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际中“真的”的话语标记功能

2021-02-04 07:24刘晨阳
辞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话语标记

刘晨阳

摘 要 文章认为当“真的”位于两个独立语段之间、前后停顿且用于凸显说话人对双方立场的主观肯定时,其在会话序列中能够充当话语标记,基本功能是强化肯定说话人立场表达的真实性、确定性,同时在会话组织过程中衍生出强调、提示信息焦点的交互功能。话语标记“真的”经历了从确认客观事实到肯定主观立场的主观化过程,其中句法位置和交际互动性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话语标记 “真的” 主观化 交互主观性

一、 引言

现代汉语“真的”在书面语中主要用作表“真实;清楚,真切”义的形容词以及“实在,的确”义的副词。(吕叔湘1980)这两种用法多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对谓语中心语进行修饰限定,作用于概念语义层面,对命题内容的真值产生影响。然而这些用法并没有涵盖“真的”在口语会话中的全部位置分布和功能,交际互动中“真的”常常在一个话轮内部作为独立成分,并不影响话语逻辑语义的真假,而是表明说话人对自我或对方观点、态度等真实性的肯定,是一种主观意义的表达,具有话语标记的性质。(吴福祥2005)如:

(1) 记者: 同一个对手,同样的是奥运的决赛赛场,真的,你觉得你和李宗伟这四年来有什么改变?

林丹: 我觉得我们都成熟了,刚才打完比赛,我和他交流了很多,因为我说我们为这届奥运会也准备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鲁豫有约》20120814)

(2) 黄怒波: 因为确实这两年都在挑战,你们看登山这么多,其实经历好多死亡,其实稍微不慎有几次可能就永远留在山上,我的好几个山友现在还在七千、八千多米的山上,就永远留在那儿了,经历这么多,再一做企业经历那么多的磨难,没有退缩过全部挺过来,所以很自豪,你说这个不算好男人,什么叫好男人呢?

陈鲁豫: 好吧,算吧,哎,真的,我就说我们现在坐在这儿談当时在珠峰怎么面对死亡你就觉得像听故事一样,但是只有真正亲历的人才知道那个意味着什么。(《鲁豫有约》20120314)

上述两例中“真的”都作用在整个后续语段的情态层面上,删去后对句子的命题层面没有影响。例(1)中使用“真的”是说话人真心想知道听话人林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真的”表明了说话人对自己求知态度真诚性的确认和肯定;例(2)中“真的”是说话人陈鲁豫对后续话语中自己观点真实性的强调和确认,这一观点是根据听话人黄怒波的登山行为总结得出的,对这一观点的强化肯定也保持了与对方立场的一致性,体现了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

学界关于“真的”的用法已有相关研究。张斌(2001)认为副词性“真的”表示对事物或情况的确认,要求别人相信。宫下尚子(2002)认为“真的”主要用于句子之间或短语之间的连接,肯定说完的句子或分句。厉霁隽(2003)指出“真的”有语气副词的词性,可以单独用在不同对话形式中,表示对某一事件的主观评注,有强调的口气。颜红菊(2006)和陈颖(2010)主要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真的”的语法化历程及动因。方清明(2012)指出“真的”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用法,表示对整个句子命题的主观评价。张文贤、谢海金(2018)根据话轮位置分析了“真的”的语篇组织功能。以上研究大多是从传统语法的角度对“真的”进行功能描写,其中指出“真的”具有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也都没有就此深入,仅仅停留在表层寻找形式分类,没有从互动角度细致考察“真的”的话语环境和语义类别。本文着重基于口语互动的事实,考察交际会话中作为话语标记的“真的”所具有的话语功能,并对其来源和形成动因加以解释、说明。

本文的口语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MLC),共分析了两档对话类节目转写的654个文本,转写总字数约449万字。其中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489个文本,转写字数约282万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165个文本,转写字数约167万字。文中例句均标明出处与日期。

