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鹏程 柳红
[摘 要]结合新时期高等医学院校党建实际,本文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将研究视角放在高等医学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树立“标准决定质量”的理念,并针对支部工作内容及要求进行规范管理,提出可行的实现路径,从而提升党支部建设成效。
[关键词]医学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1)06-0085-03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作为高等医学院校,要牢牢把握高校及附属医院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树立标准理念和标准意识,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推进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等医学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现实考量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以实现党的宗旨为根本目标,以解决党内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工作抓手,通过科学标准化體系规范党员行为,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其基本特点是把“标准”的概念运用到党建领域,建立可量化考评的现代政党治理体系。2018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开始施行,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些都是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政策依据。医学院校有自身的党建实际,通过总结党支部工作内容、要求和程序,对支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党支部及基层党建的成效,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各项事业发展。
第一,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标准化为国家治理确立了规范、依据和量化指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将“标准”的概念,以及标准化建设原理、方法引入党建实践,通过可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
第二,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通过建章立制,抓实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如江苏、浙江等省制定并落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四川、甘肃等省印发了加强省属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上海市下发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两个文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第三,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深入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党支部设置涉及医学生、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离退休人员等群体,如何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精神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服务中加强示范引领,需要设立标准规范、引导和保障。同时,要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通过立标、对标、达标、评标,促进支部建设目标的实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二、高等医学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通过对本市高等医学院校的调研,发现近年各高校推进党支部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短板:
一是支部政治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突出表现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有待深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都成立了教师工作部(处、室),但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等的成效不够明显。虽然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落实到位,但师生医务员工反映,“三会一课”开展频次虽能保证,但是“不缺数量缺质量”,形式仍然较单一,支部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二是支部组织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学校按照教学任务安排,将不同系科、教研室人员归属同一支部;一些附属医院按照病区、楼层将临床医生、医技和护理人员归属同一支部,由于党员共同话题不多,支部凝聚力不强。一些学校和附属医院对多校区、院区同科室人员,以及临床实习学生、住院医师只设单独支部,导致支部规模庞大,工作开展有很大难度。
三是支委班子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职医务员工支部书记多为兼职,如何分配好业务与党务工作是难点。学生支部中,本科生支部书记由学生辅导员等党员教师担任,研究生支部书记基本由学生担任,年纪轻、党龄短、党务工作经验欠缺是开展工作的短板。虽然二级院系、附属医院大多建立了科室核心小组,但话语权与责任不匹配,发挥作用不够明显。
四是支部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从严。目前各高校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但尚未将制度建党的理念灌输到推进支部工作中去。在支部工作的推进中,一些具体环节还只停留于完成上级任务和工作安排的层面,没有立足党建实情、面对面了解师生医务员工需求,影响了工作的落实。
五是支部工作保障有待进一步健全。在支部阵地建设上,考虑到医教研场所用房紧张,多数支部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在学习资源上,支部成员多为医药卫生行业出身,普遍缺乏党建思政方面的学术背景,理论学习和党建研究的水平不够高。在基层党务干部的考核激励上,虽然都已开展了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制度,但如何以考促改、以考促建仍处摸索阶段。
三、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是把强化支部政治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突出党性锻炼,提高师生医务员工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党史国史校史医史,以加强师生医务员工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同时要坚持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健康中国培育优秀医学人才。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支部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突出强调政治文化的党性特征,弘扬为学为师为医的先进事迹,凝练和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医学院校实际的党内政治文化。
二是把调整优化支部设置作为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覆盖医教研管学各领域的基层党支部体系。在设置条件上,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精神,坚持应建尽建、行业相近、便于工作的原则,在学校各条线设立党支部,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超出规模的支部及时拆分,并适时动态调整。对于党员处于多个校区、病区的单一支部,或分别成立支部,或合理划分、建立若干党小组。在设置模式上,一般按照本单位内设机构、职能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和临床等业务科室设置教职医务员工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在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跨学科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党支部,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提升支部组织力。
三是把建强支委班子队伍作为重要支撑。突出政治标准,抓住“选优、配强、管住、用好”四环节,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在医教研各条线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支部书记从教学、科研、临床骨干中选任,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鼓励党支部书记兼任所在单位行政职务或业务管理职务;管理条线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员负责人担任。建立健全教职医务员工党支部书记参与工作规划、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年度考核、提职晋升、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的讨论决策制度。完善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保障措施,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并结合实际,发放岗位津贴。此外,还要进一步畅通党务干部职称晋升渠道,促进其工作有干劲、提升有空间、发展有前途、事业有奔头。
四是把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有效举措。注重把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贯穿于党的组织生活全过程。发展党员要向一线教职医务员工倾斜,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发展工作,做好医学生党员发展。既探索建立把业务骨干、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临床、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又要坚持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根据师生医务员工党员的特点和需求,细化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让教育紧贴实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管理,增强党员行为监督和激励机制,对党员身上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对已出现的違反纪律的问题,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处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把基本工作保障作为必要条件。加强党建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党建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党建信息化平台,做到有固定场所、有学习资料、有工作记录、有专人管理、有活动氛围。注重经验积累和特色凝练,培育党建工作项目和品牌,并将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明确业务工作与党支部工作时间比例,立足高等医学院校实际,建立健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长效考核督查和跟踪落实机制;实现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与问题导向,自我提升与上级支持,示范达标与推进工作,落实责任与考核监督“五个相结合”。对已达标的基层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对检查中发现未达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的,要重新列入未达标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
此外,要抓好高等医学院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还应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首先是“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标准在概念上属于静态的范畴,而标准化则是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要把握好这一静一动的关系,认真落实好中央对高校、公立医院党支部建设的要求,同时要认识到支部标准化建设不能一劳永逸,要围绕党支部建设标准内涵的深化,提升支部工作质量。
其次是“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的关系。对标建设指标,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既要借鉴医学作为自然科学讲求实证精神,通过基础数据反映工作成效,又要坚持不“唯量化论”,防止矫枉过正。
再次是“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明确高等医学院校党委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落实。根据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和学生等条线党建工作的特点,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分类指导,为医学院校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作者葛鹏程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组织员,柳红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医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