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书法美学管窥

2021-02-04 10:18岳屹立
中华书画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二王点画笔法

□ 岳屹立

王羲之楷书取法于仍较多保留隶书“平划宽结”笔意之钟繇楷书,且推陈出席,树自家“斜划紧结”之“内擫”书风。如王羲之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等作品,其中,《乐毅论》尤为后学推崇。清人钱泳《书学》曰:“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①此帖起笔多露锋,收笔略停顿回锋,已昭彰“逆起(起笔)、行笔、收笔(回锋)”之笔法,轻重缓急之节奏分明,笔法已摆脱隶书笔意。此帖点画灵动多变,横画抑仰有致,竖画变化多端,撇捺提按分明,而结字变化万端、不可莫测。总之,王羲之楷书楷法皆备,笔法流畅精妙,静穆、古拙质朴而又遒劲婉媚、精醇清雄,气韵充沛而超凡脱俗,真乃无愧于隋智永所言:“《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②

王羲之行书法帖多为与友人往来信札,如《姨母帖》《平安帖》《孔侍中帖》《奉橘帖》《得示帖》及《丧乱帖》等,其中尤为出众者《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如张怀瓘《书议》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资自然,风神盖代。”③其行书兼具篆、隶、楷、草之字法,且将之娴熟融于一体,相互交融而不显突兀。

王羲之早期作品横折处理基本以篆籀绞转为主。如《姨母帖》《初月帖》,特别是《姨母帖》中所有字涉及横折的地方没有一处转折笔法,几乎都是绞转笔法,使得横折的线条具有扎实厚重、古朴浑穆的质感。同时,还使王羲之作品在横折上很少“圭角”,保证线条在气息上郁勃充溢。

[晋]王羲之 兰亭序(传褚遂良摹本) 24×88.5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晚期作品,突显入笔的自由与快捷,强化起笔和行笔的方便,创造了“一拓直下”的新法。在横折的处理上王羲之使用绞转笔法和切转甚至翻转结合,因而使其用笔丰富,变化多端。如《奉橘帖》等,在整体审美风格取法上,用切转笔法甚至比绞转使转笔法多。《兰亭序》传承至今,虽版本众多,但也可窥其行书大略书风。此作书风温润自然、天真朴貌,笔势刚健婉转而又萧散玄远,其笔法方圆、顺逆、顿挫、藏露、疾涩、转折、中侧、提按等分明有序,尤其起止运转精到细微,点画呼应萦绕而又干脆利落,既圆润雄劲,又健挺雅丽、妍美浑穆。梁武帝萧衍之“龙跳天门,虎卧凤阙”④评价恰如其分。

王羲之于草书,尤其今草,居功更伟,如《远宦帖》《寒切帖》《十七帖》皆为今草。刘涛对王羲之今草书法特点评价切中肯綮:“王羲之写今草,时常把笔势扩大到单字以外,一笔写出几个字。由于笔势的拓展,他的草书造型也突破了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可以由两个或三个单字的形态集约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了大于单字结构的‘字群结构’。‘字群结构’具有展现草法结构美和突出连绵笔势魅力的双重品格,它的出现,是王羲之对草书艺术的杰出贡献。”⑤王羲之今草线条遒劲婉转,潇洒飘逸,劲健而又温润秀雅,笔法中侧互用,方圆兼备,线条挺劲爽利、迅疾肆意而又冲和雅致,温婉平和而风规自远,显见其变前人书风“质朴”为“妍美”。其笔势能超越章草字字独立之缺乏牵连呼应,转而成加强字势连带呼应之风貌,更显婉转萦带,极具风神流便之神采。无怪乎李世民喟叹曰:“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连环;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⑥

王羲之在行草上对前人笔法进行提炼,用笔精致细腻、平和淡泊、温柔敦厚,这也符合彼时书法艺术整体审美风格的中和、中庸之道,亦赋予了笔法与社会环境相匹配的美学特质。

王献之承续家学而又博采众长,去粗取精而诸体兼善,故于楷书也成就斐然。其传世楷书《洛神赋》,最能展示其风貌,无愧于其“小楷之极则”称号。此帖笔法浑逸超俗,点画秀挺遒丽、灵动多变而又笔力劲健婉转。与其父较之,尤夸张拉长部分点画,似“横枪大戟”之面貌,即所谓笔法“外拓”,如“晋”“芳”“轻”等字,点画敛中有收,放纵自如。而结体也继承家学,但又能变其父楷书取横势结字法为单字纵势法,宽绰舒展而峻拔散宕、秀逸萧散、清健明整且灵动多变,极富自然洒脱貌,且字之大小,点画长短、曲直、俯仰、欹正等皆得当有序、变化万千。其楷书布局续接其父行书章法“纵有行,横无列”布局法,而又拓展前贤法规,前后呼应、揖让有致、顾盼生姿又疏朗萧散,极具其父楷法妍丽流美之风貌。

“夫行书,非真非草,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⑦王献之较之其父,行书点画正符合张怀瓘“离方遁圆”之评价,点画更显丰盈、圆润,厚实却不乏流动、飘逸之态。其行书结字较其父颀长秀润更显跌宕峻挺、俊美飘逸之感,其书纵横向背变化万千,也更具宽博舒缓之相,如其结字间或取斜势,形成险峻跌宕之势,但又能通过结构变化调整而成谐和貌,化险峻为平正。正如其《鹅群帖》,点画放逸流宕,线之轻重、干湿、畅涩、方圆、挺健、圆润相杂,而字体大小相间,变化莫测。其行书章法较其父具鲜明“自变家法处”,此种变化于其草书中尤为彰显,但在此帖中已现端倪。如此帖行草相杂,故行笔速度加快,篇章节奏连绵跌宕,气势潇洒超逸,章法开合有致,自由多变,正如北宋董逌云:“子敬书如河间少年,自不拘束,此当行草中也。”⑧斯论极为中肯。

王献之草书最为精妙绝伦,亦更能彰显其书法风貌。李嗣真评其:“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成。或蹴海移山,或翻波簸岳。”⑨其草书笔法呈现“外拓”之势,正如此故能摆脱其父藩篱,而此端倪于其幼年劝其父“改体”已可显见。“子敬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⑩其草书流宕洒脱,笔法连绵萦绕,多一笔连书数字,后辈赞誉其为“一笔书”。正因此,清乾隆帝将其《中秋帖》录入“三希帖”,由此可见一斑。清代吴其贞对此帖尤为推崇,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其草书线条纵逸豪放、遒劲宏伟,又连绵映带、酣畅淋漓,更显线之纵势,墨之浓淡、枯润,线之粗细、刚柔、方圆,随性洒脱而又变化莫测。■

[晋]王献之 中秋帖 27×11.9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清]钱泳《履园丛话》,中华书局,1997年,第293页。

②[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5页。

③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45页。

④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第81页。

⑤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95-196页。

⑥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859-860页。

⑦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第862页。

⑧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第866页。

⑨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35页。

⑩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48页。

猜你喜欢
二王点画笔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品读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七绝·春雪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左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