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锋,范秀风(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2.西安市第五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安 710082;3.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科,西安 710082)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累及外周关节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1-3]。大量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与炎症相关性很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上升[4-8]。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多采取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促进患者康复[9]。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较好地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控制炎症反应以改善患者病情[10-11]。七味三芎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本研究探究七味三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12]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67.34±3.23) 岁,病程为6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34±0.45) 年;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67.31±3.25) 岁,病程为7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2.31±0.49) 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患者具有以下症状:关节红肿、触热、酸痛、晨僵、强直变形、五心烦热、面色晦暗、倦怠、心悸气短、胸闷不适、胸中阴痛、舌淡紫或瘀斑、脉沉涩。
1.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可接受本次药物治疗;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免疫疾病的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正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规格:0.3 g×12 s),每日2次,每次1片;甲氨蝶呤(规格:2.5 mg×16片),每周1次,每次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20 mg×7片),每日1次,每次20 mg,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七味三芎汤治疗,处方:三七、川芎各20 g,当归、生地、白芍各15 g,丹参、檀香各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煮,取汁450 mL,分早、中、晚服药,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患者疗效标准[14]:显效:治疗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胸痛症状均改善,心电图恢复良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胸痛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类风湿性因子及血沉水平[15]。③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变化和关节肿数量。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16]:将患者两侧颈动脉各个孤立性斑块最大程度相加,为斑块总积分。⑤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检测[17]:检测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TNF-α水平。⑥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类风湿性因子和血沉水平变化分析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和血沉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类风湿性因子和血沉水平比较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和关节肿数量变化分析 治疗前,2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均缩短,关节肿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和关节肿数量比较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ouse积分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ouse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ouse积分比较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
2.6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发展快速,患者难以及时接受治疗,致残率较高[18-2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率较高,与患者长期慢性全身性炎症相关,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快速进展,危害严重[21-22]。近年,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临床重视[23-24]。阿托伐他汀钙片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生成,减少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水平,发挥抗炎功效[25]。此外,该药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26]。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27]。《济生方》[28]记载:“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类证治裁》[29]曰:“诸痹……良由营气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久而成痹。”《素问·经脉别论》[30]云:“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由风寒湿邪气入侵机体致使经脉闭阻、关节麻木、屈伸不利、肌肉胀痛,属慢性发展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胸痹范畴,该病本虚标实,《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心病者,胸中痛,胁下痛,膺肩,背胛间痛,两臂内痛。” 痰瘀毒致病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痰瘀互结,交结于血脉,血脉受阻。《丹溪心法》记载:“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七味三芎汤主要由三七、川芎、当归、生地、白芍、丹参、檀香和甘草等中药组成,方中三七为君药,可活血化瘀定痛;川芎可行气活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生地滋阴养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均为臣药;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檀香温中行气止痛,为佐药,诸药共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养肝补血等功效,可较好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七味三芎汤可提升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TNF-α为多功能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可诱导滑膜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产生炎性反应细胞活素IL-6,IL-6诱导肝细胞合成CRP。TNF-α、IL-6和CRP参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强测因子。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和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见七味三芎汤可较好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反应。经七味三芎汤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晨僵时间缩短,关节肿数量减少,Crouse积分改善,患者恢复良好。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可见七味三芎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七味三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佳,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好,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