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初步研究

2021-02-03 13:32刘德森辜刘伟薛晓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椎板椎管关节镜

庹 伟 周 霖 刘德森 辜刘伟 薛晓凯 曹 洪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十堰 442000)

椎管狭窄是腰椎神经根病变的常见原因,神经受压导致腰腿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步行能力。腰椎椎管狭窄约占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8%~11%[1]。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具有伤口小、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但操作空间狭窄,学习成本较高[3]。此外,MED技术行腰椎椎管减压时,器械需要先穿过工作套管,所以对器械选择有很大的限制[4]。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通过小切口建立一个操作通道和一个观察通道,不需要工作套管,因此操作空间大,器械选择也更广泛。我们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腰椎椎管狭窄47例资料,其中行MED 25例,UBE 22例,并完成1年随访,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为UBE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提供初步的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①下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分;②MRI诊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图A~C),Schizas分级[5]B级及以上;③能完成术后1年定期随访。

排除标准:①腰椎滑脱(Meyerding Ⅱ级及以上);②既往有同一节段椎管狭窄手术史以及腰椎不稳;③退行性腰椎侧凸(Cobb角>20°);④其他脊柱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骨折或神经系统疾病;⑤痴呆,智力残疾,药物滥用。

2017年1月~2019年7月符合上述标准的腰椎管狭窄47例,向患者讲解两种手术方法,由患者选择,行UBE 22例,MED 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1.2.1 UBE组 使用关节镜系统(美国施乐辉,直径4 mm,30°),关节镜器械(等离子体、高速磨钻等)及开放器械(枪钳等)。术前初步手术入路定位(图D)。全麻,俯卧位,透视定位,C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定位针,使定位针位于病变部位上下椎板边缘中心,于上椎板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分别建立观察通道及操作通道(图E),沿棘突旁间隙扩张2个通道,在观察通道置入关节镜(图F)。以关节镜射频(等离子体)清理椎旁间隙表面肌肉组织(图G),显露上下椎板(图H)。以关节镜磨钻处理椎板上下边缘及关节突关节,以咬骨钳紧贴上下椎板边缘咬除部分骨质,寻找黄韧带及椎板破口位置,以刮匙剥离、咬除黄韧带,显露下方硬膜,以神经剥离子将硬膜表面增生脂肪与硬膜及神经根游离,髓核钳摘除髓核(图I)。暴露神经根肩上及腋下,探查卡压位置,用神经剥离子分离粘连组织,局部以射频止血,直至神经根松弛,活动度良好。镜下用磨钻沿棘突根部清除根部骨质,咬掉黄韧带,显露对侧硬膜,找到对侧病变部位上、下关节突,同法行对侧减压。术野严格止血,撤出工作通道,2个切口各缝合1针,无菌敷料包扎。

1.2.2 MED组 使用后路显微内镜系统(美国Sofamor Danek,METRx)、扩张套管、刮匙、咬骨钳、剥离器、髓核钳。病变椎间隙中线做1.5 cm纵切口,切除部分上位椎板下缘、关节突内侧、黄韧带、突出的髓核组织。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6]。

1.3 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3天(生理盐水250 ml+帕瑞昔布40 mg,一日2次),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艾瑞昔布(1片,一日2次),并复查MRI(图J~L)。常规抗感染、营养神经、理疗、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等。卧床2天,术后3天可以佩戴腰部护具下地活动,建议佩戴护具12周。

图1 患者男,69岁,腰痛1年,加重伴双下肢放射痛半年,MRI提示L4/5椎管狭窄(A为矢状位T2,B为ST1R序列,C为轴位T2)。行UBE椎管减压术(D.2个入路位于脊柱右侧,病变椎间隙上下1 cm与棘突旁开1.5 cm交点;E.建立观察通道及操作通道;F.上方置入关节镜,下方置入操作器械;G.等离子体清理椎旁间隙软组织;H.显露上下椎板;I.上方为清理的增生关节和钙化的黄韧带,下方为摘除的髓核组织)。术后第3天复查MRI,提示椎管明显扩大,双侧减压充分,局部骨质缺损(J为矢状位T2,K为ST1R序列,L为轴位T2)

1.4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吸引量减冲洗量),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标准:基本无疼痛,可下地活动,无发热,切口无渗液),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2天、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年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与MED组相比,UBE组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2组均无神经根损伤,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症10例均保守治疗治愈。2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及ODI比较见表3,2组VAS评分和ODI术后均明显降低,UBE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术后1年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优18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9%;MED组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8.0%。2组差异无显著性。

表2 2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的比较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的比较

3 讨论

椎管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大,需要大范围切断肌肉、神经、小血管、韧带,导致术后腰背痛、术段肌肉萎缩及腰椎失稳[7]。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MED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常用方法,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出血量少、保留脊柱软组织结构等优点[8]。但MED技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如手术视野受限,手术通过单个通道使器械的活动范围受限;套管直径限制其只能使用特定器械,而不能使用传统外科器械和常规关节镜器械[9];MED技术的学习曲线长。

UBE结合了显微镜和内镜优势。UBE技术有2个通道,一个通道提供手术视野和连续冲洗,另一个通道用于器械操作,所以UBE拥有独立可视化操作视野,单独的操作通道增加手术可移动范围,使操作更加容易,也能提供对侧椎间孔区域良好视野[10]。连续冲洗功能有利于控制出血,并且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应避免使用高压水,因为高压冲洗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和术后头痛[11]。UBE操作通道不需要套管,不会限制器械的使用,常规关节镜器械和脊柱开放手术器械均能使用,可以节省成本[12]。

本研究结果显示,UBE技术治疗椎管狭窄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优于MED。出血量少的原因可能是水压起一定的压迫止血效果。住院时间短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后腰腿疼更轻有关。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虽然都有硬膜外血肿,但均不严重,说明2个术式都是安全的。UBE组术后1年优良率为90.9%,MED组为88.0%。

理论上,所有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可使用UBE技术。UBE最大的优点是安全,但效率偏低,手术时间在1.5 h左右。该技术在全麻下进行,入路位于病变椎间隙上下1 cm与棘突旁开1.5 cm交点,镜下操作时先处理上位椎板下缘及下关节突内侧缘,再处理下位椎板上缘及上关节突内缘,对同侧进行减压。在处理棘突根部(基底部)时,骨质切除应充分,以更好地暴露对侧神经根管。黄韧带保留到最后切除无疑更安全,但为了提供更多的操作和视野空间,以及避免初学者在操作中丢失空间感,建议早期将黄韧带切除。为了控制出血提供清晰的视野,术中最好将收缩压控制在90~100 mm Hg。对于骨质出血,可使用等离子体止血或骨蜡止血。镜下操作需细致谨慎,避免硬膜破裂,一方面会引起脑脊液外漏干扰视野,另一方面水压可直接刺激硬膜内神经,潜在风险很大。

总之,UBE与MED技术一样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保护脊柱软组织完整性的优点,而在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方面UBE更具优势。同时,UBE兼有内镜放大视野、器械选择多样及手术操作灵活的优势,具有内镜基础的医师可以很快掌握。

猜你喜欢
椎板椎管关节镜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