二、 “真的”话语标记的界定和功能类型

(一) 话语标记“真的”的界定

一般来说,“真的”充当话语标记时连接两个语义上前后关联的表述,在一个话轮内部相当于一个独立小句,可以出现在话轮开头、中间或结尾等不同位置,其辖域范围对前后文语境有较强的依赖。充当话语标记的“真的”往往同时具备两个特征:

一是形式上必须是“X#+真的#+Y”的结构形式,其中X和Y为两个结构独立、韵律完整的语段,#表示停顿,提示“真的”是一个独立的韵律单位。如果X是互动中前一话轮的结尾,那么“真的”在形式上则位于下一话轮的开头。也就是说“真的”必须独立位于两个相关语段之间,不充当句法成分,且前后均有停顿。交际中如果“真的”在句法位置上仍黏附于句内成分,不是前后均有停顿,那么这些句中位置上的“真的”仍表现为概念意义,不是话语标记,如:

(3) 张鸣: 除非你认识他。

梁文道: 对,除非我认识这个人,真的是这样,我现在比如买一些书,我只买一些,我看一些我认识,我知道他信得过,我看。(《锵锵三人行》20090212)

例(3)中“真的”只是前有停顿而后无停顿,在句中充当状语修饰判断动词“是”,其辖域仍是句内部分成分而不是整个话语语段,因而不是独立的话语标记成分。

二是从语义上来说,“真的”必须强调说话人对话语所关涉的主观认知、情感态度的肯定,而不是仅对命题内容中客观事实的确认,也即删去“真的”后整个话语的命题意义不会发生改变。如果“真的”在话轮中仍凸显影响客观事实的真值义,那么即便“真的”在形式上位于两个独立语段之间也不能看作话语标记。如:

(4) 许子东: 动物园卖这种东西?

梁文道: 对,好多地方动物园卖这个,商店。

窦文涛: 虎骨酒就在动物园卖。

梁文道: 概念真不一样,你知道吗?

许子东: 真的假的?

梁文道: 真的,你去看看。(《锵锵三人行》20090423)

例(4)中“真的”在形式上虽然符合位于两个语段之间且前后有停顿的形式标准,但语义上是梁文道对许子东质疑“大陆动物园当年卖虎骨酒”这一客观事实的确认和回应,并不是对自我或对方观点或态度的肯定。删去“真的”后整个话轮缺少了对前一话轮的直接回应,命题内容有所缺失,因而这里“真的”不是话语标记。

(二) 话语标记“真的”的功能类型

话语标记往往与主观认知概念密切关联,具有立场表达(stance-taking)与互动建构的功能。(Mori1999)作为话语标记的“真的”在陈述命题内容的基本概念意义之外也在互动过程中用于强调肯定双方立场,具有元话语[1]的表达功能。同时在组织会话序列时,“真的”对前后语段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信息结构上也具有提示和强调信息焦点的作用。

1. 强化肯定立场功能

立场(stance)是互动过程中参与者关于命题信息的态度、感觉、认识、价值判断或评估的显性表达。(Biber2006)“真的”在交互过程中强化了说话人对认识立场、态度立场[2]的确认,相当于一个立场标记。说话人通过“真的”凸显了话语中隐含的“言者主语”地位,明确了说话人话语信息的真实性及情感态度的真诚性,进而与听话人建立关联,动态建构双方立场的一致性(alignment)。根据立场对象的不同可具体分为肯定自我和肯定对方两种类型。

1) 肯定自我立场

说话人对自我立场的肯定既可以侧重对认识立场的强调,即肯定自己提供的观点、结论或相关的材料、证据,强调自己认为这些信息内容真实可靠;也可以侧重对自我态度立场的强调,强调自己向对方索取或提供信息的态度真诚可信[3]。在话轮位置上“真的”可以用于同一话轮内部,语段X和Y都由说话人发出,“真的”位于话轮之中连接前后语段;也可以用于话轮之间,前后语段X和Y分属两个话轮,由不同参与者发出,“真的”位于话轮之首开启话轮或话轮末尾结束话轮。如:

