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梅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肿瘤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发病迅速,且致死率很高,严重干扰着患者的生活,威胁患者的生命[1]。我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在全世界内,近49%的肝癌患者生活在我国。及时察觉、正确诊断、早日诊治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当前在临床上,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技术有很多种,主要为CA125、CA199[2]。有相关研究表明,联合检测CA125、CA199可明显提升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精确性。目前,肝癌的确诊方法主要通过影像学结合病理学,而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及早确诊很有价值,对治疗有辅助作用。TSH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有加速细胞的代谢、增加耗氧量、促进细胞发育、成长和分化的多重功能。大概22%的T3是自甲状腺分泌,而其余的78%主要是T4在肝脏内进行外环脱碘(5'D-Ⅰ)转化产生。同样的,在肝内和肝外,T4的内环单脱碘酶[5-脱碘酶(5D-Ⅲ)]会产生3,3',5'-T3(反T3或rT3)。这些碘甲腺原氨酸,代谢活性小,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较高,极少数存在于甲状腺球蛋白内。约96%的rT3,是由T4在周围组织内环脱碘而生成的。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rT3增多,而此时T3含量下降是由于外环5'D-Ⅰ活性减低,主要原因是慢性肝病、肾病、急性和慢性病、饥饿和碳水化合物缺乏。T3降低可能是机体对疾病的合适性应对。通过观察肝癌患者血清T3、T4、TSH值的变化,并检测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含量,分析相关指标对临床诊断的辅助作用。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与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70例血清T3、T4、TSH、CA125、CA199水平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3.7±9.1)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63.1±9.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 患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液疾病的患者;转移及复发肝癌的患者。
1.4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放置于离心机下,转速3000 r/min,离心3 min,6 h内完成分离血清后的T3、T4、TSH、CA125、CA199检测。实验均采用罗氏cobas601仪器进行试验,试剂盒由该公司配合生产,严格遵照产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试验中做好室内质控。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CA125、CA199及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CA125正常值范围为0~35 IU/ml;CA199正常值范围为0~34 IU/ml;T3正常值范围为2.8~7.1 pmol/L,T4正常值范围为12.0~22.0 pmol/L,TSH正常值范围为0.27~4.2 μIU/ml,超出正常数值就定性为阳性[3]。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CA125、CA199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3低于对照组,T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CA125、CA199水平比较(,IU/ml)
表1 两组CA125、CA199水平比较(,IU/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根据最近的统计,我国的肝癌患者数量长年居高不下。在肝癌早期,患者或许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症状,或异常体征,但是一旦发现,多数已经处于疾病的晚期,从而错失最合适的治疗时间,使肝癌治疗难度增加,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尤其重要。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更新,检测仪器也跟随着迅速发展。在同一检验科内,可能使用两种或以上型号的生化检测系统,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同一个采样标本,在不同系统上所做的检测结果就可能拥有误差。肿瘤标志物是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的物质产生相应的应对变化,并生成能证明机体内有肿瘤的一种自身免疫蛋白。主要是各类抗原,包括胚胎抗原、糖类抗原、天然自身抗原,还有某些蛋白,像细胞角蛋白、肿瘤相关的酶、激素,以及某些癌基因等。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及治疗预后评价,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反映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种类比较多,但均存在准确性不高的缺点。CA125、CA199均是现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检查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诊断多种恶性肿瘤疾病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协助作用。CA125属于糖蛋白,其分子量较大。据相关材料报道,CA125的水平高低,与肿瘤的大小和分期不同关系较大[4]。同时因为CA125水平升高可较疾病发作时提前,一般可在确诊肿瘤前2~4个月就会升高。因此,如果仅检测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能不会保证其准确性。为使肝癌患者不会因漏诊、误诊而错失治疗时机,在现代临床诊断中结合多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还必须结合影像学、病理活检的结果,对怀疑可能患有肝癌的患者,能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分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主要能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血浆白蛋白(ALB)、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结合。约71%的T4会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相结合,而90%的T3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结合;在血液循环中,98.55%的T4是以结合的形式存在,而99.1%的T3是结合形式。虽然绝大部分的甲状腺激素是以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游离的甲状激素才是真正发挥甲状腺功能的主力。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由肝脏产生,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它携带85%的T4和T3;肝脏同时也可产生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它对T4亲和性,较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低,它可结合12%~18%的T4,几乎不与T3结合。虽然血浆白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很大,可达4000~5500 ml/dl,但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结合性最差,只能结合3%~10%的T4和20%~40%的T3。同时,一些对甲状腺结合蛋白有干扰的原因,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但因为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受影响,所以甲状腺功能也不会变化。甲状腺和肝脏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肝脏功能的好坏能直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各项功能。当肝脏出现病变时,可能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外周轴的各级激素水平,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在TSH兴奋下,甲状腺分泌T4及少量T3,但血清中75%以上的T3却是来自T4的脱碘,肝脏不仅是T4脱碘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T4脱碘转变成T3的重要部位。所以肝癌、肝硬化患者T3都可能降低,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甲状腺外组织转变成T3减少所致。肝癌患者一般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症状,但检测周围血清中发现,T3降低,T4正常或升高。血清T3降低,却没有出现甲减,是因为游离T4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能控制整个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平衡,从而使T4水平没有明显改变[5]。当肝脏出现病变时,肝细胞内还原型疏基化合物减少,使5-脱碘酶的功能下降,T4转化为T3受阻,从而使T3含量降低。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的血清T3含量下降,而T4却升高。监测肝癌患者的T3、T4含量可作为预估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手段。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指标更为敏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