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 李海棠 王华
[摘 要] 针对当前大学生吃苦精神缺乏和亲情意识淡化问题,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推拿学课程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推拿学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挖掘和宣导推拿学课程思政积极要素。其次,积极利用大学生居家学习特殊条件,推动家庭成员参与推拿实训过程。实践表明,疫情状态下,家人乐于参加推拿实训过程,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推拿实训过程中增进了亲情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的自信心,得到一定的吃苦锻炼,也提升了学习自律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推拿学;亲情教育;吃苦精神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医科视域下针灸推拿学课程思政建构路径研究”(2021340);2018年度湖北中医大师名师项目(鄂卫生计生通报〔2018〕15号);2018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项目“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84号)
[作者简介] 刘建民(1976—),男,山西闻喜人,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学研究;李海棠(1975—),女,山西乡宁人,医学硕士,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 华(1955—),男,湖北赤壁人,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针灸治未病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0-0097-04 [收稿日期] 2021-05-09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开创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鲜明特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1]的贯彻体现。当前,大学生吃苦精神缺乏和亲情意识淡化引起社会关注[2,3],直接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全国高校延期开学,开展网络教学给长期当面授课解惑的教师们既带来了挑战,事实上也带来了难得的教学改革机遇。推拿学作为中医学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在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授课过程中,做好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把莘莘学子与父母或亲人难得的长期相聚转变成开展推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特殊条件,在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亲情教育融入其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疫情下推拿学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律性差,影响学习进度。疫情把大学生留在家中,尽管学校教务安排线上教学的时间和以往学生在校同步,可是学生居家依靠自律独立学习,会存在一定难度,原因既有学习内容难度大,在问题不能有效得到解答的情况下,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掉队,也有与以往学校靠班干部、辅导员教师监督未能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有关。再者,居家学习摆脱了以往受硬性监督的束缚,时间安排自由,不经意中就被手机里丰富的网络资源打乱学习进程。
2.实训环境变化影响学习效果。以往在学校授课开展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实训,均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实训,当面教授训练内容和纠正实际训练时遇到的问题。突然发生的疫情把学生封闭在家庭环境里,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即使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其效果又如何评价呢?
二、实施对策
鉴于前面所述疫情下大学生居家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亲情意识淡化的问题,我们教研组围绕“推拿学蕴含着怎样的积极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要素、如何把握学生与家人难得的相聚、如何发挥手机便捷性和网络虚拟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优势、如何翻转不能当面指导推拿实训的不利”等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反复思考,最终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挖掘推拿学课程思政积极要素
1.推拿手法传递善意,是提升大学生亲情意识的良好媒介。推拿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考古学家从殷商时期甲骨文[4]“拊”字推测用手在人的腹部做治疗是推拿的早期记载。现代科学表明,母亲对襁褓中婴儿的“抚触”可产生提高孩子免疫、神经和体格发育以及心理安慰作用,同样母亲也可得到减轻精神压力、促进泌乳、产后易康复等良好效果[5]。早期人类在寒冷环境中知道用摩擦肢体取暖,身体遭受伤痛和疾病时会本能地去抚摸某些部位。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把一代又一代与疾病抗争的亲身体验,从原始的、简单的手部动作逐渐总结形成推拿医术。推拿不但能祛病疗伤,它其实很早就是一种孝亲行为。《孟子·梁惠王上》载:“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此“折枝”即指为老人屈折肢体行推拿之举,有舒筋活血的保健作用。据此推测我国古代时期子女或年轻人为长者做屈伸肢体是一种生活常态。推拿学作为中医学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其传播知识的重点虽以规范化的医疗技术为核心,但大学生如能在亲人身体上进行手法操作,饱含着亲孝的内涵。笔者每逢寒暑假返回家乡为父母及家人行推拿治疗至今已持续二十余年之久,其实不是每次都能及时解除病痛,但每次做推拿时,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感使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忘却的。由此可见,从推拿学课程思政要素考虑,对人实施推拿传递的善意为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将有积极意义。
