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称为“思政教育”。法医学专业本科生是未来的法医从业人员,“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是贯穿他们职业生涯的职业理念。因此,法医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法医物证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在法医物证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课程思政;法医学教育;本科生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类立项建设项目“‘案例化教学’在‘法医物证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大教务〔2020〕72号)
[作者简介] 欧雪玲(1978—),女,广东佛山人,法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0-0125-04 [收稿日期] 2021-07-25
法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法医从业人员,“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是贯穿他们职业生涯的职业理念[1]。因此,法医专业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更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在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2]。将思想政治之“盐”融入法医物证学的“课程大餐”,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吸收思想政治之“味”,可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无形中构建知识讲授与德育陶冶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有意识地构建法医物证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法医物证学”课程教学,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称为“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和利他精神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法医物证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课程,运用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多种知识和相关技术,以生物检材为研究对象,为侦查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挖掘“法医物证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融合,构建“法医物证学”课程的思想政治体系。
(二)“法医物证学”课程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
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保证课堂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3]。法医物证学的主要学科任务主要包括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在实践过程中涌现了大量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和案例,为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例如:近年依靠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我国一些对社会影响极大、年代久远的冷案、积案、重案被陆续成功侦破,包括“南京医科大学女学生奸杀案(28年)”“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28年)”“浙江叔侄奸杀冤案(10年)”等。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切入点,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切实地体会到法医工作者利用前沿物证技术践行“为死者言,为生者权”的职业理念,促使学生立下“以科学捍卫公正”的职业理想。
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改革目标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多组学分析技术的飞速提升及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法医物证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方法不断涌现;法医物证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与医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有交叉融合。在学科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及众多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个人,均可以作为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因此,我们立足于专业知识,以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目标,采用案例法分析[4,5]、比较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4]、情景教學法[5]等多种形式,把对法医工作者需要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培养既具有业务实践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法医学各领域专业人才。
三、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切入点
(一)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要厚植法医学本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法医物证学专业知识讲授中自然导入爱国主义题材。在法医物证学的发展史上,我国涌现出很多家国情怀、一心为公的模范先锋。如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市公安局“神探”刘超,当他于1991年从原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本可出国深造时,他却毅然选择进入公安系统成为一名工作又苦又累的法医DNA检验技术人员。30年如一日,他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奋战在公安一线,是我国法医遗传学的主要创始人。无论白天黑夜,他穿梭奔走于命案现场、殡仪馆太平间、刑事技术实验室,以DNA为武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让真凶服法,办理6000多宗重案要案无一差错。另外,他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一线实战,分别建立了针对腐败检材DNA和脱落细胞DNA的鉴定技术,显著提高了疑难检材分型成功率。他提出了我国DNA数据库建设方案,建立起首个打拐DNA数据库,成功比对首例被拐儿童亲生父母。水中腐败尸体死因鉴定是国际法医学公认的重大难题。历经10年,他带领团队在硅藻富集提取、定性定量、DNA检验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3100多宗涉及水中腐败尸体死因鉴定的案件鉴定提供了科学方案。同时,针对DNA检验关键试剂依赖进口、属卡脖子技术等难题,他牵头研制了国产Y-STR复合扩增等系列试剂,效果媲美甚至优于国外同类进口产品,价格却不及他们的一半,迫使国外相关试剂公司降价50%以上,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进口试剂垄断的尴尬局面,仅此项革新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约经费6亿人民币的支出。在“法医物证学”课程学习中融入这些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艰苦奋斗、效忠国家的忘我精神,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法医物证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专业知识与勇于开拓、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教育相结合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遗传标记和相应的检测技术被不断开发并成功应用在法医物证实践中,法医物证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方法不断涌现,为法医物证的学科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更新。其中,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及其在法医物证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为许多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极大地提高了案件侦破效率。我国于2001年提出建设DNA数据库的基本原则与方针;同年确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大多数省或市都建立DNA数据库,并与国家数据库相连,按照国家、省、市和地方数据库进行管理。DNA数据库在法医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我国专项“防拐”和“打拐”行动中,我国于2009年建立完善全国打拐DNA系统,及时采集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DNA信息,持续组织开展技术比对会战,已成功找回历年来被拐儿童10764名。公安部于2016年建成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至今共发布4863条儿童失踪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DNA数据库比对共找回儿童4792名,找回率98.5%。通过这些典型事迹融入法医物证学的专业教学中,弘扬勇于开拓、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导向为前提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更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满足公共安全领域内日益复杂的鉴定要求。