(5) 窦文涛: 而且李阳态度也挺正面,就是现在好像出来承认是家暴,而且道歉,一样振振有词,说我这样也就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教材,意思就是警戒更多的人。而且他们的关系好像有点奇怪是吧,就说是反正道了歉,他们又在一起,在一起好像又吵起来了,又吵起来这次他就说我赶快离开,我避免发生这样的行为。

杨照: 我觉得这后面这一段我们的确应该给予肯定的,就是你没有死拖着说没这回事儿,或者是不愿意出来承认。第二件事情,真的,我觉得就是要学习说,我们在什么样的状况底下,我们要能够承认人不会一直都是自发作为一个理性的动物。(《锵锵三人行》20120905)

(6) 陈鲁豫: 但是你不好的话,别人比你更不好,别人好的话,你更好?

高敏: 差不多是这样的。

陈鲁豫: 差不多是这样的?

高敏: 对。

陈鲁豫: 真的,对于运动员来说,拿金牌跟拿银牌差别那么大吗?

高敏: 其实对我们运动员来说,能够站到那个赛场上就很不容易了,但实际的现实是,确实差很远,金牌和银牌。(《鲁豫有约》20120905)

例(5)杨照通过“第二件事情”开启次级话题,独立成分“真的”则用来提示后续新信息,强调其后续观点的真实性,凸显自己认为“我们要学习承认人不是一直理性的”这一命题是真实的,通过加强对自己认识立场的确认以说服听话人相信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例(6)中陈鲁豫使用“真的”开启话轮,将原本“运动员的比赛状态是否会相互影响”的话题转换到“比赛成绩是否会对运动员有较大影响”这一新话题上。“真的”不是对前文话语的连贯衔接或肯定回应,而是在开启新的话题之后,说话人表明自己真心想对新话题的相关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由于交际双方认知上的不对等,听话人高敏作为奥运冠军在信息量上具有更高的权威,“真的”在这里强化了说话人对态度立场的肯定,表明自己试图向听话人获取信息的态度是真实、诚恳的。

2) 肯定对方立场

强化肯定对方立场的“真的”在会话序列上只发生在回应行为中,前后语段X和Y形成听说双方“引发—回应”的相邻对结构,“真的”多用在说话人回应话轮的开头,强化对对方认识立场的肯定。听话人首先在语段X中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话人通过“真的”及后续语段Y表明自己对对方话语命题内容的认同,进而建构主体间立场的一致。如:

(7) 许子东: 还有去四川,他们就非得要我们去看,跑到一个角度,一定要拉我们,你看这个地方,这是脸,这是身体,这是脚,我看看什么地方都不像,只有中间翘起来那个东西还有点像。

窦文涛: 真的,我也觉得,有时候太过于弄这个了,扼杀人的想象力。所有的导游领到这儿一看,说你看,那像不像个睡着的毛主席,你看这是鼻子,那是眼睛,那是什么。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它愿意是什么是什么呢,对吧。(《锵锵三人行》20100129)

(8) 九孔: 以前是他就是每天打每天打,现在好像都小朋友要睡觉了,也会打个电话找爸爸,对对。

陈鲁豫: 任贤齐已经擦汗了,他现在心里有一种交友不慎、遇人不淑的感觉。

任贤齐: 真的,有一点点感觉。(《鲁豫有约》20120227)

以上两例中“真的”作为话语标记直接对对方的观点予以肯定评价,即在认识立场上强调“我认为你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确定的”,同时引出自己后续的相关论断或评述,进一步表明对对方的认可。Traugott和Dasher(2002)指出,明确的话语标记具有标明说话人对听话人关注和认同的交互主观性作用。上述两例如果删去“真的”,后续话语“我也觉得”“有一点点感觉”虽然在概念语义上也蕴涵着说话人对听话人话语内容的肯定,但立场表達的明确度却有明显减损;使用“真的”进行直接回应凸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认识立场的肯定评价,对建构互动主体的一致性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2. 强调信息焦点功能