2.推拿防治疾病疗效独特,容易成为大学生和亲人之间共同关注的主题。推拿学历史悠久,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公元前168年墓葬)出土的文物《五十二病方》中,首次记载了按压止血法,用钱币推刮治疗小儿惊风抽搐,还有以药摩和膏摩法治疗皮肤瘙痒、冻疮等,并记载了多人按摩的方法。至唐代,推拿技术与药物配合治疗骨伤疾病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骨伤病学体系。明朝,推拿应用于儿科疾病治疗,催生了小儿推拿独特技术的问世。近代,上海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朱春霆以一指禅推拿手法攻克小儿麻痹顽症,凭着精湛的医术和对祖国推拿事业的执着,终于复兴了国家医疗体系中的推拿科目,也掀开了新中国推拿学教育事业崭新的一页[6]。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推拿学走上了体系完备、蓬勃发展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原广州军区总医院龙层花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脊柱病因学说”角度揭开了推拿治疗临床内妇五官科疑难病症独特优势的科学机理,再次让世人领略到上古先贤创立推拿医术服务人类健康的独特智慧和无穷魅力。今天,在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很多亲人有颈腰病痛伴有内妇五官科疾病表现,吃药加保健品均疗效不佳的不在少数,殊不知推拿能医治他们的疾病。因疫情在和家人生活的时间里,大学生如把推拿学认识疾病的思路和诊治优势推荐给家人,并加以推拿治療,不仅能为相互的亲情加分,也为推拿学在新时期的社会应用进行了一次积极的科普宣传。
3.学习推拿功法最能培养吃苦精神。以手为主或借助某些器具在人体进行规范化动作操作称为推拿手法,是整个推拿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但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是推拿功法。推拿功法是推拿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锻炼方法,既是推拿从业者为适应工作需要而强身壮体的必修课,也是患者进行合理训练获得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途径。中医专业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简化太极拳”就是重要的推拿功法。推拿学一般将“少林内功”“易筋经”作为推拿功法学习的基本内容,不论哪种功法,要想很好地掌握,并使其发挥在推拿学中应有的作用,坚持长期反复练习是最基本的功夫。疫情期间,大学生如能早睡早起,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将推拿功法作为晨起训练项目,而且积极推荐给家人一起锻炼,不仅对全家人提高免疫有效抗击疫情有用,同时展示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实现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久训练才能达到,其过程必定能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推拿疗法以推拿手法和推拿功法相结合服务人的健康,但从推拿学课程富含的思想政治要素考虑:首先,给人实施推拿手法会传递一种善意,从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考虑有积极作用;其次,掌握独特的推拿医疗技术,可增强中医自信心;最后,学习推拿功法对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加强思想引导。推拿学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相关内容与推拿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的联系性进行分析引导,强化基础知识。疫情期间,借助“学习通”网络平台提供直观精美的PPT课件,与之配套的生动视频资料,还可收集推拿名家,如曹仁发、严隽陶、臧福科、冯天有、龙层花、林应强等一批知名学者的临床实战资料,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推荐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影视剧资料,如展示正骨推拿流派技术特点和传奇色彩的电视剧《大国医》,由著名演员赵文瑄和徐帆主演;讲述一代推拿宗师朱春霆事迹的纪录片《朱春霆》;让医学知识进入寻常百姓生活的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系列节目,如《正骨理筋祛骨伤》《拍打降血压》《健康故事:少儿守护神》等。借助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学习推拿学的视野,而且能增加他们的专业信心,同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推拿从业人员的经历和实践中得到吃苦精神的熏陶。
2.主动邀请家庭成员参与。鼓励学生主动邀请家庭成员参与推拿课程学习过程,主要从五个方面介入:(1)主动邀请家庭成员对个人平时作息时间进行提醒,包括对过度不合理使用手机的监督。(2)在“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内容学习中,将家人作为检查对象,既是配合完成学习内容的实训过程,又是查明家人健康状况、发现临床病症原因的好机会。(3)提供规范的视频学习资料,让学生选择“简化太极拳”或“易筋经”,在5周时间内,每周学习和巩固一部分功法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主动推荐家庭成员参加,力争每天或隔日晨起一起练习,互相帮助,以提高功法学习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4)在推拿手法内容学习阶段,每人自制符合要求的推拿米袋练习手法,让家人监督练习,手法熟练后在家人身上实践,每天坚持练习30分钟手法,收集家人对手法操作的反馈信息,对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咨询教师解答。(5)对于推拿时能作为优势治疗手段病症的家庭成员,要求学生按照推荐方案进行治疗,并反馈疗效。
