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感染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1-02-06 01:59吕曦李玮菡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百日咳鼻咽阵发性

吕曦 李玮菡

目前,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在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位列第3位,属于引发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百日咳是因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特征为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且呈现出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在咳嗽终末会出现深长的类似于鸡鸣的吸气性吼声,一般情况下患儿病程会长达2~3个月[1,2]。近年来,因疫苗长期免疫保护不够理想,百日咳较为多发,且很多患儿只表现为慢性咳嗽,缺乏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给临床诊治增加了很大难度,而且《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也未详细地说明百日咳和慢性咳嗽之间存在的关系[3]。因此,本次研究采用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抗百日咳毒素抗体与多重PCR检测,了解慢性咳嗽患儿中百日咳感染的情况,同时观察百日咳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旨在更深入了解百日咳患儿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地位,并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分析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时刻警惕慢性咳嗽患儿中不典型性百日咳感染患儿的存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9年7月本院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159例慢性咳嗽患儿研究对象,年龄≤14周岁,且满足《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等信息完全知情,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满足慢性咳嗽诊断标准但已确诊病因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159例患儿中男106例,女53例;年龄6个月~4岁,其中年龄<12个月56例,年龄1~3岁30例,年龄>3岁73例;病程2~12周,平均病程(6.34±2.15)周。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院方全程跟踪。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儿的鼻咽拭子,并于次日早晨采集其2 ml静脉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放于-80℃环境下保存待检。

1.2.2百日咳鲍特菌检测 对所有患儿的鼻咽拭子与静脉血液标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抗百日咳毒素抗体与多重PCR检测,其中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是采用碳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将鼻咽拭子接种在培养皿后再放于35℃恒温箱内滞留4~10 d,每天定时检查,若发现鼻咽拭子略有突起、边缘较为整齐、呈半透明状态,且有粘稠感与光泽,存在不太明显的溶血环菌落,则需进行抗原抗体实验鉴定。另外,采用E-test法测定并分离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于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所有操作均严格按实验室操作标准与试纸条说明书开展。

1.2.3分组 按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抗百日咳毒素抗体与多重PCR检测结果分为百日咳组(39例)和对照组(120例)。百日咳组纳入标准:①百日咳鲍特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②鼻咽拭子多重PCR检测结果为阳性;③血清抗百日咳毒素抗体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进行检测)≥62.5 IU/ml;④过去1年内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满足前3个条件中任意一个与最后1个条件则可归为百日咳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百日咳鲍特菌培养结果为阴性;②鼻咽拭子多重PCR检测结果为阴性;③血清anti-PT-IgG<62.5 IU/ml,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则可归为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咳嗽患儿百日咳检出情况,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并以E-test法测定并分离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于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百日咳检出情况分析 15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39例被诊断为百日咳,阳性检出率为24.53%(39/159)。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儿阵发性咳嗽、湿性咳嗽、吸气性回声、发热、呼吸暂停、咳嗽后发绀、夜间咳嗽及咳嗽后呕吐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分离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于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分析 E-test法检测结果显示,红霉素、阿奇霉素对于4株菌株的MIC>256 mg/L;阿莫西林MIC为0.25~1.0 mg/L;复方新诺明MIC为0.03~0.25 mg/L;左氧氟沙星MIC为0.50~0.75 mg/L;多西环素MIC为3~4 mg/L。见表3。

表1 百日咳检出情况分析 [n(%)]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n(%)]

表3 分离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于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百日咳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可引发长达数百日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4]。虽《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对于临床规范性诊治儿童慢性咳嗽提供了有效指导,但其中并未详细描述百日咳与慢性咳嗽之间存在关系,因此通常难以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39例诊断为百日咳,阳性检出率为24.53%。两组患儿阵发性咳嗽、湿性咳嗽、吸气性回声、发热、呼吸暂停、咳嗽后发绀、夜间咳嗽及咳嗽后呕吐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慢性咳嗽患儿中存在部分百日咳患儿,且百日咳患儿缺乏典型症状。因此,临床需重视其存在。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7,8]:即便百日咳疫苗接种的广泛普及,百日咳的发病率依然呈小幅度上升的趋势,且其流行病学特征也出现了一定变化。根据分析目前百日咳的相关报告发现,百日咳发病年龄段已由婴幼儿转化至各个年龄段,其中属青少年与成年人患儿增幅较大,且其临床症状均缺乏典型性。临床发现[9,10],百日咳抗体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其疫苗保护的作用缺乏持久性,大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仅为慢性咳嗽。相关研究指出[11,12],在慢性咳嗽群体中百日咳感染比例高达21%,此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24.53%相近。一项关于迁延性咳嗽的报道指出,迁延性咳嗽的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百日咳鲍特菌的感染率>11%[13]。还有一项前瞻性报道指出,咳嗽时间为2周~1个月的>10岁患儿中百日咳发生率>5%[14]。由此可见百日咳已成为一个造成青少年与成人长时间咳嗽的主要因素。

当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百日咳的首选药物,包括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等,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红霉素、阿奇霉素对于4株菌株的MIC>256 mg/L;阿莫西林MIC为0.25~1.0 mg/L;复方新诺明MIC为0.03~0.25 mg/L;左氧氟沙星MIC为0.50~0.75 mg/L;多西环素MIC为3~4 mg/L。表明4株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高度耐药,而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对多西环素无明显作用。由此可见阿莫西林可能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的备选药物。

综上所述,百日咳感染可能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医护人员需重视其存在,同时阿莫西林可能会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的备选药物。

猜你喜欢
百日咳鼻咽阵发性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小心百日咳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百日咳
白介素17对鼻咽部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