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宋 超
(南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经济产业的兴起。尤其是在经历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更是成为当下引领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作为数字产业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媒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互联网医疗、在线办公、新制造、新零售和新金融等相继出现,大量的传统制造和服务企业将自身的优势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张为付等,2019)[1],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互联网+”这一概念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技术素养的忽视,导致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商业活动的意识与能力(李训等,2021)[2],也难以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迫切需要变革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以来,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工业化大生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到了现代工业社会。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演进的过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先进制造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核心驱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分工、市场运营管理和国际贸易格局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陈晓芳等,2021)[3],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企业“低成本时代”的终结,企业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商业模式”层面的竞争。而“互联网+”所引致的新业态、新模式则推动了各种商业模式的蓬勃兴起。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在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强调积极发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探索智能化教育新形态。张为付等(2019)[1]指出,“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基础,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创造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培育新模式,最终构建出依托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新商业生态。“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实现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管理运营的智能化、生产销售的可视化和平台设备的互联化。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产业可以实现对市场趋势进行精准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研发创新和用户互动活动(罗珉和李亮宇,2015)[4]。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新商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传统商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传统商科教育以职能为导向,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传授,通过专门化、系统化、严格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得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当下以5G通信、云平台、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内、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同时也暴露了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新商科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商科人才过分注重单一技能型、专业素质型人才培养,而缺乏具有复合型、交叉型和综合素质型人才塑造的困境。新商科人才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财务、营销、人力等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企业的真实运营过程。
二是强调商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传统商科教育模式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教材为载体,以教授为目的,忽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的短板。学生对企业和产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更多地来源于书本和教师的讲授,缺乏基于实践过程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商科人才难以快速适应“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技术环境。新商科的育人体系将转变传统商科单一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间的壁垒,在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更加注重面向企业需求人才的塑造和培育,强调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王艳华等,2019)[5]。
三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在深刻变革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迭代和技术变革频率的加快,新商业模式下单一技能的商科人才已难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未来产业变革的需要,这要求商科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新环境下对商科人才的基本要求。此外,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塑造,强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考的激发。
四是重视多样化教学平台和载体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传统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工具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商科人才培养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平台、书本为媒介的育人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智能化为平台、校企合作为手段的新育人模式转变,强调通过信息化手段、案例教学、校企合作等手段,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互联网+”商业模式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就是在新规则、新思维、新理论和新工具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和有高超素质的,能适应现代企业基本需求的人才。
自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沃顿商学院开启高等学校商科教育的先河以来,商科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高等学校的商科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然而,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管理模式、要素流通范式和经济表现形式都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工业时代有形物质商品生产的方式显现。传统意义上的商科“自适性发展”已经无法完全跟上数字经济快速迭代更新的步伐,只有对商科教育进行一场教育认知范式的革新(齐佳音等,2019)[6],才能培养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调整所需的新型商科人才。
与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互联网+”商业模式下新商科人才在服务的经济形态、围绕的产品形态、人才培养的形态、思维、教与学关系定位、教学的期望目标和教育的治理体系等方面均呈现出质的变革(见表1)。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批量、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范式,要求商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由过去的简单知识传授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能力塑造。基于多元主体、多维场景和多样化教育平台的教学模式是新商科人才培养变革的重要方向。
表1 新商科与传统商科的对比表
综合对比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与“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人力需求,发现当前我国商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一是现行的商科人才培养口径过窄,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当前我国的商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以培养能够胜任经济管理部门特定职位的专职人员,如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也主要以经济、管理等商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张为付等,2019)[1]。尽管各高校均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但也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导致商科人才培养普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传统商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较为清晰的专业边界,不同专业间交叉融合程度较低,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多元化的知识储备(米传民等,2019)[7]。
二是传统商科教育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传统商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单一学科为教学前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出大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专门人才(俞婷婷,2019)[8],如会计人员、营销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此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缺乏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方面的引导教育。然而,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变革要求商科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实战经历,能够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解决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商科人才就业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
三是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僵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时代性。当前国内普通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趋同,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要求等方面基本相同,导致商科人素养差异化不明显。还有部分高校的商科教案仍然使用的是本世纪初的教辅资料,忽视了将新环境产生的一些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潮流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此外,当前我国商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制度并未完全落实,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由专业负责人规定好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只能被动按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这种模式下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难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指导,使得不同高校商科人才培养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方面趋同化、同质化。
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一方面要能够突出差异,不断凝练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同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找准自身的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与其他兄弟院校具有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商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需要紧扣国家发展需要,通过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形成自身的特色专业。此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课程体系的与时俱进,强化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建立健全过程考核体制机制,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注重结果而忽视培养过程的课程模式。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复合型商科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有复合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当前,商科教师团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技能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不断优化,促使尽快完成复合型的转型。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在职教师再学习、深造的体制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商科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合作和校地合作,通过建立企业导师制度来弥补现有师资队伍在实践方面的不足。此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具有复合能力的国内外优秀教师加盟。
传统授课模式中存在的内容滞后性、过程乏味性、工具单一性、载体一维性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基于“互联网+”商业背景,新商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注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借助多媒体、云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丰富知识呈现的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企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商科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更为迫切。因此,为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商科”人才,必须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如,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将部分优秀学生输送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联合培养。
“互联网+”商业模式对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迫切要求变革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塑造能够面向企业和社会需求,具有丰富交叉学科知识、全面现代商务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的新商科人才。基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和范式进行深度的调整,不仅要求各商科专业在凝练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现实需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商科人才。同时还要求商科培养单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此外,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要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