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梅 王 蓓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门诊2楼肺功能室,上海 2004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患者发生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气肿或者是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患者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等现象[1]。其中导致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害颗粒以及有害气体而造成的异常炎症有关,这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通常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因此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2]。为了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中对于肺功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9.6-2020.6月收治的7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5.35±2.56岁),对照组(37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63-83岁,平均年龄75.16±2.32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脑、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不配合护理的患者。
1.2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例如常规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叮嘱等,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可以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认知程度,并且为患者强调护理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护理人员还可以在日常治疗的过程中告知患者一些常规的保健小知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对患者带来相应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患者容易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之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防止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以及饮食习惯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高营养以及高蛋白的食物,让患者能够及时补充各类营养物质,例如可以让患者多食用鸡蛋、牛奶以及鸡肉等。一定要叮嘱患者不能够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为了更好的让食物吸收,还可以将食物做成流质类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并让患者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等。
(4)呼吸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例如可以让患者用鼻子吸气4秒,然后屏住呼吸7秒,最后用嘴呼气8秒。每天指导患者训练4次,每次15分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本次研究中 每组患者各有37例,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3.65±0.76)、第一秒用力呼气量(2.36±0.37),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用力肺活量(2.23±0.32)、第一秒用力呼气量(1.54±0.43),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要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用力肺活量(t=10.475,P=0.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t=8.793,P=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现象不断加重,临床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胸闷气短以及痰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3]。
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能够同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并且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能够加快患者疾病恢复的速度。首先通过实施健康宣教的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能够积极地配合相关护理。再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保持一个常规的心态来面对治疗。之后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可以让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此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最后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后,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利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护理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