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支撑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创新研究

2021-02-10 03:27王丽叶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王丽叶,李 会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以本为本”的重要基础。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影响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制度实施的成效。双选模式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其运行机制的设计密不可分。根据部分高校的实践调研显示,现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双选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一定弊端,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导师制“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本研究聚焦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运行平台的设计,充分调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应有的作用。

一、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师生配比的一种方式,在导师自愿报名的前提下,经校方审核,学生自愿申请并填写志愿,经师生间的双向选择,最终形成导师固定指导单个或多个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高校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大多施行随机分配制度,即校方根据师生名单按专业或专业大类进行简单配比,为学生分配导师。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与导师之间资源的均衡分配,但不能很好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因材施教”的功能,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而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可以有效规避现有导师制分配模式的弊端。

(一)必要性分析

首先,双选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双选模式给本科生导师制引入了有效的竞争机制,师生在双选模式下获得了较大的选择权,即优秀的导师必将获得更多学生的青睐,优秀的学生更加有把握选到心仪的导师。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导师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源”,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获得优秀学生的认可;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将大幅提升,以便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成果在双选中获得导师的认可。

其次,双选模式有利于改革和完善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颠覆了本科生导师制随机配比的现状,给了师生充分的选择自由,体现了“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导师要以自愿报名原则参与到导师制的分配中来,学生需要提前大致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选择导师。在双选模式下,师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了导师选择的活动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指导和交流将更加有效,有利于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本科生导师制。

最后,双选模式有利于深化和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双选模式在内容上激励了师生的积极性,在过程上深化了导师制的指导内容,在结果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导师制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措施,双选模式为本科生导师制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而深化和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可行性分析

从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管理上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校-院(系)两级教务分层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在院(系)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教务科室的专人负责。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在推行的实践中仍然由各院(系)的教务科室专人全程负责其运行管理工作。

从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资金管理上看,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大背景下,一切以服务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都将是高校力推的重点工作,可以设立专项预算来解决本科生导师制双选系统的经费问题。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该校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就自主研发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系统,推行双选模式,只需在原有系统上进行优化即可,费用开支不会很大。

从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技术上看,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的实现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实现对本科生导师制从师生配比到指导全过程以及导师考核等方面有效、适时、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当今比较流行的是B/S结构与C/S结构或BS/CS混合结构的软件,工具可根据用户需要选用比较流行的技术平台如JAVA/.NET/PHP,数据库可使用SQL Server、Oracle、MySQL等,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二次开发服务。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的实现具备现实可行的技术基础,可以向软件开发商定制或者自行开发双选系统。

二、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实施的制度保障

(一)主要原则

遵照低年级按专业,高年级打破专业全校范围自由选择的原则,每学年伊始进行双选。低年级学生在第一次进行双选时,由于刚刚步入大学,尚未有成熟、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原则上按照学生所在专业(大类)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后,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规划,可以申请调整导师,其选择范围可以跨学院、跨专业,根据学生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或研究方向来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将本科生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以保证本科生导师的数量。将指导本科生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基本工作量之一,并将所指导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荣誉等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加分项。

二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确保导师指导的质量。大力鼓励教师投入到本科生指导工作中来,一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课酬基数,确保导师的投入度,保证导师的基本利益,从源头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将学生的科研、荣誉成果等,与导师挂钩进行奖励,让师生荣辱与共,从制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师生共同公开发表的论文、在导师指导下获得的专利等,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文件中明确设置专项奖励,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要优化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全方位监测导师制实效。首先,部分高校存在本科生导师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不能对指导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致使导师制流于形式。其次,目前不少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对导师的考核注重指导次数的要求,而没有考核导师指导的效果,也就是只注重指导的过程,而忽视了指导的结果。

本科生导师制监督考核机制的完善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合理界定每学期指导学生的次数。每名学生接受单独或集中的线下和线上指导次数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定,线上指导的形式不限,可以通过邮件、微信、QQ等方式进行指导。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全过程要在双选系统中体现,如指导的时间地点,指导内容要及时录入系统。第二,明确规定导师对学生指导的内容。导师制的指导应当以专业指导为核心,引领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相关的热点前瞻问题、学习要求等,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早确立其学习目标和方向。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注重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而不是生活方面的指导。第三,以学生学习成果考核指导的效果。导师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是检验导师制成效的唯一标准,也是考核本科生导师指导成效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成果包括:科研成果,荣誉成果,学习进步程度等。综上,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考核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考核体系框架