(三)专业知识与百折不挠、探索真相、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在法医物证的实践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百折不挠、探索真相、坚持真理的案例。例如,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南京医科大学女学生奸杀案”,之所以能够在案件发生28年后于2020年使用先进的Y-STR分型结合家系排查技术最终得以告破,主要归功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当年现场勘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保留的关键痕迹、物证检材,一直长期妥善保存,為2020年该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于此,向学生宣传法医工作者纯熟的业务技巧、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学生扎实的专业业务技能,成为高水平的法医专业人才,为百姓主持正义,打击邪恶、保护弱势群体。第二,南京市公安局的历任领导对该案一直高度重视,当年成立的专案组成员虽几经更换,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过世,但后继者无不把此案默默放在心上,紧盯不放、不破不休。基于此,在潜移默化中向新时代大学生传播弘扬甘于奉献、百折不挠、追求真相、以科学捍卫公正的敬业精神。第三,得益于现代刑侦技术(Y-STR分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现代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各兄弟公安机关扎实的基础工作。借此向学生宣扬法医工作者精益求精、敢闯敢试的专业精神,激励学生践行“为死者言,为生者权”的职业理念,为实现“全面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四)专业知识与法律观念、法治精神教育相结合
法医物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期间还要兼顾法律法规知识更好地为司法鉴定服务。授课过程中可结合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热点社会话题,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例如:在《物证检材的提取》章节案例式嵌入国际关注度极高的“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杀妻案”案例,与学生一起梳理为何该案在检方证据堪称“血证如山”,以及辛普森涉嫌杀人似乎已是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却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最终导致辛普森无罪获释结束的原因。“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是美国法律中一条非常著名的证据规则,即:任何人发现面条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花功夫去寻找第二只,而是会把整碗面条倒掉。同样,即便警方获取了大量能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但只要其中有一件(例如:袜子)的获取是不规范甚至非法的,那么其余的所有证据就都不会被法庭采信。通过这个案例,一方面强调物证提取中“不污染原则”和“遵纪守法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反面教材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职业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隐性渗透式融入相关法律法规,激励同学们立志知法、懂法、守法,培养严格的程序意识,提升职业政治素养、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体会“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精神内涵,以科学捍卫公平正义。
四、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目前,针对具体的课程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完善的课程思政质量控制和教学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法医物证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探索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法医物证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评价教学效果。可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和课堂小测试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调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体验感,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思政方案,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法医物证学”课程的整体教学中,使法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涵养过硬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程度和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状态及思想道德、综合素养的发展程度。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加强专业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质量。一是可以加强教师个人政治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含义的理解;二是可以依托教研室,在每学期课程教学开始前,开展“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备课会,并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多方面听取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三是可以组织授课教师参加相关的专题培训,并鼓励授课教师参加各级单位举行的课程思政比赛,积极与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和院校之间的课程思政交流,及时掌握法医物证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现状,并以存在的发展瓶颈和行业存在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设立定时和不定时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对课程思政情况进行持续的、有效的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持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完善课程思政的支撑材料
一是在“法医物证学”课程原有的教学大纲上,增加与法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相匹配的思想政治元素。教学大纲应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相关的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要明确以培养具备过硬政治思想素养和公民意识的法医学专业人才为核心目标。二是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案中,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切入知识点,以及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策略。切入点应与思想政治内容高度契合,切忌生搬硬套,出现专业知识教授与思政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的剥离现象。基于这些切入点,可采用案例法分析、比较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典型人物采访或讲座等多种方式,生动、自然、细腻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并将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明确具体地体现在教学方案中。另外,专业知识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上要分清主次,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只谈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專业知识的教授。三是在教学督导和学生的课程教学评价文件中,应增加对思政教育评价指标的赋值,包括思想政治元素切入点选择是否合理,思想政治元素是否能自然融入教学,专业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通过完善以上支撑材料,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 质量。
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重要指示,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努力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法医物证学”课程教学,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教学思想政治目标。
参考文献
[1]陶黎阳,胡丙杰.法医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2):48-51.
[2]欧雪玲.案例式PBL教学在“法医物证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4):5-8.
[3]高中宝,王炜,赵杏丽,等.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在神经心理评估教学中的效果比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6):4-7.
[4]刘洪艳,李桂菊.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蛋白质”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1,41(1):182-186.
[5]曹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