(三)实践效果分析
本次实践通过两个渠道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1)通过分析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每周在网络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既有要求默写基础知识点并自我批改后拍照上传的作业,又有需要通过网络数据库查阅资料回答问题的作业,也有需要上传功法演练和手法操作视频的作业,还有对家人实施推拿保健或推拿治疗的过程描述和分析的作业。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不同形式的作业分析,再结合阶段性网络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2)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在问卷网建立调查问卷,重点围绕家庭成员参加的实训过程和效果进行调查,313名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2~3分钟内快速完成问答,调查结果由网络系统自动生产。在本次疫情下,通过家庭成员参与推拿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1.家人乐于参加,对学生学习督促效果良好。父母期盼儿女成才毋庸置疑,上大学前督促过问学习应该是常态。当子女进入专业性强的大学阶段,一般家长可能不容易和子女找到共同探讨专业学习的话题。本次让学生主动邀请家长参加推拿学课程学习过程,正是一次难得的分享过程。问卷调查显示,90.7%的学生反映家人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85.5%的学生反映,家人参与确实提高了学习效果,首先表现在及时督促学生按作息规律学习,对视频学习内容共同分析也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作用。
2.学生学以致用,增进了亲情关系。羊羔跪乳,感恩父母。大学生在内心里有感恩父母、愿尽己所能服务尽孝的意识准备。之所以社会上有亲情意识淡化的声音,确实与手机虚拟世界的诱惑,加上“两代人之间交流、沟通方式的错位”[7]、不易形成相互之间融洽交流的话题有很大关系。本次实践将推拿学习知识和健康融入学生和父母的生活中,调查显示,95.1%的学生“邀请家人参加推拿实训时怀有感謝的心理”,92.5%的学生反馈“家人能感受到自己用心练习手法”,96.3%的学生反馈“家人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应手法的技巧”,88.7%的学生反馈“家人认为自己实施的推拿治疗或一起进行的推拿功法训练对恢复健康起到一定作用”,90.2%的学生表示“今后会继续为家人进行治疗”。最终落实到亲情关系上,表示本次实践“有提升和家人亲情关系作用”的学生占87.0%。从上述反馈可以看出,本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以致用、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也是一次关心亲人、服务亲人的锻炼机会。
3.锻炼学生的毅力,提升了他们的自律性。本次实践以“简化太极拳”和“易筋经”为推拿功法训练内容,92.3%的学生掌握了“简化太极拳”,75.7%的学生自学了“易筋经”,均以作业完成方式反馈了真实视频;84.7%的学生做到了积极和家人共同锻炼;63.3%的学生表示为了家人健康付出了一定的努力;68.7%的学生表示提升了学习自律性。从上述信息能反映出在家人的参与下,大学生在个人意志力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不能否认他们为此付出了努力。这样的经历尽管特殊,但在今后对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应该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三、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当前学生自学能力表现突出,对课程学习难点和要点达到了基本掌握,在基本知识点上达到了有效理解和记忆,而且从理论联系实践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从人的基本素养讲,良好的亲情沟通是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的出发点,吃苦是人生立业之本。具备了良好的亲情沟通能力和吃苦精神,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本次疫情下的教学实践,利用大学生和亲人团聚的氛围,把蜗居状态的学习推拿学课程过程开展成一次提升亲情和培养吃苦精神的难得机遇,为探索推拿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尝试。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推拿学课程中其他方面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要素,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为探索推拿学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绩、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中医药特色专业人才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苗富强,张峰.在大学生中开展吃苦精神教育的意义和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2):64-65.
[3]何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亲情教学的融入与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141.
[4]谢芳芳,田健材,管翀,等.推拿与按摩学科名称刍议[J].中医文献杂志,2019,37(5):26-29.
[5]张春杰.产妇抚触婴儿对母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59-60.
[6]姚常立.一指禅推拿名家朱春霆[J].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94(1):24-25.
[7]易琳.亲情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不应遮蔽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8(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