三、新技术支撑下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运行平台的创新设计

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催生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这为高等教育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因此,本研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创新设计了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运行平台,从而为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运行平台主要由师生基本信息采集模块、双选系统参数设置模块、双选系统录取流程模块三部分组成。

(一)师生基本信息采集模块

师生基本信息采集模块主要将导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录入双选系统,为师生双选提供充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导师基本信息的录入由学院教学科研秘书审核,学生的基本信息由其辅导员老师审核。

导师用户界面,主要有三个子模块:导师基本信息模块、导师意愿设置、导师指导学生数上限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本科生导师制双选系统导师用户界面示意图

导师基本信息模块主要采集导师的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成果、荣誉称号等,以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规划来理性选择导师。

导师意愿设置模块是为了给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是否担任某年度本科生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规划、精力等现实情况选择;是否接受调剂志愿的学生,也由导师自己决定,一般情况下,调剂志愿的学生大多为综合素质相对落后而没有被正常志愿录取的,导师是否愿意接受这类学生,也给导师充分的选择机会。

导师指导学生数上限设置模块,由导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个人实际情况等来设置。导师的精力、偏好、职业发展规划等都是有个体差异的,而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下,不仅指导哪些学生是随机确定,指导学生的数量也是由学校来确定,如安徽财经大学导师分配的学生数与其职称成正比。

以上模块的设置,不仅为学生在双选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也彻底颠覆了原来师生配比随机、强制的现状,赋予导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是否承担某年度的本科生指导任务由教师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调剂学生自己决定,当年指导学生数上限自己决定。从源头解决了本科生导师制流于形式的弊端,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愿,激励了导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开展指导工作。

学生用户界面,主要模块为:学生基本信息模块、志愿填报模块、导师变更申请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本科生导师制双选系统学生用户界面示意图

学生基本信息模块主要采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外语计算机水平、绩点、科研成果、荣誉称号、职业生涯规划等,为导师选择学生提供参考依据,避免导师在选择学生时的随机性和片面性。

志愿填报模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常填报志愿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按照优先次序可以填报三个志愿;第二阶段是调剂志愿阶段,三个志愿均落选的学生,将再次进行调剂志愿的选择,选择范围是愿意接受调剂学生的导师,且其双选确认学生数尚未达到导师填报的指导学生数上限。

导师变更申请模块是指双选确认满一年后,如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相差较大,或者对导师的指导方式和内容不满意,可以提出导师变更申请,其选择范围是愿意接受调剂学生的导师,且其双选确认学生数尚未达到导师填报的指导学生数上限。学生提出的变更申请,需由原导师审核通过,避免学生更换导师的随意性。

以上模块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以本为本”的原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导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职业发展规划的变动调整导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双选系统参数设置模块

为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教师指导的本科生不宜太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年每个专业(大类)的生师比合理界定导师指导学生数的最大值,并且在系统中加以控制,导师在录入自己意愿承担的指导学生数时,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大值。同时,每个学生可以按照优先次序填报三个志愿和两个调剂志愿。

(三)双选系统录取流程设置

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依次递补录取的方式进行双选关系的确认,三个志愿均落选的学生进入调剂志愿,在调剂志愿阶段,导师选择范围是愿意接受调剂学生的导师,且其双选确认学生数尚未达到导师填报的指导学生数上限。如调剂志愿仍未确认双选关系,则进行人工分配,如图3所示。

图3 本科生导师制双选系统录取流程示意图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在安徽财经大学已实施十余年,一直以来,本科生导师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同我国大多数高校一样,安徽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采用随机分配模式,即根据学生名单随机分配本科生导师。这种随机分配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导师制“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本文所构建的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运行平台,融合了安徽财经大学“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目标。“新经管”建设工程是安徽财经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努力提升学校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该工程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应用性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该工程也是安徽财经大学抓紧“回归本科教育”改革机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大举措。通过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的实施,给予了师生充分的选择自由,遵从了学生的志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