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多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将法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文章阐述法治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意义,并探究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4—0019—03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升华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品格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而加强法治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还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将法治教育逐步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将两者相互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途径越来越便利,但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小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不良事物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尤其是网络上的违法行为容易让学生上当受骗,不但使学生经济上受到损失,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1]。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将法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从而在网络中辨别出不良的信息,主动远离违法行为,提高防范意识和道德素养。
同时,加强法治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小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行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加强法治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治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育法规开展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而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尚未成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对其缺乏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将其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案例中探究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体验,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
此外,教师要结合政策机制开展教学,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课堂和课外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课后都能够接触到法治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政策机制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将政策机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法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优化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将政策机制与社会案例相结合,利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學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2.创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发挥实践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的认知。学校可以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启发,在实践中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然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仍旧采取填鸭式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概念缺乏实际的认知,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中。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模拟案件开展庭审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活动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理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准备课题,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但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使注意力分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法治有更加真实的感受,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2]。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法治知识,明白自身行为所代表的法律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明白身为中国公民所具备的权利和义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向学生播放“当祖国需要时,科学家义无反顾回国”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科学家会义无反顾地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到祖国为国家作贡献,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还可以设计让学生以“法治”为主题,结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内容进行探讨,讨论身为中国公民拥有哪些权利,又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今后能够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祖国的形象。
3.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法治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能够体现法律知识的运用广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育教学,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会自我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制作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讲一讲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例子,相互交流自我保护的技巧和自我预防的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经验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学校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可以在宣传栏、黑板报等处宣传法治教育,并请专业教师作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将法律条款张贴在教室、走廊等醒目的位置,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活动中,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和家长共同提高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除了学校开展校园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将趣味活动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活动使法治知识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趣味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设计的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模拟过马路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4.利用歌谣和漫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漫画和歌谣感兴趣的特点,将其融入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相融合,用歌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法治知识,树立学生的法治理念。如,教师可以将遵纪守法的相关内容编成歌谣,让学生传唱,以歌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将遵纪守法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刻入学生的大脑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观看漫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法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中,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其才.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认知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26.
[2]李玉華.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融合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6):123.
(本文系2021年度武威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郊接合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1]GH293)