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胰岛素;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等[1],会长期隐匿地对患者多个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本研究探讨了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0~80岁,平均(60.25±8.4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0~81岁,平均(60.35±8.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存在严重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干预(食用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不可过于劳累)。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餐前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0.2 U/kg,1次/d,之后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0.5 g/次,2次/d,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药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 g。两组治疗时间均为9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显著,如果长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极易损伤多个器官和组织,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口服降糖藥物和注射胰岛素是目前常用降糖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是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难以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性,且一旦胰岛素注射时间过长,会导致皮肤凹陷等情况,不利于胰岛素吸收水平的提升,从而使药效的发挥受到严重制约。二甲双胍作用于肠道可减少葡萄糖吸收,作用于肝脏可减少肝糖原输出,充分发挥稳定、安全的降糖效果,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使用,更是可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强化血糖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徐瑾,杨明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细胞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和瘦素水平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