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莉莉
我曾经在执教《认识物体图形时》一课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儿十分好动,处于与学习环境脱离状态。我们知道,一般好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可能性是他对学习没产生兴趣,一旦让他产生学习兴趣,恰当地刺激他的学习兴奋点,他会投入极大的精力支学习。在进行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时,我发现他采用测量法进行学习,这在一年级入学习不久的学生里是不多见的。老师在让同学汇报时,我有意把他叫起来,让他说一说怎样学习的。他把手里的学具牙膏盒与化妆品盒举起来说:“先看边齐不齐,不一样齐的是长方体,一样齐的是正方体。“我及时用语言评价他说:“你太聪明了,我看全班同学只是看和摸,只有你用尺子量一量,说明了你真动脑筋了。你能做给同学看吗?”他十分自豪地走到前边,边量边讲给同学听。虽然他表达的不十分流畅,但他的方法引起同学的效仿。这时,我又要求他去幫助不会量的同学,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同学都学会了测量法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个同学也受到同学的表扬。但我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你的学习方法真棒,小朋友们都十分佩服你。如果你能坐下来认真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听小朋友和老师的讲话,你还能学会更多的知识。下次上课一定要更努力听讲,好吗?”
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在学习上情感投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老师不但评价了积极的一面,同时又评价了他们的不足。但不是直接了当,而且婉转入耳入心,使学生乐于接受,不伤自尊心。这样的评价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