从话语的信息结构来看,由于“真的”具有强化肯定立场的功能,说话人在语义上予以肯定评价的前后语段即是说话人立场表达的信息焦点,因此“真的”也相当于一个焦点标记,在其句法独立且位置紧邻肯定立场表达的命题信息时,就衍生出强调焦点信息的功能。

就位置分布来看,“真的”的后续话语往往是说话人所要肯定的命题内容或态度表达,具有强调、提示后焦点的作用。当“真的”位于话轮开头时,无论是肯定自我还是回应对方,后续话语都是说话人所要传递或认同的新信息[4];当“真的”位于话轮中间的句中位置时,前后语段X、Y往往被“真的”分隔成一个大的“主题—述题”结构,X是会话讨论的话题,用于限定句子的内容范围或背景信息,而Y则是针对X提出的观点或索取的信息。如:

(9) 竇文涛: 当然当然,当然温教授现在仍然在改变命运,每年有很多放弃高考的人,然后要去美国的大学读书,他现在就做这买卖是吗?

温元凯: 怎么样能够帮助孩子进世界一流名校,真的,我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为明天培养诺贝尔奖获奖人,培养杰出的人才,因为中国今天最缺的就是高端人才。(《锵锵三人行》20120627)

例(9)中“真的”的前段话语“怎么样能够帮助孩子进世界一流名校”是温元凯整个话轮围绕陈述的主题,也是对前一话轮中窦文涛疑问的承接,是听说双方共知的旧信息。后续话语“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为明天培养杰出人才”是温元凯针对该主题的回答和阐释,表明他要帮助学生去美国读书的目的和想法,是听话人想要获取的新信息。整个话轮在组织结构上形成“提问(主题)—回答(述题)”模式,述题部分才是信息结构的焦点。“真的”在语义功能上强调了后续观点的真实性,加强肯定了自己的认识立场,同时在信息结构上提示听话人对后续新信息引起注意,凸显了信息焦点。

此外,当“真的”出现在话轮中间的句末位置或话轮末尾时,说话人所要肯定的信息焦点往往落在前段话语X的位置上,“真的”相当于一个追补性成分,具有强调和提示前焦点的标记功能,如:

(10) 许子东: 内地新闻渐渐难做了,所以很多新闻很敏感,可能很受欢迎,但是又拿不准,常常要等通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赵本山的小品,一个吃不准的时候就听上面这个可以有。

窦文涛: 这个可以有,所以我就跟你说,我一向的观点认为,狗仔队香港可以有,北京不必有,真的。

许子东: 这个不能有。(《锵锵三人行》20120317)

例(10)中窦文涛通过重复许子东的话“这个可以有”进行认同回应、话题接续后,由此引发的观点“香港可以有狗仔队,北京不必有”才是其要传递的新命题信息,句末的“真的”表明说话人对该焦点信息追补性地肯定和确认[5],具有主观强调和提示作用。

三、 话语标记“真的”的功能演化及形成动因

(一) “真的”的功能演化

历时地看,“真的”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是一个不断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过程。主观化是语言为表现说话人的立场、态度、情感等主观性而经历相应语义功能演变的过程,即话语意义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Traugott1995)厉霁隽(2003)、陈颖(2010)在考察“真的”的历时演化中指出,“真的”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一个从跨层短语结构(“真+的”)不断词汇化(“真的”)的过程,到现代汉语中“真的”已经是一个相对凝固、独立的词,其成词时是形容词词性,表真实、确实义,而后又不断演化出对事实、情况认定的确认义副词用法,这两种用法都用于句中充当修饰成分,是“真的”典型逻辑真值义在语言表层的体现。

