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自军
【摘要】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各类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技术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也从知识技能的培养逐渐向核心素养的培养维度发展,与该教学发展趋势相契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数学实现教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价值,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4—0058—03
核心素养视域下,灌输式讲解配合习题训练的教学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将各项核心素养内容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基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新型课堂教学机制的高效课堂,不仅可为学生提供更精简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环境,提高知识转化效率,还能为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争取更多的课堂时间,便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1]。
数学抽象素养培养侧重从学生认知转化过程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思考,针对数量关系或图形关系进行抽象转化,自主思考得出相应数学概念或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符号表达,完成抽象转化过程。可见,针对该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重视数感培养。这里可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搜集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于数学学习中,提升抽象转化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有理数”一课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对有理数进行合理分类,教师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導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规范正、负数的表示,强化数感,提升认知转化能力。教师从测验分数的加分与减分机制、零上与零下温度的数据信息、用线段图描述物体相反方向运动过程等实例出发,选择与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近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事例中的数学表达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抽象出具体的数量关系,通过横向对比不同生活事例中的数学抽象过程,感知正负数蕴含的数学意义,借助应用数学符号表达生活规律,进而思考正负数的数学本质,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感知数学学习过程,及时完成数学抽象思考活动。以数感强化训练为核心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生活经验、原有数学知识储备、新的课时知识内容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其思维转换效率,并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2]。
逻辑推理是贯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能力,侧重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或命题自主推导,通过论证得出具体的结论。所以,教师针对该核心素养培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思考推理环境,提升其思维活跃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的教学中,为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主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三角板、直尺、方格纸等工具进行数学实验活动。在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分别相等的情况下,针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为各小组设置引导式问题,让各小组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开展数学实验活动,避免实验探究方向偏离课堂学习主题,影响课堂实际教学效率。借助数学实验活动,学生从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出发,逐步减少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对新条件能否成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猜想,然后通过画图测算或动手制作简易模型,验证实验中衍生的设想,结合实验信息,应用逻辑思维论证实验结论,并尝试用实验得到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不同条件下的全等三角形。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发展过程,综合强化其逻辑推理能力。
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整合分析、判断数据信息并得出具体结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数学工具与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以此提升数据分析活动的实际效率,构建高效课堂[4]。例如,在“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在多次随机事件实验过程中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师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大规模数据信息,并在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中直观体会实验次数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利用微视频为学生展示不同重复实验活动中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提供实验产生的数据信息,让学生通过分析处理数据信息,判断该实验数据信息的归属种类,促使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感知重复实验次数增加下频率的变化趋势,用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学生借助微视频高效分析数据,结合数据分析过程建立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强化自身核心素养的同时,有效巩固知识内容。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数据分析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的过程,更具高效性与精准性,从而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运算训练活动,激发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运算法则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快速解题,促使学生快速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合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以“因式分解”中提取公因式习题训练活动为例,教师设置与内容相关的竞赛习题,分组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限时竞赛活动影响下快速领会提取公因式的运算方法。相较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解题训练,引入竞赛活动的运算训练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程度与思维活跃性,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模型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能否应用数学思维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教师通过优化课堂问题传导机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通过构建数学应用模型处理实际问题,并通过改变单向传导的问题教学机制,提升课程教学的传导效率。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替代例题讲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不同问题中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的建立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模型在生活实际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形式与价值。同时,教师让学生参照微课提供的问题,结合学生对二次函数模型的理解与生活经验,自主设计应用该模型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则积极发挥引导组织作用,引导学生从问题中的变量设计、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设计、问题变式设计等角度出发,合理完成命题设计。同时,学生通过习题交换解答,以向教师提问的形式,体会其他学生、教师应用二次函数模型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在不断解答各类应用题目的过程中提升二次函数模型应用的熟练程度,提升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能力在学生数学几何图形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整合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图形变化演示过程,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效避免教学媒体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学生认知超负荷,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视图”教学中,教师从实物几何体与视图的转化过程出发,应用动画演示,为学生提供不同几何体的三视图。通过直观观察,猜测相应的几何体类型,如圆柱、圆锥、球体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想象—绘画—二次观察—二次想象”的思考转化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想象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转化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综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机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发展环境。
[1]吕其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智力,2020(35):131-132.
[2]梅加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64-65.
[3]杨文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20(23):130-131.
[4]辛玲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2020(4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