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峰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验结果中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的34例临床资料为本中心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收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探究检验组;另再抽取同期34例来本中心接收体检的健康者,将作为参照检验组。所选人员均接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检验。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两组就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对比,参照检验组均明显优于探究检验组,且组间检验结果对比P<0.05,表明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即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因此,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医务人员即需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时为其补充叶酸,以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该检验方法有助于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葉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临床研究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水平与脑梗塞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性[ 1 ]。为确保对该疾病的预防有效性,本文特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验中,对二者与检验结果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34例临床资料为本中心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收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探究检验组。
另外,再抽取同期34例来本中心接收体检的健康者,将作为参照检验组。
探究检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9∶15;年龄均为47~85岁,平均年龄为(68.83±2.25)岁。
参照检验组健康者中,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均为49~83岁,平均年龄(70.23±1.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可作为研究样本,为研究展开提供数据支撑。
1.2 方法
所选人员均接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检验。
方法为[ 2 ]:
①是护理人员需在探究组患者住院治疗的第2天早上便对其进行静脉抽血,每一位患者需要抽取4 mL静脉血。
②是在抽血结束后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分离,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仪器。
检验方法主要是循环酶法,检验叶酸的主要仪器为全自动发光检测仪,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检验结果情况;②观察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对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2.1 观察分析两组人员检验结果情况
见表1。
2.2 观察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对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见下表2示,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叶酸水平降低时,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将会加剧。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身体突然中断对其脑部供血,继而引发患者脑组织出现坏死。因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并多在夜间发病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头痛、眩晕与半身不遂等症状皆为脑梗死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次偶见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与昏迷等症状[3]。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较于健康体检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叶酸水平降低,同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分析结果提示[4]:①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临床判断脑梗死、心肌梗、冠心病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以作为疾病检验依据。②当患者出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现象时,可通过补充适量的叶酸予以纠正,可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③当患者体内叶酸水平偏低时,可通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时补充叶酸和维生素,以提高患者体内叶酸水平。
综上所述,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验中,结果表明,诱导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即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5]。因此,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医务人员即需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时为其补充叶酸,以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该检验方法有助于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莉丽,罗涟,李昆,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炎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的检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7-69.
[2] 杨立娜.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7):63-65.
[3] 程骏.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927-3928.
[4] 卢瞧.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11-112.
[5] 杨叶平.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