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炜
作者单位: 438400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临床上非常严重的眼部疾病,常发病于眼中的黄斑区,该病变最主要的特点为病变引发患者眼球中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大量形成,而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很容易导致眼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和水肿,最终形成眼黄斑区瘢痕,从而严重影响和破坏眼的视力和视神经功能[1-2]。所以,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且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众多临床研究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标准能量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会对患者眼球相应部位的视网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造成患者眼球相应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会加剧眼球黄斑区瘢痕的形成和出血[3]。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低能量TTT配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本文观察低能量TTT配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40只患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20只患眼)。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5~45(35.5±1.4)岁。B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4~46(34.5±1.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确诊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均因视物变形和视力有所减退前来检查和就诊,临床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眼底均有黄斑区一类圆形灰白色病灶,病灶边界清晰,范围小于一个视盘直径;检查过程中发现,病灶周围和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渗出,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1604;规格:1 ml ∶40 mg)1 ml+利多卡因(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2295)0.5 ml球后注射,注射总剂量为1.5 ml。B组患者施行低能量TTT配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方法与A组相同,治疗1周后使用Iris Oculight SL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患者病变眼球进行长脉冲模式照射,在照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黄斑区病变病灶的范围选择光斑直径,以光斑覆盖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最佳选择。对于能量的选择参考目前国内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能量为标准能量,并以该标准能量为基础导出80%的低能量用于治疗。照射能量为120~360 mW,照射时间为60 s。在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确保患者眼球视网膜无明显的光斑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反应[5]。治疗期间需通过眼底镜观察患者的眼球黄斑区病变病灶的出血情况和渗出、吸收情况,详细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的视网膜水肿改善情况。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由医院安排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视力的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5 疗效评定标准 视力提高:患者视力提高2行以上;视力无变化:患者视力变化在2行以内;视力下降:患者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治疗有效率=视力提高/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5.0%,高于A组的30.0%(χ2=4.912,P=0.027)。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引发眼黄斑区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眼致盲的常见眼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眼黄斑区新生血管大量生成导致视网膜下出血和视网膜水肿,从而对视网膜造成损伤,由于视网膜组织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会进一步对患者的视神经功能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患者的视力受损,甚至丧失视力[6-7]。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影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传统治疗通常采用激光光凝治疗,但该治疗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患者视网膜不可逆性受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所以存在非常高的治疗风险。临床还采用黄斑转位手术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但该手术方法操作难度系数较大,同时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非常大的限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研究出一些新型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方式,包括光动力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玻璃体内注射疗法,均为有效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手段[8]。但由于这些治疗极其昂贵,超出很多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很多患者无法接受。
临床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还有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即TTT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眼部黄斑区神经感觉层的损伤非常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治疗方式正被临床很多专家及学者关注,特别是在我国很多患者无法承受昂贵的治疗方案时,这种治疗方式更有研究和发展的意义。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原理:利用波长为810 nm的半导体红外激光对患者眼球黄斑部位的病灶进行局部照射,在照射过程中相关病灶区域温度上升10 ℃左右,从而有效对患者黄斑区域的新生血管进行封闭和阻隔,达到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目的。TTT治疗新生血管的原理:患者病灶部位的新生血管受激光照射后会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促使血管细胞死亡,进而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再生和减少新生血管的效果[9-10]。与此同时,患者病灶部位的新生血管受激光的照射后会因温度升高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TTT可在根本上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11-12]。
采用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患者眼部黄斑水肿、出血及渗出均是影响TTT参数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首先使用具有减轻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渗出症状的曲安奈德球后注射辅助治疗。本次研究对患者球后注射曲安奈德1周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视网膜黄斑水肿及病灶部位的出血和渗出现象均有明显的改善。相关症状减轻后对患者进行TTT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依次使用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患者的病灶,同时根据观察到的病灶范围和渗漏程度选择不同的激光光斑直径,最后再对激光能量进行适当调整[13]。临床上采用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对激光能量进行精准的确定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治疗过程中激光能量和时间无法进行调节。该治疗方式有效控制激光能量十分关键,若激光能量过大会对患者的视网膜组织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若激光能量过小无法对患者黄斑区的新生血管造成抑制作用[14]。如何有效控制TTT治疗中的激光能量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摸索。采用标准能量的80%能量进行TTT治疗,可有效保持患者视力稳定的同时,对患者的黄斑区新生血管进行良好的抑制,从而在根本上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表明低能量TTT配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低能量TTT配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