培养供需脱节。

(2)了解学生需求。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广泛关注和深入调研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必要时通过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举办讲座、开展交流等方式与校内教学互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对需要借助仪器设备传授的相关课程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及时升级换代,确保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大学生入校之初,对社会的认识及自我认知与定位尚不清晰,要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等系列讲座,邀请已毕业步入社会的“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同时,对于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计划、职业生涯拓展,避免虚度年华,浪费公共资源。

(3)关注教师的合理需求,明确教师培养任务要求。及时了解教师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合理需求,为教师创造条件外出交流研讨及实地考察等,以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4)明确对教师的要求。高校要整合优质资源,主动优化管理机制,帮助教师解决必要的困难,提升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本着对师生和高校负责的态度,明确对教师的合理要求,促进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努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注重教学效果。必要时主动走出校门与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更新知识结构,优化教育教学方案,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水平,自觉、主动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人翁责任。另一方面,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时代,有些教师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及设备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校应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升应用水平,确保教学效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提升综合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提升综合素养。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修为与道德境界,在工作学习中注重劳逸结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新时代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个别教师也出现信仰缺失、思想动摇,从而导致作风败坏、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乏国家发展的大局观。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终身事业,兢兢业业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要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及手段充分有效结合。对于传统内容及授课方式要及时升级换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增强体验感和实用性,确保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理论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大力推进与行业部门、用人单位的协同育人机制和育人基地的合作共建。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战性,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死读书,毕业后实践能力欠缺,所学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4.提升人才质量,完善考评机制

(1)培养高层次教师队伍。教师水平是夯实教学教研基础,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源泉。高校要着力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优秀的、造诣高的教师,要多创造深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不断引进优秀的人才,确保有一支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高层次教师队伍,鼓励、支持和帮助教师向更高水平不断挑战。

(2)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新时代教师的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培养与管理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突出个性化服务,增强人文关怀、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校风师风。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创建、优化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保障机制,让高校教师职业成为具有自豪感、幸福感、荣誉感的光荣职业,增进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及职业的热爱度、忠诚度。

(3)完善薪酬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避免考核过于重视“论文数量,项目大小,创收多少”等。着力优化完善考评机制,对考核结果要充分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也要参考学生及所在院系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在激励。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将考评常态化、规范化,从制度层面为教师培养和管理创新奠定基础,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师考评长效机制。

(4)践行以师生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切实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教师民生服务基金或专项工程,在教师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帮助,优化教师生活工作环境,让教师集中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5.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首先,加大经费投入。有些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的专业设置与用人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努力适应新时代对教学的软硬件要求。其次,保障必要的科研经费。加大对教师培养经费及科研经费的保障力度,优化完善教师保障机制,让教师对高校相关经费、科研成果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不断激发教师的活力、创造能力,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总之,新时代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创新的内涵,遵循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规律,结合高校教师队伍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师培养的共性、特殊规律,推动高校教师培养与管理创新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树人高校教师时代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