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盛健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高发性病症,其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眩晕、半身不遂、头痛以及耳鸣等为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患此病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问题,导致脑部供血不能正常运转,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尽早对该病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预后效果[1]。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均为治疗该病症的常见药物,其中前者主要来源于尿液中蛋白酶,后者可清除氧自由基[2],研究显示[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独应用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不佳,若联合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将显著提升。对此,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7±3.8)岁;梗死部位:脑干6例,丘脑15例,颞顶叶4例,额颞叶5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8±3.0)岁;梗死部位:脑干8例,丘脑14例,颞顶叶3例,额颞叶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检查后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通过有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患者[4];首次确诊,且发病至就诊时间<1 d内患者。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合并重大慢性病变患者,例如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过影响血清炎症因子药物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要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患者;出血风险患者[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降糖降压、镇静、保护脑细胞、平衡水电解质以及缓解脑水肿治疗[6]。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以30 mg的依达拉奉进行静脉滴注,早晚各1次。研究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以0.15PNA的尤瑞克林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2周,治疗期间均不接受其他抗血栓、脑保护剂治疗,均实施同样的优质护理模式。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水平、IL-17水平。①NIHSS评分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②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且NIHSS评分减少>90%,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且NIHSS评分减少46%~9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45%,为好转;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未达到好转标准,为无效[7]。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7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7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7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神经系统综合征,数据显示[8],目前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患病率高达75%,患病后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冠心病及高血压均可能诱发此病,能否及时抢救治疗缺血半暗带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虽然其病灶神经细胞会因为缺血而凋亡,但是缺血半暗带的侧支循环还存在一定的血液供给神经元,因此,尽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利于恢复脑组织血流,增强脑代谢,促使神经元存活与新生,进而有效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进行缓解,提高预后,降低致残及致死几率。
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明显减少患者的梗死面积,促使新血管的生成,以此改善脑损伤症状,提高脑细胞存活率,但是,受时间窗限制的影响,导致很多患者并不能于时间窗内接受治疗,加之,大多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老年群体,在对其实施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将增加自发性出血几率。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脑组织血流的增加以及大脑侧肢循环开放的情况下使得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产生许多的自由基,导致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重,说明清除自由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98±1.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7±2.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的实施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依达拉奉属于脑保护剂,用药后可改善患者脑组织局部血流减少现象,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而产生清除自由基、减少神经元死亡以及梗死面积的治疗功效,使之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9]。尤瑞克林属于蛋白水解酶,该药物可选择性的对患者脑梗死缺血区的微小动脉扩张,提高脑组织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液循环,减少梗死面积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目的。经动物试验证实[10],尤瑞克林还可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神经组织,避免神经胶质细胞的不断凋亡,提高新生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引发的损伤,另外,该药物还可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这也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元,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尤瑞克林可以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患者炎症反应的降低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扩大与生成。研究显示[11],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尤瑞克林将通过抑制其炎症反应阻止超氧化物的产生,缓解缺血再灌注对脑神经组织的损伤,使之有效改善脑神经缺损状况,促使患者病情康复[12]。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hs-CRP普遍存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当该病症患者发病后,其体内的血清hs-CRP水平将大幅度升高,本次研究在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高,正好证实了这一结论。血清IL-17属于近年来临床中才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反应因子,血清IL-17会对机体内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角化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进行刺激,进而促进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释放,同时,血清IL-17还可以对上述细胞因子进行上调,使之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另外,血清IL-17也可以对细胞间粘附分子进行诱导表达,进而促使血清IL-6、血清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以及分泌,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对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若给予其尤瑞克林后则可使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IL-17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