而当“真的”用在即时性交互的会话行为中时,“真的”在句法位置上从修饰性的定语、状语不断向外层移动并产生语音上的停顿,“真的”就成为限定整个命题的独立成分,其语义功能也就随着表层形式的变化进行重新调整(realignment),在语境泛化的推动下衍生出新的话语意义(discourse meaning),肯定客观事实、情状的意义减弱,强化主观认识、态度的意义增强。(沈家煊2001)相应地,由于句法上从原先的修饰限定成分转变为独立成分,话语功能也从客观确认义转变为主观强调义,在此基础上“真的”同时在信息传递层面上具有了强调立场焦点信息的标记功能,如:

(11) 傅晓田: 我是想说很注重家庭,你怎么说是乱七八糟呢?

窦文涛: 你还别说,真的,你说注重家庭啊,英国人比较含蓄。实际英国人和德国人比较重视生活品质;法国我就发现,你不能光看巴黎,你到了它的农村,乡间农民,它其实生活有点乱七八糟,它跟英国不一样……(《锵锵三人行》20120905)

与“英国人真的比较含蓄”的确认义副词用法相比,例(11)中“真的”不是用于区别事实上“英国人比较含蓄是假的”这一命题,而是用于强化肯定说话人窦文涛的认识立场,即“我认为英国人比较含蓄是真的”;前文语境中傅晓田认为“法国人比较注重家庭”(相反,窦文涛则认为法国人比较“乱七八糟”,为了反驳傅晓田“法国人比较注重家庭”的观点,窦文涛进而提出英国人才是在注重家庭上“比较含蓄”的)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里“真的”不是对客观事实的确认义,而是在会话交际中对个人观点的加强肯定,具有强化肯定说话人主观认识的功能。此外,“英国人比较含蓄”也是窦文涛所要传递的焦点信息,后续话语都是围绕这一观点的延伸和扩充,“真的”在该观点前位置上也同时起到了提示听话人注意焦点信息的强调作用。

据此,我们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真的”由确认义副词经过主观化发展而来,从对客观事实的确认到对双方主观立场的确认,以及由之带来的强调焦点信息功能,是语言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体现。我们将“真的”的功能演化过程大致图示如图1:

(二) “真的”的演化动因

[6]这里的“有效句”是指排除重复语例以及传统形容词、确认义副词用法后的句子。

[7]书面语中的一例是记者将读者假想为听话人、采用拟会话形式的报道语体写出的句子:“另一个抢着说:‘解放军是一号进城,又赶上礼拜一,真是巧,一切是从新开始了。真的,沈阳的一切是新的开始,是记者经历东北战争中所见的新景象。”(《人民日报》19481204)

参考文献

1. 陈颖.“真的”的虚化.语言研究,2010(4).

2.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 方梅.负面评价表达的规约化.中国语文,2017(2).

4. 方清明.再论“真”与“真的”的语法意义与语用功能.汉语学习,2012(5).

5. 宫下尚子.关于“真”与“真的”作状语情况的考察.汉语学习,2002(6).

6. 厉霁隽.“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8.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9.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中国语文,2005(6).

10. 颜红菊.话语标记的主观性和语法化——从“真的”的主观性和语法化谈起.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6).

11.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12. 张文贤,谢海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真”“真的”的对比分析.国际汉语教育,2018(1).

13. Biber D. Sta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Vniversity Register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2006, 5(2).

14. Hyland K. Metadiscourse. Londo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

15. Hopper P J. Emergent Grammar. ∥Tomasello M.(ed.) 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Structur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8.

16. Mori J. Negotiat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n Japanese: Connective Expressions and Turn Construction.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7. Traugott E C. 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 ∥Stein D, Wright S.(ed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8. Traugott E C. Dasher R B.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復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责任编辑 刘 博)

猜你喜欢
话语标记
微博中话语标记语“简直了”探析
客套话“不好意思”互动话语功能探析
小说《围城》中填充类话语标记“呃”的用法研究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话语标记的应用及编写建议
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